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被吴王阖闾偷袭,攻入都城,差点灭国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楚国被吴王阖闾偷袭,攻入都城,差点灭国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吴国的位置在长江下游,原是 楚国的属国,本来比较落后。晋楚争霸时,楚大夫 申公巫臣逃亡到 晋国,建议晋国联络吴国,从侧面攻打楚国。公元前584年,晋国就派巫臣把车战、列阵等先进战术教给吴国。

后来,吴国又通过晋国吸收华夏文化,不论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国家。从此,吴楚两国就不断发生战争。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兄遭楚王杀害,逃亡吴国,做了吴王阖闾的谋士,励精图治,积极谋划大局进攻楚国。前506年楚军围攻蔡国,吴军救蔡,吴楚两国的大战便因此而爆发了。

这次战役,楚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令伊囊瓦贪功和妒忌,把国事视同儿戏,破坏了正确的作战计划。吴军则因为善于判断敌情,善于抓紧战机,先击败囊瓦,然后乘胜猛打猛追而取得了胜利。但是两军胜败的根本原因,要比这深远的多,比如囊瓦的腐败堕落等因素。

其实,在楚国的这个时期,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矛盾,楚平王不得人心。伍员、伯嚭的背叛投吴,斗辛的弟弟要为父报仇,都是由于楚平王的血腥旧账,云梦泽"盗"的袭击,又说明了人民的痛恨楚昭王。而囊瓦和武城黑的昏庸,也说明了大小贵族的腐败。

这个老朽的国家,遇见很有朝气的新兴敌国,其失败是注定的。这是实情的一方面。实情的另一个方面是,当国家面临灭亡危机的时候,尤其是国力尚且不至于覆灭之时,还是有不少爱国之人,努力挽救国家。其中有英明忠勇,力战殉国的沈尹戌,有立志复兴,痛哭秦庭的申包胥,也有急国家之难,抛弃私仇的斗辛,以及王孙由于、史皇、子期等人,都奋起勃发,以国破的教训,教育楚昭王重振楚国声望,这些才是楚国最终不灭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