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佈勝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後,宣佈越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衝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係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通過十年邊境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南自越戰勝利後膨脹的信心,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併為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政設施、公路、鐵路、礦山。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208 EndHTML:000113121 StartFragment:000028861 EndFragment:000113059 StartSelection:000028927 EndSelection:000113025 SourceURL:https://baike.so.com/doc/5375966-5612070.html

基本信息

  • 名稱對越自衛反擊戰
  • 傷亡情況中國死傷:27000人
  • 越南死傷:60000人,另民兵50000人
  • 地點中國和越南邊境
  • 主要指揮官中方:徐向前、許世友、楊得志;越方:黎筍、武元甲
  • 時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 參戰方中國、越南
  • 結果自衛還擊作戰的戰略目的和戰術目標達到
  • 參戰方兵力越方10萬名陸軍,15萬民兵
  • 主要地區雲南邊境 老山 鎮南關等地

目錄1戰爭背景2戰爭過程3東西戰場4各國態度5邊境輪戰6海空支援7戰爭評價8戰後影響9戰鬥結果10殲敵人數11軍隊建設12烈士信息

戰爭背景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法屬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撾和柬埔寨。老柬越本來是三個國家,自從被法國殖民統治之後就有了一定的淵源,二戰結束後民族解放運動興起,三國也開始了獨立運動;而越共作為最強勢的一方一直有恢復大印支的想法,越共曾經有一個名字叫做印度支那共產黨。在東南亞地區,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打敗美國,並有蘇聯支持,裝備有蘇式、美式、中式武器的越南開始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越南共產黨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51年印支共產黨二大上,印支共改稱為越南勞動黨,原黨內的老撾和柬埔寨支部也獨立出來,分別成立了各自國家的共產主義政黨。但是這時,越南提出了一統三國的設想,“要在尊重三國人民意願的基礎上,最終建立一個獨立、自由、強大、繁榮的越南、老撾、柬埔寨聯邦。”在老撾革命成功,政府親越的情況下,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打著解放被紅色高棉奴役的柬埔寨人旗號,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柬埔寨全境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排華;越南方面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佈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範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分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衝突,而此前越南(北越時期)則明確表示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

中國政府方面聲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而當時國際上大部分西方國家認為越南應從柬撤軍,中國則應從越南撤軍(實際上中國在一個月後從越南撤軍,而越南仍通過傀儡政權維持對柬佔領,長期拒不撤軍)。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認為是中國侵略了越南,亞洲大部分國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國也要求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而中國也應自越南撤軍。[1]

(越南於1989年1月宣佈將於在9月之前將越軍全部撤出柬埔寨。)

中蘇交惡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持續處於敵對狀態,而中美關係則開始改善。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揭開中美關係新的篇章。中美兩國從此開始醞釀關係正常化。這對當時仍與中國友好而與美軍交戰的越南來說,卻無疑是個壞消息,因為這將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減少甚至終止對越南的支持與援助。越南心中不滿,轉而全面投向蘇聯。

中美關係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一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自六十年代中蘇交惡,從此成為死敵。中國也從此成為孤家寡人,環顧四周,並無一個朋友。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面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老一代中國領導人當然看到這一點,尤其是同越南關係逐漸惡化,越南投靠蘇聯傾向逐漸明顯的情況下,如何突破戰略上的不利形勢以達到對抗蘇聯的目的,就日益成為中國的迫切需要了。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另一方面,美國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心雖不快,也屬無奈。通過朝鮮戰爭,美國瞭解到了新中國的力量和在地區事務中的分量,美國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同中國全面發展關係,以謀求在亞洲地區實現和平,同時對蘇聯在亞洲勢力擴展進行遏制。而這一點,竟然同中國的利益驚人的一致,因為中國就是需要尋求這樣的戰略“盟友”。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合,接下來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開始關係正常化及建交談判,不一而足。中美接近對越、蘇無疑構成了重大威脅。

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1978年12月初,中共中央就已決策要發起懲越作戰。至1978年12月底,已有30多萬中國人民解放軍集結在中越邊境地區。中國軍隊早就嚴陣以待,只等一聲令下了。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鄧小平隨後立即訪美,向美國總統卡特通報了準備懲罰越南的情況。回國時又途經日本訪問,在被問及對越政策時,鄧胸有成竹地說:

“有必要對越南加以制裁。”

“目前正在考慮,為了懲罰侵略者,冒某種危險也要採取行動。”

“我們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

戰前準備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賢山地區進攻戰鬥誓師大會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南方蠶食中越邊境,不斷進行武裝挑釁,又在1978年底入侵中國南方盟友柬埔寨,這是赤裸裸的地區霸權主義,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當時的中國,主要的國家安全壓力還是在北方的中蘇邊境,並且由於國內剛剛結束十年動亂,軍隊自1962年以來已經十多年沒有打過大仗了(僅有1974年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穩定,推動國際反霸鬥爭,對越南打一仗,需要很大的決心。

1978年12月7日中央軍委召開會議,決策發起懲越作戰,以多擊少,用牛刀殺雞,速戰速決,震攝越南侵擾中國邊境及在東南亞進行擴張的氣焰。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戰略展開命令。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鄧小平當面任命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為東線廣西邊防部隊總指揮。1979年1月1日,中央軍委又調曾經在1967年率友好代表團進入越南北方考察過軍事形勢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擔任西線雲南邊防部隊總指揮。東西兩線解放軍的戰役部署是: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不含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解放軍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各個擊破,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與此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部隊均進入一級戰備,臨戰狀態,防備蘇聯軍隊的武力援越行動。這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參見63軍大事記、16軍大事記)。這也反映出當時中國認為主要的威脅在北方,因此在越南戰場上投入的僅是次要兵力。

廣州軍區於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戰術準備:4個野戰軍、1個地面炮兵師、2個高射炮兵師、1個鐵道兵師、1個通信團、1個防化團、航空兵13個團另6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楊得志司令員1979年1月7日中午飛抵昆明上任,與原司令員王必成進行了工作交接。8至10日軍區召開擴大會議研究作戰部署預案。12日總參、軍區、軍、師各級領導赴邊境調研。同時參戰的11軍、第13軍、第14軍和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以公路、鐵路輸送緊急向邊境開進,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戰役展開,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準備。

至1979年2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批參戰部隊共7個軍22個師36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並有參戰民兵、民工70餘萬人,坦克、自行火炮、裝甲車800餘輛,各種火炮9000餘門,各種車輛3萬餘輛,已箭在弦上。

