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皇太極死後繼位的是福臨,多爾袞和豪格怎麼想的?

1643年,年僅52歲的皇太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去世,使整個清王朝陷入一種空前的危機之中。因為皇太極生前對於立儲問題沒有任何表示,造成最高權力出現真空,以多爾袞和豪格為首的兩大政治集團虎視眈眈、劍拔弩張。

為什麼皇太極死後繼位的是福臨,多爾袞和豪格怎麼想的?

在遊牧民族形態的後金時期,最高權力繼承人都是以推舉制度選定。當年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就是以功勳顯赫、才德冠世被代善所帶領的大小貝勒推舉而坐上皇位。

在皇太極死後按能力、威望、地位和實力而言,多爾袞是最應該成為接班人的。然而此時的大清早以不同於往日的後金了,皇太極在位17年加強中央集權,吸收重用漢人文官武將,仿照明朝建立類似的官職、制度。所以在組織結構、政令思想上,大清政權已經慢慢的被漢化了,立嫡立長被很多人認為是正統的繼承順位。

為什麼皇太極死後繼位的是福臨,多爾袞和豪格怎麼想的?

可惜漢化的不夠徹底,因此兩大政治集團都有忠實的擁躉,各有合理的註解。多爾袞的優勢是戰功、威望與政治頭腦遠在其他貝勒之上;哥哥阿濟格與弟弟多鐸以及兩白旗;居於六部之首的吏部也在他的手裡。

豪格除過稍遜的戰功與才能,最主要的優勢就是他皇長子的身份。支持他的有死心塌地的兩黃旗以及表面中立暗地支持的兩紅旗旗主、大貝勒代善和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

為什麼皇太極死後繼位的是福臨,多爾袞和豪格怎麼想的?

當時垂死掙扎、負隅頑抗的大明帝國,聲勢浩大、如火如荼的農民起義軍,如日中天、野心勃勃的清朝都在垂涎著中原王座。形式微妙的三角關係,一觸即發的大決戰使得皇太極身後的權力之爭格外敏感而且重大。倘若處置不當,剛剛興起的政權將會從內部土崩瓦解,然後消失在那廣袤的草原上。

為什麼皇太極死後繼位的是福臨,多爾袞和豪格怎麼想的?

形式分析之後,多爾袞明白自己沒輸但也不能贏了,他知道支持豪格的很多人只是支持他的皇子身份,便提出各退一步由6歲的福臨繼位,於是就這樣“完美”的化解了這次清朝最大的政治危機。

那麼多爾袞是對皇權寶座的另闢蹊徑還是對大清前途的顧全大局呢?元芳,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