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我命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心理學:嬰兒仰望他的母親,在母親眼中看見他自己

口碑炸裂的國產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了這個暑期檔真正的“魔王”,在一舉刷新了“中國電影史上動漫影片”最高票房之後,成績繼續飆升,成為內地首部觀影人次破億的動畫電影,如同腳踩風火輪,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一般,所向披靡挺進內地票房前五。

這句燃爆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很快掀起了一陣集體高潮,讓被生活打得鼻青臉腫卻仍有不甘的人們彷彿又看到了逆天改命的希望,重新握緊拳頭,燃起了熊熊鬥志。

心理學:“我命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能量和鬥志,從來都是好事情。但是在開始新一輪的鬥爭之前,我們不妨先思考一下來龍去脈:

這句話為啥由哪吒先喊出來?在喊出來的那一刻,哪吒在經歷什麼?掌握了命運之後的哪吒,該何去何從?

1.

“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這裡的“認命”,是對自我的深刻認知和接納,知道自己是誰。

雖然攜“魔丸”身份下凡入胎,但慶幸的是,哪吒有一對好父母。

降生初日,在村民不解的驚恐和請求賜死的詛咒中,哪吒的魔性一觸即發。以惡投餵惡,惡會得到成倍的滋養,而村民們卻選擇了這種最愚蠢的方式企圖為自己渡劫。

好在虛弱的殷夫人一把搶過了這個奇怪的嬰兒,和所有母親一樣,拼盡全力保護著他,溫柔而慈愛地注視著他,喃喃說著:“這是我兒。”

心理學:“我命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這是哪吒第一次在母親的眼裡,看見自己。

作為哪吒生命最初的重要客體,殷夫人柔軟憐愛的目光,鏡映出哪吒的樣子:

我是存在的,是美好的,是值得被愛的。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混世小魔王在她懷裡漸漸平靜下來,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變成了一個普通而又可愛的小嬰兒。

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說:嬰兒仰望他的母親,在母親眼中看見他自己。

這樣詩意的時刻,會浸入嬰兒生命的底色,中和掉哪吒的一部分魔性,也成為了哪吒將來對自己的命運做出抉擇的力量來源。

但作為忙於陳塘關降妖除魔的事業型女性,殷夫人在哪吒成長中的陪伴時間畢竟有限,她給出的彌補方式是:儘可能地提高陪伴質量。

心理學:“我命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於是,殷夫人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個母親的育兒智慧:

看見心中熱愛。除了出門搗蛋,踢毽子是哪吒最正經的興趣愛好,但在普通人看來,陪哪吒踢毽子是一項危險係數極高的遊戲,那氣吞山河之勢唯恐避之而不及,只有殷夫人主動邀請哪吒踢毽子,細心呵護著兒子心中所愛。

允許釋放天性。哪吒魔力加持,風格頑劣而爆發力超強,在殷夫人受傷後,哪吒內疚的表示“那下次我輕點兒吧”,但是殷夫人很快調整狀態,身著鎧甲大聲鼓勵兒子:不用!你敞開了玩!

母親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通過鏡映,孩子逐漸形成對自己的認識,完成主客體分離,並在母親熱情的回應中,固化下自己與世界互動的認同、適應和模式,最終形成穩定的人格。

殷夫人這種大方地認可和肯定,猶如定海神針植入哪吒心中:我是被接納的,我的熱愛是有人能理解的,我的力量是被允許的!

作為父親的李靖表現也很優秀。一邊繼續守護陳塘關,向兒子親身示範斬妖除魔的正義之道,一邊想盡辦法為兒子破劫續命,並在緊要關頭引導哪吒:你是誰,你自己說了才算。

父親的英雄功能和引領功能,在精神層面重塑了一個哪吒。

哪吒在父母親的幫助之下,自我的發育是比較不錯的,他對自我的認知逐漸深刻化、體系化,如果“魔丸”是“由天”的話,這個由父母后天培養的堅實人格,才讓他有了“由我”的可能和本錢。

後來申公豹對於他“魔丸”身份的戳穿,更是讓他有機會完成了自我的接納和整合,“認命”了,改變就開始了。

心理學:“我命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而相比之下,從小生活在冰冷龍宮之中、揹負著沉重的家族使命長大的“靈珠”敖丙,則喪失了選擇的機會,他無法“由我”,因為他沒有長成一個“我”。

2.

自由的代價,是付出安全感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上去很爽,但細思極恐。

一個人掌控自己命運的時刻,相當於擁有了自由意志,而自由,是多麼令人神往的境界啊。

但是可貴的東西,怎會輕易唾手可得?所以,它一定會讓人付出同樣可貴的代價去交換。

這個代價便是:失去安全感。

《肖申克的救贖》中,幾十年監獄生活史的Brooks和Red對於自由充滿恐懼,其中有一段經典描述: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體制化是對靈魂的一種侵蝕,會將人變為體制中的一部分。當他們的身份、價值和人際系統全都與監獄息息相關時,一牆之隔的自由,則代表著與熟悉聯結的斷裂,一旦出獄,他們會徹底迷失自我。

