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與二妻黃仲玉婚戀傳奇!

1940年3月5日,即離第三任妻子周峻50歲生日差兩天時,教育大家蔡元培先生在香港因病逝世,享年73歲。

臨死前,蔡元培嘴裡一直喃喃唸叨著“威廉,威廉”。蔡元培口中的“威廉”正是他生前最疼愛,卻不幸於1939年離世的長女蔡威廉,系他和第二任妻子黃仲玉所生。

蔡威廉也是蔡元培眾多子女中最像妻子黃仲玉的孩子,這個“像”包括長相、品行、容貌甚至職業等等。或許,也正因為此,他才會倍加疼惜這個長女。

相關研究者認為,蔡元培離世時最想掛在嘴邊不停喚著的其實是二妻黃仲玉,可因為身邊始終有第三任妻子周峻的陪伴,他不可能不顧任何地喊妻子名字。所以,他聲聲對女兒的呼喚裡,其實藏著他對妻子的深情厚誼。

這種做派,符合蔡元培的高情商,直到快斷氣時,他才輕輕喚了一聲不那麼容易被察覺的“仲玉”並永遠閉上了眼。

黃仲玉生於1877年,比蔡元培小9歲。他們雖都生在晚清,可在家庭環境和教育的雙重影響下,他們的思想相比同時代人都更先進。也正因為思想的極度雷同,他們最終才結合並譜寫出不一樣的情感傳奇。

蔡元培原本有一個原配妻子,他便是他於1902年迎娶的名門千金王昭。王昭是封建舊式女子,小腳、不識字且對三從四德那一套極其看重。

蔡元培與王昭結婚的第一天起,他便一直膈應著。顯然,王昭與他心中所期望的女子模樣相去甚遠。

婚後,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下成長的蔡元培與王昭一直摩擦不斷。

現代人遇到婚姻不順想到的多半是離婚,可在蔡元培那個年代,離婚並不流行,當時的離婚尚叫“休妻”,而女人一旦成為被休的妻子,往後餘生往往會生不如死。這便是魯迅雖不愛原配妻子朱安,也與她未有夫妻之實卻一直未與她離婚的原因所在。

蔡元培與二妻黃仲玉婚戀傳奇!

同樣,蔡元培也不可能休妻。但如他這般婚內遭受不幸的大戶人家卻有另一條路,那就是“納妾”,坐享齊人之福。

實際,當時看出蔡元培婚姻不如意的有心人也曾提醒過蔡元培納妾,可對於這樣的建議,他從來都是充耳不聞。

王昭給蔡元培生下兩個兒子後,他對她的態度更是有了明顯的改觀,但這個改觀也只是道德、義務層面,而並未上升到情感層面。

隨著新思想的萌芽,走在文人前沿的蔡元培在新思想的洗禮下開始意識到:自己是這場封建包辦婚姻的受害者,他妻子王昭又何嘗不是呢。

在這種“同是天涯淪落人”思想的作用下,蔡元培萌生出瞭解救二人的衝動。他想:若我們在封建包辦婚姻裡,也能婚內談戀愛,努力去經營好感情,那豈不也是幸事一樁?

於是,在同時代多數文人都忙著打著新思想、自由戀愛旗號拋棄包辦婚姻妻子的當口,在某些文人忙著隱忍或者不離婚卻結新歡的當口,蔡元培選擇了第三條路:去改善包辦婚姻。

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蔡元培選的路都是包含了巨大犧牲的。他甚至想以此開創一種新風氣,引導所有同他一樣的文人以“不傷害”的方式去取得圓滿。

打定主意後,中國人驚奇地發現,蔡元培在一夜之間突然寫出了一份包含民主與自由的《夫妻公約》,公約出來前,蔡元培先和妻子道了歉:他說過去讓你一直都凡事服從是絕對錯誤的,以後要改。

公約規定:男女關係分目交體交與心交,特重心交。所謂心交,指的是夫婦同心,兩情融合。並強調重新調整夫妻關係,力求男女的人格平等,讓大家更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這樣的公約都註定要引發廣泛的關注。這一公約也慢慢被王昭接受,在蔡元培的不斷努力下,她不再纏足也開始破除對鬼神的迷信,她甚至開始學著讀書寫字。自然地,她也不再總是喚他“老爺”、自稱奴家。

王昭覺醒後,婚姻對於蔡元培而言終於不再是牢籠了。這對結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復了感情的裂痕。從此兩人真正擁有了幸福的婚姻,這好氣象被蔡元培形容為“伉儷之愛,視新婚有加焉。”

可好景不長,就在蔡元培滿懷感恩地享受自己創造出的美好婚姻時,妻子突然因病辭世了。

蔡元培與二妻黃仲玉婚戀傳奇!

