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第61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於2019年12月7 - 10日在美國奧蘭多隆重舉行,中國數十名學者登上ASH舞臺進行口頭報告分享學術成果。

本次會議,西部戰區總醫院(原成都軍區總醫院)劉芳教授團隊(摘要號:38)報告了BCMA-CD19 cCAR顯著減少自身免疫抗體的首次人體I期臨床試驗結果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研究背景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是根治很多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以及一些良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僅40%的患者可在恰當時間找到HLA配型匹配的供者。因此,HLA不相合供者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供體特異性抗HLA抗體(Donor specific anti-HLA antibodies, DSAs)是在受者中發現的針對供者HLA抗原形成的抗體,它的產生和多次輸血及多次懷孕有關。


高滴度DSA的存在會明顯增加原發性植入失敗(PGF)的風險。據報道,DSA引起的PGF發生率在24%~83%,其中在單倍體移植和臍帶血移植患者中發生率最高。因此,歐洲骨髓移植協會(EBMT)推薦,體內存在高滴度DSA時(MFI>5000),需要進行降低DSA治療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目前關於如何降低DSA尚無特定規範,一些方法如免疫抑制劑,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以及利妥昔單抗,蛋白酶體抑制劑如硼替佐米等的應用可能有效,但是耗時長且由於長壽命的漿細胞的持續存在而容易反彈。因此研究出降低受者中DSA的可行方法至關重要。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類由自身免疫抗體介導,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系統的免疫性疾病,具有高度異質性。在現有治療體系下,部分患者病情反覆,具有一定的致死性,其發病機制中B細胞通過不同途徑擔任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近權威的《自然》雜誌上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小鼠模型中用CD19 CAR-T去除B細胞治療SLE,觀察到明顯降低抗體的效果,且臨床症狀得到逆轉。但是該研究只是單獨靶向CD19,而長壽命的漿細胞表面不表達CD19,很可能在體內長期存在,持續產生抗體而影響療效。因此治療小鼠中部分外周循環抗DNA IgG和IgM自身抗體升高。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我們知道,B細胞和漿細胞是產生抗體的“根”。因此研究者假設,同時靶向CD19和BCMA可以同時去除B細胞和漿細胞,從而去掉產生抗體的“根”,達到更顯著,更持久的療效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因此,研究者構建了一個BCMA-CD19 複合CAR,它是一個具有2個獨立單元的CAR,由一個完整的BCMA-CAR通過一個自我切割的P2A肽與一個完整的CD19-CAR融合而成,從而使兩種CAR受體分別在T細胞表面獨立表達,並在hinge區域裝了一個利妥昔單抗的安全開關。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在臨床前研究中,研究者通過多個與表達BCMA/CD19的靶細胞的共培養試驗證實該複合CAR的抗原靶向性,並在多個BCMA+/CD19+細胞構建的小鼠模型中證實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

臨床研究

接受《The Video Journal of Hematological Oncology》採訪


I 期臨床試驗介紹了2個患者,第一個患者是一個48歲的女性,診斷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在經歷多個化療後,體內仍持續存在微小殘留白血病(MRD),若直接移植,移植後復發的風險將比較大。同時在移植前檢查發現患者有針對供者HLA不合位點的DSA,抗體滴度MFI高達7800,植入失敗的風險將增加,於是入組該臨床試驗。


在經歷了常規預處理後,患者輸注了2X106/kg CAR-T細胞,輸注後第14天,骨髓MRD轉陰,骨髓及外周血中B細胞和漿細胞均為0,且DSA逐漸下降至低水平,在CAR-T細胞輸注後103天接受了單倍體相合移植。在CAR-T治療過程中未觀察到細胞因子風暴(CRS)和神經毒性,亦未出現其他毒性。

CAR-T治療後8周DSA MFI從7800下降到1400,其他HLA抗體也明顯下降,第8周下降比例高達80%。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除了HLA抗體,普通抗體包括IgG, IgA, IgM也明顯下降,患者移植後12天順利植活,嵌合檢測為100%供者型,多次DSA檢測均為陰性。

第二個病例來自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具有20年SLE病史,合併反覆發熱,關節痛,必須長期服用激素控制,外周血檢測到高滴度ANA(>1:1000)。近期診斷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合併骨髓累及,在常規化療後淋巴瘤進展。

患者接受了5.5X106/kg CAR-T細胞輸注,治療後28天,不僅淋巴瘤緩解,骨髓陰性,而且在不服用激素下未再發熱,關節痛明顯好轉。CAR-T治療過程中僅發生1級CRS,未發生神經毒性。

實驗室檢測發現在不用激素情況下補體C3/C4在正常範圍內逐漸上升,更驚人的是,ANA從治療前的高滴度(>1:1000) 逐漸下降,特別是細胞核和細胞漿兩種類型在治療後第64天轉為陰性。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總 結

該項關於BCMA-CD19複合CAR的初步研究顯示其不論在體外還是體內對BCMA+/CD19+的細胞均顯示出強烈持久且特異的殺傷力。


該研究首次在人類臨床試驗中證明了BCMA-CD19 cCAR可清除抗原產生的“根”——B細胞和漿細胞,在降低自身抗體水平方面有顯著效果。


未來將繼續完成劑量爬坡試驗,並探索何時啟動安全開關,從而使新的B細胞及漿細胞從骨髓造血幹細胞中重新產生。


該研究還進一步提示,BCMA-CD19 cCAR具有在血液疾病領域之外應用的潛力,可以使用於接受實體器官移植的患者DSA的治療,或包括SLE的自身免疫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和與ANCA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微觀多發性血管炎(MPA)、肉芽腫合併多血管炎(GPA)或嗜酸性肉芽腫合併多血管炎(EGPA)。


- end -


【報道出處】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22964.html

【參考文獻】

doi.org/10.1038/s41409-017-0062-8

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av1648

全球首個針對自身抗體介導疾病的BCMA-CD19 複合CAR亮相A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