1979年2月17日(即農曆己未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晨4時半,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北方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同時空軍指揮航空兵13個師、1個航校、3個獨立團、10個大隊、1個電子干擾分隊,出動各種飛機774架,擔負境內巡邏防空任務;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擔負機場對空保衛任務;海軍南海艦隊在北部灣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120餘艘和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170餘架待命行動。針對蘇聯海軍可能在南中國海採取軍事行動,南海艦隊組建了一支代號為217的艦艇編隊,隨時準備打擊蘇越入侵西沙群島,以及破壞中國海上鑽井平臺,空襲中國沿海港口和重要設施的行動。[2]

本段戰爭過程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訪問記《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實際上是對全世界宣佈了中國的最後抉擇。《人民日報》上第一次以這種口氣說話,是1962年,對象是印度。眾所周知,那一年爆發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軍被殲八千,全線潰退。中國發動的“對越自衛反擊、保衛邊疆作戰”,由此拉開序幕,與此同時解放軍進行了一場名為赤龍之吼的軍事行動

戰線分為中國的西線雲南省和東線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方向作戰先期由楊得志,後期由張銍秀指揮;廣西方向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另1個邊防營、雲南省軍區4個邊防團另3個邊防營)、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3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高炮72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

越軍以邊境一線的6個步兵師(第3、345、346、316A、338、325B師)、10餘個地方團、20餘個獨立營及4個炮兵團應戰,後期又陸續加入步兵327、337師和若干獨立團、獨立營、特工營、炮兵、工兵、通信等單位,參戰正規軍在10萬人左右,此外還有數量龐大的武裝民兵配合作戰。

第一階段

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克高平、同登,西線部隊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內突進了20-50公里。越軍採取地方部隊和公安、民軍在邊境一線節節抵抗,主力步兵師實施機動作戰的戰術,以空間換時間,與中國軍隊進行周旋。因其兵力火力不足,戰術保守,雖然給中國軍隊造成了較大傷亡,但仍抵擋不住,重要戰略城鎮紛紛陷落。

第二階段

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佔諒山、廣淵,西線部隊攻佔沙巴、封土、鋪樓,完成了預定作戰任務,隨即中國政府宣佈從越南開始撤軍。

第三階段

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軍隊邊清剿邊撤退,同時炸燬越北境內的重要軍政設施並擄獲當年支援給越南的大量物資。越軍從柬埔寨戰場調回部分軍隊保衛河內,但其不敢和中國軍隊決戰,只能遠遠尾隨中國撤退部隊。在撤軍過程中,有少數中國部隊遭到越南地方部隊和武裝民軍襲擊,造成了一定損失。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內,戰爭結束。[3]

本段東西戰場

據戰前中國軍隊的情報偵察顯示,東線廣西當面為越軍第一軍區,部署有陸軍9個師零9個獨立團,在邊境各縣還有20餘個獨立營,作戰部隊約10萬人,成兩線配置。

第一線為高平、諒山、廣寧省廣大地區,部署有4個師零6個獨立團。

其中325B師位於先安地區,338師位於亭立縣太平地區,第3師位於諒山地區,346師位於高平地區,廣寧省43團位於芒街地區,244團位於河檜縣地區,高平省567團位於重慶地區,852團位於班莊地區,677團位於茶靈地區,49團位於保樂地區。另外,在邊境各還各有1個獨立營。

第二線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區,部署有5個師零3個獨立團。

其中312師位於太原地區,431師位於慈山地區,327師位於東潮地區,329師位於鴻基地區,242海島守備師位於錦普地區,河北省196團位於諒江地區,經濟建設總局所屬的38旅位於東幕地區,98團位於陸岸地區。

越軍中排名第一的步兵308師配置在靠近首都河內的春梅地區,作為越共軍委手中的戰略預備隊。

在廣西邊境沿線,越軍設有武裝公安屯27個,其中在中國欽州地區防城縣當面6個,南寧地區當面13個,百色地區當面8個。

西線雲南當面設有越軍第二軍區,部署有陸軍7個師零9個獨立團,還有20餘個獨立營,作戰部隊約5.5萬人,成兩線配置。

第一線為黃連山省、萊州省地區,部署有2個師零5個獨立團。

其中316A師位於萊州省平盧地區,345師位於黃連山省柑塘地區,192團位於谷柳、谷珊地區,741團位於封土地區,193團位於巴丹地區,254團位於拔坡、那馬地區。在邊境各還各有1個獨立營。

第二線為河宣省、山蘿省、永富省地區,部署有5個師零4個獨立團。

其中326師位於山蘿地區,344師位於義路地區,其他334師、341B師為生產師,411師為訓練師。

在雲南邊境沿線,越軍還設有武裝公安屯27個。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誓師大會東線戰場是中國軍隊的進攻重點,第一步主攻對象為高平地區的越346師和位於諒山、同登的3師。346師又稱“高北師”,師部駐高平南俊,下轄步兵246團、677團、851團和炮兵188團。其中246團是師主力,又稱“新潮團”,抗法戰爭時期組建,當時是越軍總參直屬主力團,曾擔任越共中央警衛任務,參加過邊界戰役和9號公路戰役,擅長運動襲擊和防禦作戰。越軍3師又稱“金星師”,師部駐諒山及以南,下轄2團、12團、141團和炮兵68團。該師原駐越南南方,1976年6月調至陸難陸岸地區,隸屬第一軍區,戰前調至諒山地區。該師及141團曾獲越南”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12團是該師主力,曾獲“英雄團”稱號,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各級幹部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

東線戰場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東線總指揮許世友上將東線中國軍隊分為北集團、南集團、東集團,共3個軍10個師兵力。其中南、北集團主攻高平,同時東集團進攻同登,牽制諒山方向的越軍。1979年2月17日凌晨,東線中國軍隊兵分14路殺入越南境內。

北集團41軍的122師兵分三路進攻高平北大門朔江,實施淺近縱深突破迂迴,攻克坂洋,攔腰斬斷了越軍沿166號公路的防線,然後東西對進直取朔江。經5晝夜連續戰鬥,殲滅性打擊了號稱“新潮團”的越軍346師246團及部分地方軍,共殲滅越軍2100餘人。同時41軍123師368團攻擊茶靈方向的八姑嶺和八達嶺,有力牽制住了越軍346師677團,殲敵260餘人,完成了預定的戰鬥任務。