王昭辭世這年,蔡元培年僅33歲。突然之間從一個凡事不用管的男人,變成一個既要當爹又要當媽且還要忙公務的男人,這種種對蔡元培而言是不那麼容易的。

蔡元培的家人、朋友見狀便開始不斷給他介紹對象,於是,成為鰥夫僅僅一年後,蔡元培就面臨了“門檻被媒婆塌爛”的境地。

蔡元培最不喜應酬這些,這主要也因為,他不想再經過這種媒妁言、父母命的傳統方式成婚。於是,為了打發他們,他想出了一個高招:在家門口貼徵婚條件。

該徵婚條件有三條:一,女子須不纏足;二,須識字;三,男子不納妾;四,男死後,女可再嫁;五,夫婦不相合,可離婚。

這則徵婚條件在今天看來幾乎可以完全不被算作條件,因為整個中國的女子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能實現他的要求。可在當時,這樣的徵婚條件卻是極其苛刻的。它之苛刻在於:它挑戰了那個時代的基本“規矩”。

蔡元培貼出這則條件時中國剛剛進入20世紀,此時中國尚在晚清,封建思想依舊嚴重。此時的女子幾乎沒有不纏足的,與此同時,因為深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影響,這些女子幾乎都是不識字的。

至於三四五條,就更加可怕了:夫婦不和,可離婚?這簡直聞所未聞。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尚沒有一例離婚案例,此時距離民國第一例離婚案發生尚還有20多年的距離。

所以,這則徵婚條件出來後,蔡元培家再也沒有了媒婆的身影。在業內,蔡元培也成了“奇葩”一般的存在,有人甚至傳言蔡元培精神不正常了。

其實,蔡元培這徵婚條件看起來是五條,實際上卻簡單極了,他無非就是想找一個獨立的新女性罷了。

如果你想一樣東西卻得不到,那麼很可能只是你不夠想或者想的方式不對。“想”的慾念強烈,且“會想”的蔡元培,終於在妻子過世近兩年後等來了他理想中的那個女子。

一日,蔡元培因公出差杭州途中,偶然看到一幅工筆畫。看到此畫後,蔡元培就瞬間被吸引了。他圍著畫左看右看,有啥奇怪嗎?有!蔡元培覺得,這幅畫畫工極其工整與其他畫怎麼看都不一樣。

蔡元培盯著這幅工筆畫良久後心下納悶:“這怎麼感覺像女子所繪?落款明明又是男子名。”一旁的朋友見狀笑著說:“你猜對啦,這就是女子所繪。”

“既是女子所畫,署名怎麼會是‘黃世振’,這分明是男子名!”蔡元培繼續疑惑地看向好友,好友拍拍他肩膀道:“這‘黃世振’還有個名字叫‘黃仲玉’,她確實是女子,而且她還是江西名士黃爾軒的千金。”

蔡元培聽到這兒再看看畫,心裡不禁一動。他立馬脫口問道:“可曾婚配?”好友聽到這兒立馬心下就明白了,他眨了眨眼又故意咳嗽了一下緩緩道:“她不僅未婚配,還因為父母開明的緣故一直未纏足。而且,她擅長寫文作畫且溫婉賢淑,是個不可多得的才貌雙全之女子。”

