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訂單”模式打通專家基層服務“最後一公里”

4月9日,重慶市專家服務團助力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示範活動啟動儀式在永川舉行。標誌著長期專家服務團服務基層行動正式拉開序幕。

據瞭解,去年12月,長期為組織專家參與脫貧攻堅戰,對接鄉村規劃建設、農旅融合發展、產業技術保障、產品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等方面基層需要,組織300多名專家,組建了45個專家服務團,基本覆蓋全市深度貧困鄉鎮。

此次專家服務團的組建有別於以往,創新採用了“訂單式”“項目化”組織方式,既解決鄉村引才引智需求點多分散,缺乏有效渠道和財力保障問題,又以項目制方式組織專家,從職稱政策、評優評先等方面建立保障機制,有效調動了專家人才積極性。

重庆:“订单”模式打通专家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訂單式服務

專家組團“接單”提供定製化服務

春風有約,農時正忙。

永川區吉安鎮石松村水稻項目專家服務團領銜專家,市農業科學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經勇帶領團隊成員,對農戶們進行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種植等技術指導,為渝香203高質品種技術示範及“石松優農”優質農產品品牌打造奠定基礎。

水稻專家服務團是今年組建的45個專家服務團之一。據瞭解,為解決鄉村引才引智難的問題,市人力社保局每年投入500多萬元,組建專家服務團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自2011年以來,長期每年組織專家走進基層服務,累計已有200多名專家參與。

重庆:“订单”模式打通专家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們是採取專家組團,集中統一在某段時間到基層提供服務的方式。”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但這種方式存在基層需求點分散、缺乏有效渠道、服務結果跟進不到位等問題。

為打通專家服務基層“最後一公里”,2019年,市人力社保局提出,改集中服務為分散式長期服務,以“訂單式”“項目化”組織方式,組建專家服務團,“點對點”服務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立起了更為廣泛長效的鄉村引才引智新通道。

“今年,我們組建了45個專家服務團,組織了300多名專家。”該負責人介紹,此次團隊組建,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基層鄉村提出“訂單”,由區縣收集鄉村需求(目前重點聚焦全市深度貧困鄉鎮),由鄉鎮或村裡提出任務需求。

二是統一發布“訂單”。人社部門發揮聯繫服務專家的渠道優勢,廣泛發佈需求,面向社會徵集專家團隊。

三是專家組團“接單”。以項目制方式提供定點、定人、定服務期的定製化服務,領銜專家自選團隊成員,團隊成員還要包含當地人才,發揮好專家“傳幫帶”作用,幫助基層培養“種子”型骨幹人才。

重庆:“订单”模式打通专家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每年評估考核

讓每個“訂單任務”開花結果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45個“接單“的專家服務團,對應45個基層所需的項目。

以石柱縣洗新鄉保合村天麻育種項目為例,該項目由重慶硒旺華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郭順星專家服務團隊“接單”,目前種植天麻示範園50餘畝,預計產值120萬元,帶動就業20餘人,農戶增收18萬元。

巫溪縣紅池壩鎮茶園村項目則由市農業科學院鍾應富專家服務團隊“接單”,通過生產加工、產品策劃、工藝創新等全鏈條技術指導,今年春茶鮮葉原料(獨芽)價格由60元/斤提升至75元/斤,極大地提高了茶農經濟收入和生產積極性。

“這些項目主要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針對貧困村產業薄弱問題,重點聚焦產業扶貧,在貧困村開展技術服務和產業問題聯合攻關。”該負責人說,專家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編制項目規劃、解決技術和管理難題、培養專業人才、培育市場品牌、培植產業鏈條、轉化科研成果,助推貧困村產業發展、貧困農戶早日致富。特別是要與受援單位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幫助培養當地專業技術人才。

重庆:“订单”模式打通专家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為推動每個“訂單任務”落地開花結果,市人力社保局還建立了專家服務團考核評價機制,每年將進行考核評估。該負責人說,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考核結果向社會公佈。對考核結果為優秀的,可申請持續資助;對考核結果為合格的,兌現資助經費和相關政策;對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限期整改並暫停1年申報資格。

該負責人還表示,下一步,市人力社保局將切實完善專家服務團選派管理辦法,建立專家服務基層長效機制,持續推進人才扶貧,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