北集團主攻部隊41軍121師和123師主力向高平西側實施、大縱深,大迂迴的穿插合圍戰術,企圖截斷高平越軍西退南逃之路。其中121師的穿插路程最為艱難,步兵輕裝走山間小路急進,翻山越嶺,穿林過河,長途80公里。沿路地形複雜、敵情不明、遠離後方、補給困難,受越軍大小襲擊上百次,傷亡很大,後勤基本掉隊,糧彈供應不上,部隊餓著肚子拼命穿插,情形非常悲壯。最後雖然插到目標地班莊、董賽地區,截斷了高平越軍的西退之路,但各部因迷路遇襲和飢疲交迫而戰鬥力大減,再加上上級命令多變,導致該師沒能迅速收攏進至高平外圍,而是滯留於扣屯地區。

123師留了368團在茶靈方向牽制越軍,只有2個步兵團配屬坦克部隊沿公路向高平西側的扣屯地區實施穿插,全程90公里。在打蘭地區遭遇越軍襲擊時,因指揮員情況掌握不準,加上通信聯繫不暢,造成錯誤理解上級命令,以致未能抓住時機果斷進攻,反而後撤等待,從而貽誤戰機。最後穿插先遣隊1個步兵營雖插到目標地扣屯,但兵力不足,只能持防禦態勢,也沒有迅速進至高平外圍。123師主力則滯留河安地區與沿路之敵激戰,未能迅速打通公路跟進。不過也有收穫,倒是打掉了那懷地區的越軍346師師部,敵師長黃扁山大校當時戰場失蹤。

因此,121師和123師都沒有在預定時間內到達高平外圍,協同南集團42軍共同總攻高平。

南集團42軍以124師和126師主攻,集中了此次對越作戰中最大規模的裝甲摩托化部隊,從佈局關突破,走牛車小路向東溪穿插。另以125師從水口關方向進攻,打通復和方向的3號公路。配屬42軍作戰的43軍129師從佈局關以南地域突破,截斷4號公路,阻擊諒山方向的越軍北援。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坦克穿插東溪穿插是高平戰役的亮點。43軍坦克1營用了不到3個小時就插到東溪,大出越軍之意料。此後坦克部隊堅守東溪3個多小時,直到後續步兵趕上來,表現了頑強的戰鬥精神。126師步兵跟隨坦克一路惡戰,進至東溪繼續擴大突破口,為124師及後續坦克梯隊打開道路。124師及坦克部隊隨126師之後跟進,從嫩金山地區加入戰場,繼續向高平挺進。越軍炸燬了東溪以東的班翁山區水庫,造成縱長約800米、寬約60-80米、泥水深1米左右的泛濫區,將42軍的炮兵和輪式車輛都堵在水障後面。而125師多次攻擊,沒能打通復和公路,惹得許世友大發其火,不得不令54軍162師加入復和地區作戰。

54軍是在對越作戰打響2天后才加入東線戰場的,因戰事緊急,3個師分別去了不同方向。以160師協助41軍在高平以西以北地區作戰;162師協助42軍在高平以東地區機動作戰;161師配屬給55軍參加攻打諒山作戰。其中162師值得書寫一筆。先是接替125師進攻復和,打下孤山,控制了平江渡口,架橋溝通兩岸,打通了水口關經復和至東溪的公路;然後北上高平,與160師協同圍殲高平以北克馬諾地區的殘餘越軍;再冒雨連夜奔襲廣淵,殲滅越軍595人,打通了廣淵至復和的公路;接下來在復和地區清剿殘敵,一星期殲敵236人;最後又協同20軍58師會攻重慶。162師在高平以東地區不斷轉戰,長驅400餘公里,縱深80餘公里,哪裡危急哪裡去,顯示了優良的戰鬥作風,因而受到了許世友的表揚。

124師和126師的表現也是很出色的。步兵搭乘坦克一路挺進,步坦協同戰鬥,連續克服了班波河谷、班翁水障、靠松山巔、東溪斷橋、嫩金山口、弄梅隧道、楠囊斷路、雅南炸橋、那外伏擊、博山險隘等越軍設置的一系列防線,粉碎了越軍的10餘次阻擊,長途攻進70公里,終於兵臨高平城下。此時北集團41軍沒有攻擊到位,加上廣州軍區前指通報高平越軍兵力情況不準,南集團部隊在高平城下猶豫了2天多時間,延誤了攻擊時機。後雖打下高平,但並未尋獲346師主力,高平地區的越軍大都散入了深山。許世友又將預備隊先後投入高平戰場,以121師出擊納隆,124師北攻茶靈,126師東進下琅,162師奔襲廣淵並與58師會攻重慶,150師西出朗登,129師南下七溪,經過反覆拉網清剿,才算大部實現了殲敵企圖。高平戰役中,中國軍隊共殲滅越軍1.9萬人。

在南、北集團主攻高平的同時,東集團55軍奉命攻擊同登、坂然,箝制越軍的戰役、戰略預備隊,使其不敢去援助高平。55軍以163師為主攻,以164師和165師切入同登左右側的坂然、班莊地區,在強大炮火支援下予敵全力一擊。55軍各路攻擊部隊採取兩翼突破,穿插合圍,分割殲滅的戰術,突擊火車站,探壟阻援敵,四打探某,強攻鬼屯炮臺,爭奪339高地,經過前後7天浴血奮戰,終於攻佔同登、坂然地區,殲滅越軍“英雄”12團及地方軍共4031人。與此同時,43軍127師、128師在南側的愛店方向突破邊境,攻擊祿平地區之敵,以阻截亭立地區的越軍338師北援諒山。