聽到這兒,蔡元培心裡便不自主地泛起了漣漪。可一想到自己已是中年且喪偶還帶著兩個孩子,他心裡又不由得生出了一絲悲涼。

人說,男人在愛上一個女人時,往往會生出悲涼來。而悲涼的夥伴又包括自卑等等,在這種種的作用下,關於見不見黃仲玉,他心裡竟突然就此沒了主意。

很難想象,這個22歲中進士,被點為翰林院庶吉士且事業有成的男子,竟也會有自卑的時候,但蔡元培卻實實在在地自卑了。

人說,任何男人在遇到真愛時,都會不可避免地生出自卑,這話真真不假。

看出蔡元培的顧慮後,好友勸慰道:“歷來美女都愛才子,蔡兄之才天下幾人能敵?這事,你非得去試試,就算不成,交個朋友也多條路。”蔡元培勉強點了點頭。

出乎蔡元培意料的是,黃仲玉在見了他第一眼後便篤定他是她等待了多年的良人。而蔡元培見到她真人後,心裡更是對她好感倍增。

幾次思想交鋒後,蔡元培更是引黃仲玉為知己。激烈的思想碰撞後,兩人擦出愛的火花。

1902年元旦,蔡元培與黃仲玉在杭州舉行了一場新舊參半的婚禮。

蔡元培的第二段婚姻相比第一段而言,真真是風雨之於彩虹,蔡元培在前一段婚姻裡努力苦求的“男女平等”,在第二段婚姻里根本不是他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與黃仲玉的婚姻裡,他唯一需要考慮的只有一個:“如何男女分工。”

蔡元培與二妻黃仲玉婚戀傳奇!

黃仲玉在詩文、繪畫等方面極有天賦,蔡元培希望她能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可任何成就都是時間精力心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婚前原本還可以實現自我的她,嫁做人婦後便不得不做取捨。

提倡男女平等的蔡元培也發現,婚姻裡的男女沒有絕對的平等,因為婚姻的根本是犧牲,而任何時候,女子在婚內往往都是犧牲更多的一方。

黃仲玉每日不僅要照顧家裡家外,還得操心蔡元培的生活。這樣的情境下,她想要自我實現,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種種,蔡元培也不想看到。他一直覺得妻子是難得的才女,這樣的才華絕不能浪費在柴米油鹽瑣碎中。

可黃仲玉自己卻甘願做丈夫背後那個默默付出的女人,她還安慰丈夫到:“我就在你背後幫襯你,你成也好敗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你想做的。”

黃仲玉的這席話讓蔡元培瞬間紅了眼眶,他緊緊握著妻子的手道:“我定不負你所望。”

蔡元培從來說到做到!

婚後第一年,35歲的蔡元培同蔣智由等在上海創辦中國教育會並任會長。此時的蔡元培一直希望能借中國教育會的影響力,創辦出理念先進的教育機構來,進一步實現教育救國的理想。

本著這個願景,他還創立了愛國學社、愛國女學。

婚後第二年,蔡元培便在妻子的鼓勵下正式投身革命。革命之路漫漫,踏上這條路後,蔡元培一家便經常面臨顛沛流離,但這些,黃仲玉絲毫不在意。

真正好的婚姻裡,1+1從來大於2。好的婚姻激發人的善,給人力量,催人奮進,蔡元培與黃仲玉便是如此。

蔡元培創辦女學期間,黃仲玉一直在兼顧家庭的同時從旁協助。愛國女校順利開辦後,黃仲玉還在學校擔任主要教職人員,成為女學初期的骨幹。

人間的“夫唱婦隨”之極致大抵如此,他們一起實現自我,同時為國為民謀利。如此,是“夫婦”之幸,也是天下之大幸。

然而,做偉人的妻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07年,蔡元培因革命之故躬赴德國後,他們不得不面臨分居,這次分居前後竟長達4年半。

蔡元培與二妻黃仲玉婚戀傳奇!

蔡元培赴德期間,家中大小事務和他們後來生的一雙子女及前妻所生兒子的負擔,全部落到了黃仲玉身上。這樣的重擔下,黃仲玉的身體開始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然而,為了不讓心懷天下一心革命的丈夫分心,黃仲玉始終咬牙堅持著,從未抱怨過任何。而一直因革命忙碌的蔡元培也鮮少關心家裡的狀況,直到辭去政務回國和家人團聚後,他才有機會重新管顧家裡。

