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有多少種泥料?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壺說茶道3WADE


紫砂壺是中國傳統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紫砂壺按照材質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 紫泥

素為江南主流,一脈傳承五百年,不絕如縷,近代更於港臺匯成波濤。紫泥色相沉鬱穩重,莊重凝練,宛如玄鐵重刀;胎身氣孔結構較鬆散,器表觸感較顯著;彈指扣之,音頻沉鬱,共振性低。紫泥器形貌多變,或方或圓,或光或花,體多大方,容量較大。且紫泥是宜興茶具的主流派,蘊於甲泥之中,又稱“巖中巖”,其胎骨堅緻,可獨自成大器。

  • 朱泥

雖根柢深植宜興,但個性活躍,每於域外帶動風潮。朱泥光彩紅豔活潑,嬌妍多姿,如同柳葉軟劍;顆粒細膩,器表透明度佳,觸感平滑;音頻較高,共振性佳,猶似女聲。朱泥器形制較少,多為光素幾何形,造型趨於纖秀,容量較小。就用途而言,朱泥屬非主流派,深藏於泥礦底層,礦形瑣碎,須經手工挑揀,古謂“未觸風日之石骨”。不利獨自成陶,通常用作器表化妝土。

  • 本山綠泥

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黃色)。本山綠泥原礦是灰白色也有灰白偏綠色,燒成顏色灰黃色,或者溫度稍高顏色有一點青灰色,燒成顏色是綠的話,那就可能是摻合其它色素了。通常本山綠泥不直接成泥,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必需摻加紫泥拼制而成。

  • 段泥

也叫團泥,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共生的意義是自然形成,而且兩種泥性質一致,段泥原礦目前非常稀貴,現在宜興制壺人開始用本山綠泥加紫泥來人工調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段泥料優質的特徵是紫泥顆粒不是很明顯。在本山綠泥裡似乎只起了改變其顏色的作用,有層次,象玉石。


內容來自東家紫砂壺手藝人壺中歲月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近年來身邊喜歡紫砂壺的盆友越來越多啦,那麼紫砂到底有多少種泥料?其實製作紫砂壺的泥料主要分為三大類:紫泥,紅泥,綠泥(段泥),而這三大類又細分出很多小類,還有一些是特殊種類泥。今天跟著文玩姐一起來了解一下最常見的三大類泥料吧。

紫泥:又分紫泥,底槽清,清水泥,紫紅泥,棕紅泥等

1、紫泥:紫泥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是紫砂壺最為常見的。其特點不奪茶香,無熟湯氣,用久若將空壺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2、底槽清:是紫泥中的上佳泥料,又分老、中、嫩三種。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適。

3、清水泥:俗稱熟泥,乾溼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用久越顯紅潤包漿泡茶易上手。

紅泥:又分紅泥,朱泥,紅皮龍等

1、紅泥:鐵成分較高,所生產的壺會有火疵,小熔點,日久使用漸露鋒芒,呈硃紅色。

2、朱泥:微嫣具綿細柔滑之砂感,沸水衝淋立展嬌嫩鮮紅,壺身遊移紫光遽現。

3、紅皮龍:礦料稀少,泥色紅褐色,燒成後為紅色。紅皮龍相對石英含量較高,雲母雜質也比較多,透氣性能好,易上手,使用後越久越發紅潤。

段泥:又稱綠泥,分為原礦段泥(老團泥),芝麻段,黃金段,本山綠泥,墨綠泥

1、段泥: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久用後漸露鋒芒。

2、芝麻段泥:是本山綠泥和紫泥共生礦,自然形成,是段泥加入了黑色顆粒調配而成。和段泥特性一致。

3、黃金段泥:泥料感甜嫩綿細,質堅而溫潤,燒成後呈金黃色,耀眼奪目。黃金段泥適合泡茶最為寬廣。

4、本山綠泥:所制壺品質感樸拙,砂質細膩而富有顆粒美感。壺品色澤米黃泛青,泡養後逐步轉為溫潤的亮色,包漿感好而易於泡養,發幽然青光。

5、墨綠泥:泥色特異,青藍色中略泛綠光,清秀獨特。黏性佳,張力尚可,細膩密實;制壺光、花均宜;為優質泥礦,產量不豐。稍一泡養,色調更形穩實,溫潤透明,變化甚巨。


關注文玩姐,一起聊文玩,漲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