為爭取自衛還擊作戰的更大戰果,許世友和廣州軍區前指決心不失時機地繼續攻打諒山,拿下這個省會城市,殲滅越軍第3師,威攝首都河內。因越軍總部已急調327師、337師、北太省197團等部北上來援,諒山地區越軍蝟集,兵力較多,防線堅固。許世友又將54軍161師、50軍148師2個步兵團加強給55軍,在兵力上對越軍形成了3:1以上的優勢。同時集中了師屬以上9個炮兵團的優勢火力,牛刀殺雞,首先奪取外圍要點,造成圍攻諒山之勢,然後一舉拿下諒山。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宜將剩勇追窮寇諒山外圍攻堅戰從2月27日打到3月1日,歷時2天多。東集團所屬部隊全部上陣,各陣地均迭經苦戰,反覆爭奪,艱難推進,連續攻克了扣當山、扣馬山、巴外山等要點,兵鋒從西北、北側、東北、東側直逼諒山市區。3月1日上午9時30分,東集團集中了19個炮兵營的306門火炮猛烈轟擊諒山,30分鐘落彈近萬發,諒山市被炸成了一片火海。這就是著名的“萬炮轟諒山”,極大地打擊了越軍的鬥志。炮擊過後,163師和164師從北、東兩側奮力突進,經過2天戰鬥拿下了諒山北市區。越軍退守奇窮河以南的諒山南市區負隅頑抗。原本中央軍委的預定意圖是打到奇窮河就可以了,不再前伸。然而越南的宣傳機器肉爛嘴不爛,宣稱“中國軍隊沒有佔領諒山市”。這下惹得許世友雷霆震怒,在中央軍委指示下,指揮6個步兵營於3月4日打過奇窮河,攻佔南市面上區,最遠向奇窮河以南推進了5公里。諒山戰役中,中國軍隊共殲滅越軍1.05萬人。

東集團攻擊諒山的同時,43軍127師、128師在東南側攻殲了祿平地區之敵,殲滅了越軍獨立第123團和亭立地區北上的338師一部,保障了55軍的側翼安全。

東線作戰打到這時,態勢已很明顯。諒山被克,連接越北地區各交通樞紐的門戶洞開,中國坦克部隊可沿公路直取河內。越南首都一片驚慌,越南政府發出了全國總動員令,在河內市區挖掘防禦工事,各國外交代表團也開始向河內以南轉移。

然而,3月5日,中國政府宣佈撤軍了。

西線戰場

紅河是雲南中越邊境的界河,寬160至200米,水深3至5米,不能徒涉。紅河右岸,聳立著230、248、318、489、新官等高地,敵人重兵設防,控制要點,封鎖河面。

西線中國軍隊的主攻方向是以13軍、14軍沿寬大正面的紅河兩岸發動突擊,向西掃蕩越軍在壩灑、谷柳、嶽山、谷珊設置的防禦體系,向東拔除拔坡、班老、發隆、孟康的越軍侵略據點,奪取老街、柑塘兩個市,殲滅越軍345師,相繼殲滅316A師;同時以11軍攻擊越南萊州省封土地區,殲滅淺近縱深越軍,牽制越軍316A師東援,並繼續前出。

1979年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西線指揮楊得志上將2月16日21時,主攻紅河西岸的13軍各部隊利用夜暗大雨,秘密迅速地運動到紅河邊,用衝鋒舟、橡皮舟在七個渡口偷渡紅河。至17日7時,成功地渡過了4個步兵團、3個加強步兵營和1個邊防連的1.2萬餘人。過河部隊迅速佔領了灘頭陣地,控制了要點,掩護後續部隊架設浮橋,引導坦克、車輛過河。當越軍發現中國軍隊的渡河企圖時,匆忙組織抵抗,但為時已晚。此時,13軍的穿插部隊已迅速向縱深地區前進,各先頭過河部隊也開始了圍殲越軍防禦前沿支撐點的戰鬥。

37師111團2營以突然勇猛的戰鬥動作向230高地發起攻擊,於7時30分攻佔了該高地,全殲越軍1個營部和1個加強步兵連。同時39師115團1營夜襲248高地,經過2小時激烈戰鬥,殲敵1個連和部分民兵。17日7時,13軍炮兵炮擊谷柳,防守越軍一片慌亂,8時,三個舟橋渡口開設完畢。13時,13軍主力全部渡過紅河,投入戰鬥。37師的109團連續攻佔了深店、152、171高地,殲敵128名;110團連續攻佔了果沙、221、218高地,殲敵95名。39師115團連續攻佔波光、251、305高地,殲敵90餘名。38師113團和112團1營並7連,利用夜暗秘密接敵,採取斷後路,包圍住,先圍而後殲的戰法,圍殲壩灑地區之敵。經過31小時戰鬥,攻佔了壩灑地區,斃敵496名,俘敵44名,打出了被中央軍委稱為是“自衛還擊作戰的第一個殲滅戰”。邊防13團於18日入夜前,相繼殲滅了東桑、楠密、諜蘭、新官之敵,殲敵200餘名。至此,13軍從河口至龍博河的長達48公里的地段上全線突破,殲滅越軍1000餘人,向西岸縱深推進了5-6公里。

13軍各部繼續發展進攻,從2月18日10時30分至21日15時,僅用了3天多時間就攻佔谷柳、保勝、谷珊西山、嶽山一線,摧毀了越軍的縱深防禦體系,全殲越軍黃連山省隊192團和老街市隊第6營主力,重創了345師121團、190炮兵團,共殲敵2000餘人,兵鋒已直指越西北重鎮柑塘。

老街是越南黃連山省省會,位於紅河、南溪河交匯處,既有通往河內的鐵路,又有公路和紅河水運交通之便,是越西北的重要門戶。越軍在老街、小曹、53號高地地域內組織防禦,部署了地方軍2個多步兵營的500餘人,以紅河為屏障,依託高地憑險據守。其中在老街外圍構築了大量塹壕、永久性掩蔽部和土木質發射點,並對前沿主要目標和前進道路標定了射擊諸元。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楊得志因病離開後繼任西線指揮的張銍秀少將主攻紅河東岸的14軍令40師集中主要兵力兵器,首先殲滅老街之敵。40師令118團首先以一部兵力偷渡南溪河,殲滅小曹地區之敵,爾後轉用兵力,採取分割包圍,側翼突破,側後攻擊的辦法,殲滅老街地區之敵。2月17日凌晨,118團發動進攻。各攻擊部隊與防守越軍反覆爭奪,將小曹地區的十幾個高地打成了一座座血丘。18日下午40師部隊攻進至老街外圍,開始了1979之戰中的第一場城市攻堅戰。越軍兵力雖然不多,但抵抗得非常頑強。40師逐點攻擊,將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的62式輕型坦克也拉上去,插入市區分割越軍的防禦體系。步兵快速跟進,逐點爆破老街的越軍坑道和防禦工事,一步步反除越軍據點。戰鬥至2月19日下午13時,老街終被攻克。這一戰歷時60小時45分鐘,14軍40師共擊斃越軍433人,俘敵4人。

