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宦海之路,浅谈《永乐大典》的编纂者解缙

《永乐大典》,一部收录了中国古代历代典籍的传世巨著,其内容包罗万象,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而它的编纂者也是明朝赫赫有名的才子——解缙。


跌宕起伏的宦海之路,浅谈《永乐大典》的编纂者解缙

解缙此人,生于洪武二年,年仅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要知道在当时考中进士的难度可比现今考公务员要难得多了,不少人读书到白头也不曾谋得一官半职,而十九岁的解缙却已经是进士了,不可谓不是天纵奇才。

值得一提的是,解缙刚当上官的时候,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正值朝堂乱象丛生,胡惟庸案也已经东窗事发。彼时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而年轻的解缙面对这样的现象,却凭着一腔热血向朱元璋直言不讳,上疏了著名的《太平十策》。而以暴戾著称的朱元璋居然虚心地接受了解缙的谏言,并没有杀掉他。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朱元璋欣赏解缙,只能说解缙还没有触及到朱元璋的底线。

跌宕起伏的宦海之路,浅谈《永乐大典》的编纂者解缙

然而解缙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再此后多次公然发表批评朱元璋的言论,甚至引以为荣。终于,洪武二十四年,忍无可忍的朱元璋把解缙赶回了家。

七年后,心思仍在仕途的解缙通过拉各种关系再加上不停给建文帝朱上书,终于如愿以偿地在京城谋得了一个小官。但再一次走上仕途的解缙与七年前的他已经有了巨大的区别。七年的贬谪时光让曾经的那个凭借一腔热血敢于直言不讳的解才子变成了为了上位可以不择手段的解大人。甚至于,为了向上攀爬,解缙在建文帝倒台后主动投靠了造反的朱棣,并成功成为了朱棣的宠臣。

跌宕起伏的宦海之路,浅谈《永乐大典》的编纂者解缙

​接下来的几年,解缙迎来了人生巅峰。永乐元年,朱棣决定修书,而且要修一部最大最全的大典。而当时最适合担任主编的,就是解缙。为了编撰大典,朱元璋从翰林院中挖走几十人任正副总裁,再从全国范围内选取饱学之士。声势之浩大一时无两。

跌宕起伏的宦海之路,浅谈《永乐大典》的编纂者解缙

永乐五年,大典宣布编撰完成,这本该意味着解缙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但此时的解缙却已近被贬到了南方蛮夷之地广西。而这又是为何?

要说做学问,解缙确实是一把好手,但说到从政,解缙却怎么都称不上是老手。在大典编撰期间,解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参与进了立太子的党争之中去,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坚定不移地支持并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朱高炽。如此一来,解缙自然就被朱高炽的对手朱高煦盯上了。

随着朱高煦的势力日渐壮大,解缙开始坐不住了,终于决定去朱棣那弹劾朱高煦。然而费劲口舌的解缙最终却只换来了朱棣的一声冷哼。至此,解缙明白了,自己的仕途或许只能走到这一步了。

不久,解缙被贬谪。但心有不甘的他却又在进京述职的时候偷偷去见了太子朱高炽,但不幸的是,此事被朱棣知道了。如此,解缙便连边陲小官也做不成了,变成了监狱里的一名囚犯。

永乐十三年,朱棣暗示锦衣卫纪纲杀死解缙。至此,才子解缙,亡命黑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