在過去的三年裡,哪吒面對的是由父母特別的偏愛、太乙真人特別的關照、外界特別的惡意以及自己特別的肆無忌憚所構成的成長環境。

這個環境是熟悉的、確定的、可知的。

心理學:“我命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也就是說,雖然哪吒對父母的愛不屑一顧,對太乙真人的寵毫不領情,對村民們的偏見痛恨入骨,對自己的任意妄為聽之任之,這樣充滿侷限且並不盡如他意的交互模式,卻是能夠令他習慣和安心的。

而以上種種構成了哪吒的高牆,他被束縛著,但同時也被保護著。

在“由天說了算”的體制中,他可以藉著別人對他的偏見,把自己不被接受和喜歡的怨恨、委屈,強大的破壞慾等種種戾氣盡數推給外界:“既然你們都說我是妖怪,那我就當妖怪給你們看看!”。

這個鍋甩出去,自戀就被很好的保護了起來,給自己騰出一個喘氣兒的空間,於是他還可以自我調侃“生活你全是淚,越是折騰越倒黴,垂死掙扎你累不累,不如癱在床上睡”,做做心靈按摩。

可實際上,他確實就是“魔丸”本丸,有著自己都無法掌控的魔性,也是村民們恐懼的根源。

心理學:“我命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就連“魔丸”這個命數,也在他明白真相的那一刻保護過他:原來如此,這一切都是我的命,不是我的錯。

“怨天尤人”實際上是一種防禦模式,把自己無法承受的部分投射出去,然後自我扮演受害者的角色,這樣就沒有人會來責怪我了。

可是,一旦切換成“由我說了算” 的新模式,遊戲規則就變了。偏見被打破了,命運交給自己來定義,這就意味著:

哪吒失去了擋箭牌,必須一個人承擔所有後果。

這個三歲的孩子躍出了命運之獄,自此踏上了新徵程,原有體制全部瓦解,高牆之外的世界,充滿了波譎雲詭的陌生和未知,哪吒會是下一個因無所適從自縊身亡的Brooks,還是重獲新生享受自由的 Shawshank呢?

3.

由我還是由天,請謹慎評估

好在,我們的吒兒在做出選擇時,已經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

對於“魔丸”身份的接納,讓他對真實自我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他能夠開始理解村民們的偏見,理解自己奇怪而強大的破壞力,完成與“惡”的和解,達到善惡合一的整合境界。

而後,他才有能力定義自己。這也成為他失去熟悉的安全感之後的導航。

他知道摘下乾坤圈之後,魔性將無法遏制,於是為了制約自己的力量,將乾坤圈取下戴在了手腕上;

心理學:“我命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他拋下之前對陳塘關村民的憤恨,以一人之力撐起敖丙的冰封,阻止了整個陳塘關被活埋的厄運;

他明白天雷劫是自己的命數,不能讓父親以性命代之,於是撕掉父親的“換命符”,選擇孤獨而勇敢的從容赴死;

他手下留情放過了敖丙,還給這位最大的死對頭也是唯一的好朋友灌了一劑曠世雞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我一個魔丸活得都比你更像樣,你敢不敢再慫點?

成功度化敖丙,讓一直活在別人期望中的“靈珠”最終也為自己做了一次選擇。

每一個決定都清晰果斷,每一步落腳都朗朗生輝,篤定地朝著認定的方向走過去。

自由之中的馳騁令人神往,然而大片的混沌也著實令人眼迷心亂,掙脫了命運束縛的人,註定要承受非同尋常的孤獨和壓力。

這也是當自由真正來臨時,很多人卻不敢要的原因。

在還沒形成穩定而強大的核心自我時,少了邊界的混沌世界,每一個選擇都會無比糾結,每一步落腳都會無比艱難,而遇上每一個困難和失敗時都會充滿懊惱和悔恨。

心理學:“我命由我”的前提,是先“認命”

這種巨大的內耗,足以壓垮一個人。

《西虹市首富》裡,一夜之間實現財富自由、命運大反轉的王多魚,手握十億卻迷失了方向,變成了“花錢特煩惱” ,而揮霍自由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關於金錢、愛情、人生價值的選擇,也讓他回回痛不欲生。

王多魚是幸運的,在喜劇效果的加持下,他在痛苦中急速成長,短時間內勾勒出了清晰的自我輪廓,基本控制住了局面,收穫了一個不錯的人生。

如果放在現實生活中,結局可能就大相徑庭了。

正如電影插曲中所唱:我想任性我就任性/我想倔強我也能倔強/看你們誰能把我怎麼樣

正是因為再也沒人能把你怎麼樣,你得去自我定義一切,再自我承擔一切,自由才顯得可怕。

所以,在效仿哪吒立flag喊口號的時候,請量力而行:

如果已有足夠強大的自我GPS導航功能,那麼請珍惜沸騰的熱血,挽起袖子幹倒未能信馬由韁的人生,爭來“由我說了算”的自主權和掌控權,成為自己的英雄;

如果火候還不夠,也不必急於擺脫現狀來證明自己,自我接納和認知是通向自由的必經之路,在這基礎上,才有足夠的空間來想明白自己是誰,夯實和修補一下不那麼穩定的自我之後,再去尋找使命;

實在想不明白也沒關係,偶爾怨個天,嘆下命,也能為我們緩解一部分生活的壓力,對於平凡的大多數來說,人生已經如此不易,只要能安穩快樂地活著,誰說這不是一種英雄主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