封土位於雲南省金平縣當面,駐有越軍萊州省隊741團。該團3個營分別部署在布多、馬鹿塘、巴南棍、麻栗坡、班繞散等地。此外,巴南棍駐有公安第33屯;巴沙山口駐有193團一個營。越軍依託界河的制高點,設置了3至5公里的防禦縱深,在縱深內的主要制高點上,又設置了第二道防禦陣地,以便層層防守。

11軍奉昆明軍區命令,率31師及32師94團,並指揮雲南省軍區獨立師、邊防14團、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第7連,首先殲滅巴南棍、麻栗坡、布多地區之敵,爾後以一部兵力攻佔巴丹,前出至南臊,主力攻佔封土,牽制越軍316A師東援老街。

2月17日,11軍按軍區的統一部署,全線發起攻擊。當日20時,攻佔了西羅樓、金雞塘、天泛、麻栗坡、巴南棍、馬鹿塘、劉發煙、1298高地及布多。18日至20日,以大部兵力搜剿殘敵,前出到白馬河、大坪、巴保、布巴保地區。91團一個加強營攻殲了木桑地區之敵,為繼續發展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經過兩天準備,23日,31師在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協同下向巴沙山口發起進攻。戰至當日19時40分,全部攻佔巴沙山口及附近各制高點,打開了通向封土縣城的咽喉要道。從27日起,31師配屬雲南省軍區獨立師一部沿公路兩側逐步向封土逼進,先後攻佔了11個制高點。3月3日19時10分,一舉攻佔了封土縣城,並以一部兵力前出至馮登、王寶地區。在3月4日奉命回撤時,31師91團又加強雲南省軍區獨立師第3團1營,北上向盤踞在班繞散地區的越軍發起攻擊。經3天戰鬥,殲滅該地區之敵322人,繳獲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一批。

紅河兩岸的防禦縱深體系被中國軍隊摧毀後,黎筍下令死守柑塘地區。柑塘是沿紅河通向河內的重要樞紐,附近還有盛產磷肥的礦區,戰略地位和經濟地位都很重要。越軍345師倉皇調整部署,將其在紅河東岸的一個營西調,協同121團在谷薩、典那、容菏、真尉地區構築工事,阻止中國軍隊南進。同時,駐萊州省平盧地區的316A師主力火速東援,企圖側擊中國軍隊,奪回谷柳和老街,以解柑塘之危。1979年2月21日,昆明軍區傳達了軍委副主席鄧小平關於在柑塘地區”打一個大仗“、”打一個惡仗“的指示,並下達了殲滅柑塘之敵的命令。當晚,13軍召開緊急作戰會議,進行具體部署,決定以39師擔任阻援任務,攻佔代乃地區,控制要點,組織防禦,抗擊316A師東援,保證主力側翼的安全;以37師從左翼、38師從右翼進行鉗形突擊,分割圍殲柑塘地區之敵。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最初設想圖(電腦還原)22日下午,39師116團2營向代乃地區之敵發起攻擊,經5小時戰鬥攻佔了代乃及其周圍的高地,切斷了東援老街的10號公路。越軍316A師十分驚慌,令其148團進行瘋狂反撲,企圖奪回代乃,打通公路。39師116團和117團的4個步兵連依託有利地形,在師、團、營炮火支援下,頑強進行抗擊。從22日到27日,連續打退越軍30餘次衝擊和偷襲,殲敵900餘人,未使316A師前進一步。代乃阻擊戰的成功,分割了越軍316A師與345師,保障了13軍主力側翼的安全,為殲滅柑塘之敵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13軍37師、38師向柑塘之敵也發起了猛攻。戰鬥於2月23日7時打響,中國軍隊集中564門火炮急襲25分鐘,給防禦越軍以重大殺傷。隨後,中國軍隊發起猛烈攻擊,僅一小時就突破越軍防禦,連戰連捷,當日挺進縱深7公里。經過一天激戰,容菏、真蔚以北各要點大部被中國軍隊攻佔,打開了柑塘北邊的門戶。24日,37師、38師以鉗形突擊,穿插迂迴,勇猛追殲向柑塘方向的潰逃之敵。37師的109團沿郎箭、春增、郎頓邊打邊插,直插外波河吊橋;111團2營於19時40分,對柑塘之敵達成合圍;110團圍殲郎頓之敵後,於11時佔領了郎頓地區。38師112團、113團攻佔312、563高地後,繼續向南急進。113團於18時55分插直郎娃東南無名高地,協同37師對柑塘之敵達成合圍;114團營直插團結、嘉符,主力圍殲柑塘磷礦之敵。25日下午,37師111團勝利攻克了越西北重鎮柑塘。經過隨後的搜剿戰鬥,除345師師長麻永蘭率殘部逃過外波河外,該師整體崩潰,共被殲2600餘人。

紅河西岸越軍遭到沉重打擊的同時,東岸越軍調集黃連山省隊254團殘部,345師118團、124團,黃連山省隊192團、永富省隊194團等兵力,在南征、龍徽、豐年、575高地、坂高、得南、朗忠、班甘、南樟、班羅、東家、棟光、朗多、郎勒、為麻、巴米、郭參、珊嘎、鋪樓等要點組織梯次縱深防禦,企圖扼守7號公路和紅河東岸要點,阻止中國軍隊前進。14軍決心以40師一部兵力進攻郎忠直插郎洋,主力向楠宗、班羅方向突擊,切斷守敵退路;42師先奪取坂高、575高地、班甘、半琴山等地,然後,向郭參、鋪樓方向發展進攻;41師為軍預備隊,隨時準備加入戰鬥。

2月21日,40、42師分別發起攻擊。42師於23日19時攻佔了坂高、班甘、575高地。40師118團搶佔朗洋鐵路橋,截斷了紅河兩岸的通道。119團在殲滅南征南側之敵後,主力插向班羅,於23日時切斷了7號公路。120團於23日前相繼攻殲了龍徽、郎忠、428高地之敵。為加快進攻速度,經軍區批准,41師於23日在東家地區加入戰鬥,沿7號公路直插郭參;40師於郎多直插鋪樓,控制紅河渡口,切斷越軍逃路,爾後向北卷擊,協同41師殲滅紅河左岸之敵。24日6時,各部隊向越軍發起了猛烈攻擊。40師120團於25日22時攻佔了郎多,3月1日2時攻佔了珊嘎東北側無名高地,協同119團連夜冒雨直插鋪樓。3月2日12時,119團進至鋪樓西北側山樑,經過6小時激戰,攻佔了鋪樓,控制了紅河渡口。120團由鋪樓回師北上,於3月5日攻佔了巴米、郎連等地。41師121團向棟光穿插,切斷敵人退路。122團、123團沿7號公路兩側發展進攻,於3月1日17時50分攻佔了郎勒、為麻地區。配屬14軍的11軍32師94團、96團加入戰鬥,配合123團在為麻以東公路兩側發展進攻,先後攻佔了郭參、春鬥和楠卡南側無名高地。14軍紅河東岸第二階段進攻戰鬥歷時12天,共殲滅越軍2224人。

