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界秩序》之基督教秩序的分裂與混亂

PS:點擊上方“青年讀書說”關係,下次再來哦,我們會持續更新~閱讀我們是認真的

讀《世界秩序》之基督教秩序的分裂與混亂

圖片來源(作者雷電LD):《世界秩序》封面

讀《世界秩序》之基督教秩序的分裂與混亂

圖片來源(網絡):《世界秩序》作者基辛格

(二)基督教秩序的分裂與混亂

作者書中序言中說到關於“秩序”的解讀有三個層次,首先,對於世界秩序概念的解釋為:“世界秩序反映了一個地區或一種文明對它認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正安排和實力分佈的本質所持的理念。”其次,國際秩序是指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地區——大到足以影響全球均勢——應用這些理念。最後,區域秩序指同樣的原則,用於某一具體的地理區域。

而要講秩序,就得先從歐洲所建立的秩序談起,世界秩序開端從歐洲開始,從威斯特伐利亞建立起來的歐洲的均勢作為開端。在歐洲均勢的秩序之下,存在著多元化和獨特性的秩序。秩序的首先建立要從本國國內開始,先要形成民族國家的獨立,疆域的統一,政治制度的逐步建立以及文化宗教信仰的確定。從最早的文明的產生、發展和分裂,再到以戰爭手段充足政治單元,進而形成國家建立。在歐洲首先要說到羅馬帝國,它的統治之下確實建立起來只有一套單一的法律、公共防禦和高度發達的粗淺的文明秩序,但是這種秩序並沒有阻止帝國內部的分裂和帝國單一社會秩序的最終瓦解。當公元476年羅馬帝國分裂之後,歐洲進入歷史學家稱之為“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基督教成為這一時期秩序的建立者,維護者,以及政治統治之下的單一社會。中世紀的時代教權高於王權,教會為了將自己所建立的秩序推廣到任何地方,世俗王權的建立需要得到教皇的認可。公元800年聖誕假的那一天,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的加冕便是教權延伸的一次體現,教皇稱其為“羅馬人的教皇”。皇帝是需要對教皇承諾,肯定天主教地位,從而加強它的力量。而隨著地理大發現(新航路開闢)之下造紙術,印刷術以及基督教教會的內部分裂(宗教改革),歐洲逐漸從黑暗中逐漸走向矇昧和甦醒,單一的宗教秩序也受到來自多方面的挑戰。

讀《世界秩序》之基督教秩序的分裂與混亂

圖片來源(網絡):羅馬帝國的分裂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地理大發現使得歐洲發現了其它地區,拓展了歐洲人的視野,並且由此引發歐洲的殖民浪潮,將世界秩序這一概念傳遞到它能夠發現和統治的地區,並且與歐洲的均勢融為一體。印刷術則加速了曾經難以想象的巨大知識傳播速度,打破了中世紀下靠人的手抄以及只有教會和貴族才能擁有知識學習閱讀的權力,印刷術則使得新的世界、知識傳遞以及人的個體地位覺醒和提升加速前行,理性逐漸成為人們越來越認知和解釋世界的一種客觀力量,包括對於曾經從不能質疑的天主教會。宗教改革則直接挑戰並改變了個人和教會,個人與上帝,世俗王權和教皇權力之間的關係,個人可以不再通過教會與上帝對話,世俗王權高於教皇教權並且教皇教會應該為世俗權力而服務,形成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加速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如英國的“國教改革”。各國君主紛紛通過國內血腥的宗教爭鬥而確立王權的最高統治地位,基督教的秩序世界陷入一片混戰之中。

讀《世界秩序》之基督教秩序的分裂與混亂

15-17世紀地理大發現

精彩未完待續......

寫於2020.4.6,歡迎閱讀關注交流,批評指正!

PS:點個關注,下次再來哦,我們會持續更新精彩內容~閱讀我們是認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