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怎麼樣形成的?

Mr_Dash


我們目前對太陽的形成研究是基於幾個線索。

一個線索是對其他恆星系統形成所做的觀測,一個是對太陽系本身的研究。

要了解太陽是怎麼形成的,那麼,首先要對太陽本身有足夠的瞭解。事實上,人類在這方面的起步是非常晚的,直到核物理研究開展後,1930年代,美國科學家貝特給出了明確的核聚變過程,才解釋了太陽的能源機制。這才讓光譜學觀測到的太陽的化學元素組成,有了完整的循環機制。

我們目前認為在恆星誕生以前,有一大團分子云。直徑可以到達100光年左右大小。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內部有我們稱為金斯不穩定的一種效應。導致內部會有團塊聚集,本來均勻的分子云,開始“吸收”,塌縮。

接著,經過幾億年的演化,大的團塊吸引了周圍的物質,變的質量越來越大。而由於引力作用,氣體的密度也越來越高。我們的中學知識告訴我們,這個時候,存在一個引力能釋放,變成熱能的過程。

隨後,整個分子云,形成一個大型吸積盤,毫無疑問,中間的溫度越來越高,而吸積盤的體積越來越小。這個時候會有很多吸積盤的共性,比如在中心產生強大的噴流。

差不多經歷前後10億年,中心球體終於達到了核聚變的百萬攝氏度的點火溫度,在氣體熱膨脹與萬有引力之間,一顆以氫為主的恆星就誕生了。

接下來的幾億年,就是吸積盤的殘骸形成行星系統。分子云的邊界,在太陽系,我們稱為奧爾特星雲,大部分彗星,來自於它。

我們目前已經對很多原始恆星盤做了細緻觀測。

隨著我們對太陽系進一步探索,太陽形成的細節,會越來越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