沙巴是越西北重鎮,是通往越軍第二軍區所在地安沛的門戶。這裡自然洞穴和懸崖峭壁較多,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交通不便,機動困難。越軍316A師在代乃遭到13軍部隊阻擊後,東援無望,在沙巴地區猶豫徘徊,企圖以野戰防線阻擊中國軍隊進一步深入。昆明軍區決定調50軍149師、11軍32師95團歸13軍統一指揮,殲滅316A師。13軍決定以149師447團和445團2營向新寨和大平地區實施穿插,斷敵退路;149師主力在奔西愛、龍威松一線展開,沿公路兩側向沙巴實施主要攻擊,殲滅沙巴地區之敵。這一仗打得很是艱苦。越軍依託公路沿線的野戰防禦工事進行頑強地阻擊和伏擊,雙方在公路沿線各高地上連番激戰。316A師的148團和174團都拼了命,149師攻擊部隊艱難推進。446團和445團(欠2營)血戰4號橋,遇襲而陣腳不亂,奮力克敵,在沙巴之戰中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右路穿插的149師447團連經格蓋苗遭遇戰、新寨北側山埡口血戰,克服疲勞和斷糧,不顧犧牲,連續穿插作戰7天,終於佔領了黃連山埡口,切斷了公路。所部紅2連打得只剩能戰鬥的25人,1連也只剩下43人,全團傷亡達548人,表現了頑強的戰鬥精神。只可惜316A師警覺較早,除留部分兵力節節阻擊外,主力已先期向西撤過了黃連山埡口。經過連續7天苦戰,149師沿10號公路攻進33公里,終於攻克沙巴,重創316A師174團、148團、98團7營和沙巴獨立營,共殲敵2300餘人。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搜索殲敵至1979年3月4日,東線中國軍隊突入越南境內縱深50-100公里,相繼攻佔高平、諒山2個省會城市,以及河廣、茶靈、廣和、河安、通農、石安、重慶、長定、脫浪、高祿、祿平等11座縣城和同登鎮。共計殲敵40671人,擊毀越軍火炮340餘門、坦克和裝甲車45輛、汽車480餘臺,繳獲火炮840餘門、各種槍械11000餘支(挺、具)及大批軍用物資,同時對東線越北地區的軍用、民用設施進行了毀滅性打擊和破壞;西線中國軍隊突入越南境內縱深30-80公里,攻佔了黃連山省省會老街市和重鎮柑塘市,以及孟康、沙巴、壩灑、封土和保勝5座縣城,前出到郭參、鋪樓、外波河、黃連山埡口、封土地區。共計殲敵16481人,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摧毀了西線越南淺近縱深境內的大量軍用、民用設施。

至此,中國軍隊控制了越北地區諸多重鎮,威逼河內的態勢已經形成,自衛還擊作戰的戰略目的和戰術目標已經達到。1979年3月5日,中央軍委下達撤軍命令。隨後各部隊交替掩護撤退,並將佔領區內的越南軍政設施全部炸燬破壞,能拿走的機器設備全部拿走,並回收了大量當年支援給越南的物資。《對越戰爭親歷記》中說“連越南的牛見了163師的官兵都跑得遠遠的”。西線部隊於3月13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東線部隊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告一段落。

各國態度

1979年2月22日,新華社彙總了各國對我自衛還擊的態度:

第一,譴責中國,支持越南,要求我國撤軍、停火的:蘇聯、古巴、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民主德國、匈牙利、波蘭、蒙古、阿富汗、埃塞俄比亞、莫桑比克、阿爾巴尼亞、安哥拉和柬埔寨親越的韓桑林政權。基本上是蘇聯及其衛星國。

第二,對中國表示遺憾,要中國撤軍的:老撾、印度。

第三,反對中國、越南在越南和柬埔寨的軍事行動有:加拿大、瑞典;並要求我國撤軍的:新西蘭。

第四,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的:美國、日本、東盟五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英國、意大利、荷蘭、挪威、芬蘭、伊拉克。

第五,對中國和越南都表示遺憾、希望越南和柬埔寨都能支配自己命運的:歐洲共同體的其他的國家。

第六,呼籲談判解決問題的:埃及、馬裡、利比亞、馬達加斯加、孟加拉國、塞浦路斯和北歐其他國家。

第八,支持中國的:朝鮮 民主柬埔寨

邊境輪戰

自衛還擊作戰結束之後,越軍又在兩國邊境上進行挑釁,不斷製造流血事件。越軍趁中國邊防部隊後撤之際,竟然大搖大擺的地佔領了邊境上兩國交界線上的許多騎線點。再次非法侵佔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中國邊境地區。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5年中,越軍正規部隊和民兵不斷向中國境內農場、村寨、學校開槍開炮,發射各種槍彈4萬餘發,打死打傷中國邊境軍民數百人。迫使中國邊民離開家園,穴居巖洞。致使31793畝土地難以耕種和管理,數十萬畝橡膠無法收割,52所學校被迫停課。忍無可忍之下,中國軍隊再次被迫自衛還擊。

1980年10月15日,雲南省軍區邊防12團和雲南省軍區獨立師1團收復雲南馬關縣金廠鄉羅家坪大山。

1981年5月5日至6月30日,廣西軍區邊防3師9團收復並堅守廣西寧明縣上石地區邊境法卡山。

1981年5月7日至7月10日,昆明軍區14軍42師126團收復並堅守雲南文山州邊境扣林山。

1984年4月28日,昆明軍區14軍40師收復雲南文山州麻栗坡縣境內老山。

1984年4月30日,昆明軍區11軍31師收復雲南文山州麻栗坡縣楊萬鄉境內者陰山。

1984年5月15日,昆明軍區14軍41師收復雲南文山州麻栗坡縣境內八里河東山。

1984年4月至1993年3月31日,老山、八里河東山、者陰山地區堅守防禦作戰,昆明軍區、南京軍區、濟南軍區、蘭州軍區、北京軍區、成都軍區、雲南省軍區部隊先後參加輪戰。

