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開頭劉邦搶佔輿論制高點,為以後成功奠定了輿論基礎

【資料】

新城縣的三老董公攔住漢王勸說道:“我聽說‘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師出無名,事情就不能成功’。所以說:‘點明要討伐的人是亂臣賊子,敵人才可以被征服。’項羽行事大逆不道,放逐並殺害了他的君主義帝,實是令天下人痛恨的逆賊啊。仁德之士不逞一時之勇,正義之軍不拼一己之力。大王您應當率領三軍將士為義帝穿上喪服,以此通告諸侯王,共同討伐項羽。這樣一來,四海之內沒有人不仰慕您的德行的,這可是像夏、殷、週三王那樣的行為啊!”


楚漢之爭開頭劉邦搶佔輿論制高點,為以後成功奠定了輿論基礎

楚漢之爭


何為順德昌,逆德亡:

在古代戰爭是常有的發生,大家為了爭奪地盤,爭奪資源,經常發動戰亂。而那些通過戰爭獲得地盤和資源的首領,為了防止自己辛苦奪來的資源、地盤又被別人搶奪,於是就以道德來約束其他人。

只有那些有道德的人才能獲得掌控資源,而那些沒有道德(肆意妄為搶奪、佔有資源)之人是要被大家聯合討伐的。


楚漢之爭開頭劉邦搶佔輿論制高點,為以後成功奠定了輿論基礎

劉邦劇照

師出有名,要從道德、輿論的角度勝於對手:

古代禮儀道德是最為看重的,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尋常百姓,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求師出有名。將自己的目的隱藏於正義之下,打著正義替天行道的名義,實行自己的目的。

也只有自己代表著正義,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擁護。對於老百姓而言,其實誰做帝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做之事,是代表了正義,是在為百姓謀取福利。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師出有名就是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合法化。


楚漢之爭開頭劉邦搶佔輿論制高點,為以後成功奠定了輿論基礎


劉邦討伐項羽,想要戰勝項羽就必須要黑化項羽:

劉邦討伐項羽,必須要將項羽黑化,劉邦就必須要站在正義道德的至高點,討伐項羽的不仁不義。明朝時期朱棣造反也是打著正義的旗號:“清君側”而發動的政變,也就是說不管你真是目的是不是這樣,但名義上一定得是代表著正義。

劉邦討伐項羽最有利的一點就是指責項羽行事大逆不道,放逐並殺害了他的君主義帝,是一個不忠不義的亂臣賊子,天下眾人共同誅之。


楚漢之爭開頭劉邦搶佔輿論制高點,為以後成功奠定了輿論基礎


劉邦行事與項羽相反,形成鮮明對比:

劉邦光黑項羽還不行,做事上還得與項羽形成鮮明對比,這樣才能得到大家的信服。項羽殘暴,劉邦就施行仁義;項羽殺害義帝,劉邦就為義帝服喪。

劉邦不斷在語言上聲討項羽的不仁不義,更是在行為上證明了項羽的大逆不道,殘暴不仁。

你項羽不是殺害了義帝嗎,那劉邦就風風光光,聲勢浩大的為義帝舉行喪事,直接打臉項羽。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項羽的大逆不道,倒行逆施,可以說在道德輿論上項羽已經輸給了劉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