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基金重現!消費醫藥基金密集發行,大消費將複製科技股神話?

4月8日,易方達基金髮布臨時公告稱,易方達消費精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簡稱“易方達消費精選基金”;基金代碼:009265)自當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 4月17日,由於已超過規模上限,提前停止募集。

根據公告,易方達消費精選基金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不包括募集期利息)。根據統計,該基金累計有效認購申請金額已超過本次募集規模上限80億元,基金管理人將對4月8日有效認購申請採用“末日比例確認”的原則予以部分確認。

另外光大保德信消費主題將在4月7日至20日認購,今年以來共有8只消費主題基金髮行,此前泰達宏利中證主要消費紅利A、富國中證消費50ETF聯接A、工銀瑞信消費行業A發行份額分別為4.47億份、2.03億份和26.77億份;相對科技類基金,消費類基金髮行不溫不火。另外,醫藥類基金年內已成立了3只,分別為富國中證醫藥50ETF、銀華中證創新藥產業ETF和富國醫藥成長30,合計份額為66億份,西藏東財中證醫藥衛生A於8日認購結束,嘉實中證醫藥健康100策略ETF目前仍在認購期。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二級市場上消費股和醫藥股表現強勢,景峰醫藥、人福醫藥、未名醫藥、和佳醫療等近5日漲幅超過30%,衛信康、貝達藥業、譽衡藥業等漲幅超過20%,消費股中三全食品、洽洽食品、桃李麵包、廣州酒家、重慶啤酒等漲幅超過10%。

日光基金重現!消費醫藥基金密集發行,大消費將複製科技股神話?

2月份科技股大熱也被認為是推動科技類基金火爆的重要原因,而科技類基金大規模發行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股的上漲。近期消費類和醫藥類基金的密集發行,新增資金入市對行業個股的表現或起到提振作用。

基金髮行大年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累計發行3272億份,其中2月為基金髮行火爆月,單月發行1746億份,前3月股票型基金累計發行805億份,2月單月發行550億份。

今年同時也是ETF基金髮行大年,數據顯示,今年ETF基金累計發行366.37億份,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發行份額達到107億份,銀華中證創新藥產業ETF發行份額達到49.16億份,國泰中證新能源汽車ETF發行份額為23.61億份, 廣發國證半導體芯片ETF份額也超過20億份,富國醫藥成長30易方達中證科技50ETF、博時中證5G產業50ETF發行份額均超10億份。

日光基金重現!消費醫藥基金密集發行,大消費將複製科技股神話?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日光基”頻現,按發行公告日計算,發行份額超過10億份的基金中,共出現15隻日光基,易方達研究精選匯添富中盤積極成長A、廣發價值優勢、永贏科技驅動A、廣發科技先鋒、睿遠均衡價值三年A、易方達高端製造發行份額均超過50億份,其中易方達研究精選、匯添富中盤積極成長A份額分別達到165億份和125億份。

日光基金重現!消費醫藥基金密集發行,大消費將複製科技股神話?

業績優等生

除了基金髮行的外部因素,大消費類近期強勢也和一季度相對優秀的業績有很大關聯,WIND數據顯示,三全食品、英科醫療、九安醫療、同和藥業、沃華醫藥、康龍化成等近20多隻個股一季報淨利潤預計最大增幅超過100%。

日光基金重現!消費醫藥基金密集發行,大消費將複製科技股神話?

華鑫證券建議關注業績增長預期穩定的創新藥、調味品和休閒食品板塊。選股標準參考Wind一致性盈利預期中,未來三年業績預期穩定增長的相關公司。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增長預期下降,全球股市大幅波動,市場情緒趨於謹慎,防禦性板塊獲得資金青睞,尤其是機構投資者。

粵開證券認為,當前國內的防控進展優於國外,助推消費需求釋放。復工復產持續推進,一季度受到事件性因素影響較大的消費板塊在二季度業績有望回升,對股價形成支撐。隨著政策利好疊加大眾消費能力的恢復,對消費板塊將形成更有力的業績支撐,市場熱點可能會向消費板塊切換。食品飲料板塊作為必選消費品種,在事件性因素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而農業板塊前期的活躍也將由於需求擴大得以延續,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有望成為近期主線。

中信建投認為,從行業配置上來看,如果疫情影響呈現出長尾特徵,必須消費品中的農業和醫藥是最優選擇;如果疫情能順利控制,復工復產推進和生活正常化,消費恢復和逆週期調節將是最優選擇,醫藥也是補短板的方向。4月策略市場震盪觸底的判斷不變,堅持高股息策略中的消費和醫藥的龍頭公司。

川財證券認為,滷製品、烘培行業、堅果炒貨、保健品以及調味品行業仍較為景氣,建議關注絕味食品、煌上煌、桃李麵包、洽洽食品、三隻松鼠、湯臣倍健、海天味業等;白酒以及乳製品受影響較大,但疫情後恢復較為確定。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預計白酒和乳製品將逐漸恢復,建議關注競爭格局較為穩固的高端白酒以及乳製品,其業績恢復的確定性強,建議關注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伊利股份;不受疫情影響,能持續提升市場份額的全國性肉製品企業。此次疫情下全國性肉製品企業受影響較小,主要由於當前生豬養殖本就受非洲豬瘟影響,市場被嚴重分割,只有擁有全國銷售渠道以及屠宰的雙匯發展才擁有實力平衡市場,獲取成本優勢,提升市佔率,建議關注雙匯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