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和中越關係改善,1989年10月開始,中國邊防部隊適時減少參戰兵力,逐步收縮防禦陣地。1990年2月13日,中越之間發生最後一次戰鬥後,邊界線基本歸於平靜。

1990年2月15日,成都軍區雲南前指正式將老山戰場對越防禦作戰指揮全部移交雲南省軍區前指後撤銷。

1993年2月10日,中央軍委批覆成都軍區解除老山地區防禦作戰任務,撤銷雲南省軍區前線指揮部,邊防部隊轉入正常國土守衛,停止空軍航空兵和地空導彈部隊在中越邊境輪戰。成都軍區決定:1993年3月31日前雲南省軍區前指撤銷和各支援保障分隊撤離,邊防2團於1993年4月1日零時由防禦作戰轉為正常守備。

海空支援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出動各種軍艦150艘次,起飛各型飛機780餘架次,在北部灣中心線中國一側海域和空中警戒巡邏,監視前蘇聯和越南艦船的活動。

在整個對越作戰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調集航空兵13個師,1個航校,3個獨立團、10個大隊、1個電子干擾大隊,各型飛機774架,起飛3131批8500架次,有效遏制了越南空軍可能的空中威脅。

1984年3月18日,地空導彈50營在廣西中越邊境擊傷越南人民軍空軍蘇式米格—21P偵察機1架。

1987年10月5日,地空導彈第3團97營在廣西龍州境內上空擊落越南人民軍空軍蘇式米格—21P偵察機1架。

戰爭評價

外部原因

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在全球存在著廣泛的利益衝突。而此時,中蘇關係也已完全破裂,這使得中美走到了一起,並最終實現建交。

1978年12月柬越戰爭(又稱柬埔寨戰爭)爆發,而耐人尋味的是,緊接著,1979年1月1日,中美在接觸多年之後終於正式宣佈建交,並隨即在1979年2月17日中國與越南爆發了戰爭。時間之連貫,不能不說這是極具針對性的一系列政治動作,尤其宣佈建交的時間相當有選擇性。

有人認為1979年中越戰爭是中國交出的投名狀,原因在於,此戰之前,鄧小平訪美尋求美國支持。而此戰之後,中國便與西方國家擁有了所謂“十年蜜月期”。同時也是對蘇聯的一個教訓。

戰後影響

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尤其是對越南方面來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使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遭到嚴重破壞。

邊界衝突持續了整個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戰役、兩山輪戰等。1999年,經過多年談判,中國和越南簽署了邊界條約,但具體分界線仍然被保密。這次的條約中包含了較小的邊界調整,一些土地被歸還給中國。越南官方媒體報道新邊界事實上於2001年8月左右實施。

中越戰後越南並未收斂,中越在邊境上的摩擦依舊頻繁,開啟了往後長達十年的中越邊境戰爭。中越兩國海軍於1988年還在南沙群島海域爆發了軍事衝突,中國海軍由此收復了南沙六個島礁。

因為中越交惡的影響,在越的華裔持續受到越南當局的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船民逃難,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戰爭的影響仍在持續著,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較為龐大的陸軍規模,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時至今日,越南依然視中國為其最大威脅。1979年的戰爭雙方並沒有因為此戰解決實際的邊界問題,反而使衝突進一步擴大化。其後,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政權也正式開始退出歷史舞臺,老撾則長期與越南關係親密。

此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最後一次較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通過此戰,中國軍方領導層發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已經與當年拉開距離。此後,中國軍方開始了逐步的現代化建設,從建國初期的建軍路線中逐漸擺脫。

戰鬥結果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全線推進越南北部境內縱深30-50公里,最遠達100公里。收復了被越軍侵佔的中國領土浦念嶺和庭毫山地區;攻佔越南北部高平、諒山、黃連山、萊州4個省的3個省會、1個市、16個縣城、3個鎮以及廣寧、河宣兩省部分地區;殲滅性打擊了越軍第3、345、346師,重創316A師另7個團、25個營(隊),部分殲滅了越軍325B、327、337、338師另12個團(旅),拔除了35個公安屯,共殲敵57152人(擊斃47700餘人,擊傷7270餘人,俘虜2173人);繳獲各種火炮916門、各種槍支和火箭筒及40榴彈發射器16062支(挺、具)、汽車236輛、蘇制反坦克導彈817枚、導彈22枚,擊毀坦克和裝甲車54輛、火炮781門、汽車594輛,炸燬導彈基地3個、機場3個、導彈發射架2個,同時摧毀了越北的大量軍事、政治、經濟設施。

在1980~1989年的中越邊境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殲滅越南人民軍4萬人以上。在整個十年中越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斃傷俘越南人民軍和其他武裝人員10萬人左右。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消耗彈藥2.38萬噸,其中炮彈106萬發,子彈5500萬發。作戰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毀傷坦克和裝甲車228輛(其中被越軍擊毀44輛)損毀汽車490輛,損毀火炮(主要是82毫米口徑以下的迫擊炮和無坐力炮)百餘門。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減員3.4萬餘人,其中犧牲和失蹤8500餘人,負傷和非戰鬥減員2.5萬餘人。

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1944~1994)》(軍事譯文出版社有中譯本),1979年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晝夜(2.17日-3.18日)的戰鬥,越南軍民消滅和重創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

殲敵人數

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各參戰部隊殲敵戰果:

序號 部隊 殲敵總數(人) 擊斃(人)  傷敵(人) 俘敵(人)

1   163師 5861   5293 530  38  

2  165師 3410 3162 94 154

3  124師  2991 ——— -------- ---------

4 121師  2898 2615   237   46

5  122師 2730 2524 0 206

6 164師  2437 2370  0 67

注:統計不完全。

本段軍隊建設

1、文革十年,戰力受到嚴重損毀

此戰暴露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經文革十年後,戰力受到嚴重損毀的種種問題。紅而不專造成熟悉馬、列政治教條的指戰員領導專業軍人,軍階制在文革期間被廢除又導致軍隊在戰場上不能層層領導亂成一團。鄧小平藉此機會,於此戰後大刀闊斧改造軍隊。使我軍建軍思想得以撥亂反正,從政治運動時期一味強調人的精神力量第一,轉到了並重的正常軌道,中越之戰告訴中國軍人,光不怕死並不能戰勝敵人,精神原子彈炸不死人,正規化建設應當包括優秀的訓練素質,出色的指揮藝術,精良的裝備。應該感謝越軍,它就好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影子,跟自己的影子作戰是痛苦的,但只有從影子身上才能更好的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短處,明白提升的必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指揮員對自己部隊情況不瞭解,對敵情不瞭解,才打的這麼苦)

