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你知道吟詩作對講求對仗的源流嗎

引言

春天,面對“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的美景,讓我想起了那首歌。在CCTV“經典詠流傳”節目上,歌手趙照演唱的那一首

《聲律啟蒙》。歌曲清新悠揚通俗上口,許多人都能哼唱上幾句。《聲律啟蒙》是古代吟詩作對的啟蒙讀物,作對就是作對聯!對聯,是對仗的。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清·車萬育《聲律啟蒙》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你知道吟詩作對講求對仗的源流嗎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源流

對仗,也就是講究聲律的對偶。對仗的“仗”,取義於儀仗,意思是兩兩相對,排列整齊,如同儀仗。對仗是一種修辭形式,它是人們在修辭活動中自然產生的,並不侷限於詩歌。對仗古人又稱對屬,又稱儷辭。劉勰《文心雕龍》有專論對仗藝術的《麗辭》一篇。其中闡述對仗發生的原理,對於我們正確理解對仗藝術,是有所啟發的:

造物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

在唐代近體詩對仗原則確立之前,對仗藝術就已經有一段很長的發展歷史。《詩經》已有不少對仗句,如《邶風·柏舟》:“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齊風·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都已經是嚴格意義上的對句了。不過總的來說,《詩經》中這種嚴格的對句並不多,其出現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你知道吟詩作對講求對仗的源流嗎

△《詩經》

到了漢魏六朝時期,隨著文人詩和駢賦的產生和發展,詩歌中的對仗藝術開始逐漸成熟。《古詩十九首》中就有不少對仗,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魏晉以後,詩人運用對仗的意識更加自覺,詩歌中的對仗就更常見了。曹植、陸機、謝靈運都是在對仗藝術的發展史上做出重要貢獻的詩人。甚至以講究自然作風著稱的陶淵明的詩歌中,也有不少對仗。如他的《歸園田居》其中,就是差不多全篇用對句。謝靈運的有些詩歌,幾乎全篇都是對仗,如其名作《登池上樓》: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你知道吟詩作對講求對仗的源流嗎

△《登池上樓》書法

齊梁詩人更是將對仗作為詩歌創作最重要的一種修辭技巧,甚至到了濫用對仗的程度。齊梁體詩特點是:“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以及“二句一聯,四句一絕”的格式。自永明迄唐初,作品大多均屬這種齊梁體。齊梁詩雖然回忌聲病,崇尚儷偶,但全篇不限句數,押韻不拘平仄,上、下句不相對稱,上、下聯不相粘連,不象律詩有嚴格的形式。梁沈約《宋書·謝靈運傳》雲:

夫五色相宣,八音諧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

例如蕭綱的這首《採蓮曲》即是如此:

晚日照空磯,採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你知道吟詩作對講求對仗的源流嗎

△《採蓮曲》書法

可見,唐人近體詩的對仗是從古詩裡面發展過來的。近體詩一方面對對仗作出一些格律上的規定,另一方面也對對仗作了改革。在近體詩中,對仗成為律詩的必具要素,但近體詩中規定中間兩聯對仗,首尾兩聯原則上不用對仗,這其實也是革除齊梁體濫用對仗的弊病。所以,近體的修辭藝術,其實是對句和散句的平衡合理地使用。這也是我們掌握近體詩的體制特點時必須注意的。讀一下杜甫的這一首七律《登高》就會有深刻的印象了,其頷聯和頸聯對仗,不但對偶還講究聲韻,而且整首詩也不像齊梁體那樣全對仗呆板無文,並且聲韻更加和諧。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你知道吟詩作對講求對仗的源流嗎

△杜甫《登高》畫配詩

自唐代近體詩產生之後,對仗規矩就形成了,成為詩歌格律的一部分。後來宋詞、元曲也講求格律,當然也有對仗。相傳始自的五代的楹聯即對聯藝術,也是遵循對仗的要求。當然今天許多人並不懂聲韻,有人作對聯只是對偶而已,而不講究聲韻了。只是作些寬得不能再寬的寬對。古人那裡的對仗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因此有清代車萬育《聲律啟蒙》及李漁的《笠翁對韻》這樣的蒙學讀物。又有《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讀本供人學習,想想古人從小便吟詩作對,難怪每個讀書人都能輕鬆駕御,出口成詩,作對更是信手拈來。《紅樓夢》中就連那些讀過書的小姐、丫頭都能如此,想來也是很正常的了。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你知道吟詩作對講求對仗的源流嗎

△《聲律啟蒙》

結語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多麼美妙的語言文字,聲韻和諧,對仗工整,大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樣的語言文字更美的嗎?沒有,絕對沒有。如果每個人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育,接受聲律啟蒙,每個人都能吟唱出如此美妙的歌詩。想來世上溫文爾雅的男士和溫婉賢淑的女子就會增加許多,而粗俗不文的潑婦罵街等現象就會減少,社會的文明程度也許會再進步些!嗯——想得有點兒多!還是泡上一壺春茶,隨 去看一卷詩書吧!


☞圖片自網,涉權請刪。喜歡請關注 ,與您一起談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