2、無軍銜制度,指揮體系嚴重紊亂

在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並無可諮識別之軍銜制度,導致指揮體系嚴重紊亂,戰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恢復文革前軍階、軍銜制度。越軍善用曾經造成美軍大量傷亡之詭雷埋設,再度使中方傷亡慘重。越南方面的抵抗強度超乎預期,而中國方面由於缺乏戰車、步兵、炮兵間的協同作戰經驗,導致戰爭期間傷亡慘重。前線通訊能力不良,炮兵因常發生誤擊友軍事件而無法充分發揮支援效果。59式與62式戰車不利於在山嶽叢林地帶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裝甲武器攻擊,損失慘重。62式戰車裝甲太薄,防禦力不足。步兵缺乏裝甲運兵車或步兵戰鬥車輛輸送,全靠步行作戰,機動力過差。醫療設備、醫護人員不足,造成兵員死亡比例過高。工兵設備與技術都不足,尤其缺乏現代化渡河工具,影響攻擊速度。空軍支援不夠,且缺乏夜戰能力。前線指戰員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仍然使用老式戰術,導致兵員重大傷亡。後勤補給情況不理想,補給車輛不足,常靠人力進行運補。部隊訓練不足,且缺乏山地、叢林戰與夜間戰鬥的訓練;與長年在山林與美軍作戰周旋的越共軍接戰,倍感吃力。同時也導致了後來的百萬大裁軍,通過裁撤大量部隊員額將寶貴的建設資源移動到高精尖軍中的建設上來,新組建了隸屬於陸軍的航空兵部隊、特種作戰部隊、航空航天部隊,加快了解放軍正規化、現代化、革命化建設的步伐,同時加大了軍事方面的科研投入,加速趕超西方現代化部隊作戰水平的速度。

3、重視正規化訓練,加強基層培養

1979年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明顯開始重視軍隊的日常正規化訓練,加強基層軍官的培養訓練。一大批軍校生被充實到基層連隊,石家莊步兵學校鼎盛時期一年畢業近萬軍官。部隊基本上已經停止大量從士兵中選拔軍官的做法而代以從地方高中生選拔軍校生,從部隊優秀士兵中推薦考試選拔軍校生兩種途徑。軍官升任高一級職位必須經過相應軍校培訓。軍官體制的革新帶動了軍校教育的改革,軍校成了吃香的地方。軍事思想研討空前活躍,軍事理論成就眾多,戰法思想研討更加貼近實戰,開始擺脫文革時期僵硬的人民戰爭理論。粟裕將軍在他生命的黃昏時期再次大放光芒,首先提出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並多次用對越作戰的經驗教訓作為理論依據。

新的選拔、培養制度,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極大的加強了解放軍的建設,一批批合格的職業軍人充實進來,解放軍的面貌出現了驚人的變化,這從1981年、1984年、1991年曆次邊境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支有知識的部隊是最令人畏懼的,何況這支部隊還保持著特殊的軍人氣概。

4、新世紀仍面臨挑戰

1986年主戰的黎筍去世,長征上臺,中越兩國的摩擦有所減少。20世紀90年代前蘇聯解體後,中越兩國逐漸恢復交往,形勢趨於和平。當前兩國已就陸地部分確定邊境線,越南歸還小部分領土,但現今仍侵佔我南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並與美國石油公司聯合勘探南海石油資源,採取少說多做的方針,企圖與南海周邊國家共同蠶食南海資源。雖然中國政府已喊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和平構想,但越南仍聲稱對南海擁有全部主權,無視中國抗議,多次單獨向聯合國提交所謂的南海劃界案,對我國領土野心越來越大,這是值得當今中國所警惕的。在21世紀初,中國還是對越採用“和為貴”的政策。

本段烈士信息

數據統計

10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保衛祖國南疆犧牲的全國各籍貫省市犧牲人數。

(注:少部分籍貫省市犧牲人數不完全統計,但10年犧牲總人數為較全統計)

1979年2月17日—1989年10月13日

廣東省烈士約1770人

雲南省烈士約1450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烈士約1424人

湖南省烈士約1288人

貴州省烈士約1057人

四川省烈士約705人

河南省烈士約571人

湖北省烈士約547人

山東省烈士約438人

江蘇省烈士約380人

重慶市烈士約319人

江西省烈士約286人

福建省烈士約254人

安徽省烈士約247人

河北省烈士約205人

浙江省烈士約189人

詳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憑祥匠止烈士陵園

陝西省烈士約97人

海南省烈士約71人

山西省烈士約56人

上海市烈士約55人

甘肅省烈士約24人

遼寧省烈士約18人

北京市烈士約17人

黑龍江省烈士約11人

吉林省烈士約9人

天津市烈士約6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烈士約4人

內蒙古自治區烈士約3人

青海省烈士約3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烈士約2人

其中1979年自衛反擊戰的犧牲人數約8500餘人,傷員2.5萬多人。

(注:1979年傷亡數字只含軍人,未包括民兵、民工、嚮導、司機、華僑翻譯等輔助人員。)

1984年~1989年老山輪戰各部隊的犧牲總人數約2190人。

10年保衛祖國南疆犧牲的總人數約12212人以上。

數據說明

烈士名單數據謹供參考和對照,不排除還有錯誤。十年全國各籍貫省市犧牲人數表,少部分籍貫省市犧牲人數可能不完全統計,但10年犧牲總人數為較全統計。全國各籍貫烈士名單和犧牲人數,統計的是1978年到1985年老山輪戰陸一軍共犧牲的烈士名單,缺67軍,47軍,27軍,13軍以及十五支偵察大隊犧牲的烈士具體名單。但總犧牲人數為較全統計,因為已經加了老山輪戰各部隊和十五支偵察大隊犧牲的資料人數數據。當前總各數據統計和整理截止到2010年12月16日,待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