再後來的4年,不肯再與妻子分離的蔡元培偕黃仲玉與子女前往德法繼續為各種事務忙碌。此間,在黃仲玉悉心照顧下,蔡元培的工作取得突破進展。

1917年,蔡元培被聘為北大校長後,他才和妻子子女一道遷居北京。

在這之前,黃仲玉的婚後生活幾乎一直是在顛沛流離和分居中度過,不論是哪種狀態,她都一直是忙碌的。這樣的日子,從世俗角度看去,肯定算不得美滿,可她卻不以為然。

在黃仲玉眼裡,丈夫蔡元培的理想便是她的理想,所以,她的所有付出也就都成了理所當然。為了更好地幫助丈夫實現理想,一有閒暇時,黃仲玉還會捧起書本拼命學習。

世間的一切都有兩面,黃仲玉在背後傾盡全力的付出也是如此。因為操勞過度加上此前頑疾惡化,黃仲玉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可為了不讓丈夫操心她依舊不肯透露太多。

蔡元培是個優秀的革命者,是個優秀的教育家,可唯獨,他卻似乎並不是一個世俗眼裡的優秀丈夫。若非他的疏忽,他的妻子身體也不會完全垮掉……

但站在另一個角度看,蔡元培的疏忽又是必然的結果,因為作為妻子的黃仲玉一直不肯讓自己成為丈夫救國救民路上的累贅。

所以,當黃仲玉已經感覺自己時日無多時,她還是不肯自私地將丈夫留在身邊:1920年底,蔡元培被北京大學派遣去歐洲考察,此去目的是與里昂大學合作成立中法大學。

臨行前,蔡元培在法國人在京辦的醫院陪伴妻子,看著日漸消瘦的妻子,蔡元培很有些擔心地問:“我走了,你一個人能行嗎?”黃仲玉卻故作輕鬆地笑道:“我能有什麼,硬朗著呢,我還比你年輕近十歲,你就好好擔心下自己就行了。別等國家興盛了,你卻看不到了。”

蔡元培聽完後心里長舒了一口氣,他輕輕將妻子攔在懷裡道:“這次,咱們國家的教育算是又進了一步了,你放心,我一定帶著好消息回來見你。”

黃仲玉聽到這裡不覺鼻子一酸,眼淚就那麼簌簌地落了下來。回來,這一去又是多久,這一去,山高路遠,道阻且長,她還能等到他回來嗎?

蔡元培離開醫院準備赴法那天,面對已註定是永別的分別,黃仲玉卻一句話也沒說。他雖然很奇怪卻也並沒有多想,畢竟,這樣的分別他們已經歷了無數,他想:她大約是已經習慣了,況且,自己這一去又將是國家得發展的好機會,這八成沖淡了她的離情。

那天,丈夫走前,黃仲玉在他包裡放了一幅畫。她想:我們是因畫結緣,最終也應該以畫結尾,如此才算圓滿。

蔡元培發現妻子偷偷放進自己包裡的那幅畫時已是幾日後,他一看:畫上有他,有孩子們,還有一個女人,可這個女人卻沒有臉孔,而且從形貌上看又不像是黃仲玉自己。

蔡元培仔細端詳後心痛地道:“到底是體力不好了,竟把自己畫得不像了。”隨後,他並未多想地便將那張畫小心地夾進了書裡。

蔡元培並不知道,這幅畫裡有極深的意味。如果這幅畫會說話,那它說出的話一定是:“我走後,請一定要續娶。”而這個沒有臉孔女人所代表的,便是她求他續娶的女人。

愛到深處時,為了你的幸福,我可以去死;愛到更深處時,為了你的幸福,我可以放棄你(讓你續娶)。這樣的愛,深沉絕望卻偉大。

1921年元旦,病入膏肓的黃仲玉在醫院辭世,終年年僅44歲。

黃仲玉去世幾天後,身在異國的蔡元培才得知妻子離世的消息,那一刻,他整個人都差點倒了下去。他怎麼也想不到,離國前的一別,竟是他們的永訣。

此時的他也才恍悟,那幅畫裡辨不清面容的女子,是她叮囑他另娶的夫人。她已做好了訣別的準備並作了訣別,可他卻渾然不知。

蔡元培與二妻黃仲玉婚戀傳奇!

黃仲玉辭世的第9天,蔡元培如從噩夢中驚醒一般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寫下了一首悼詞,在這首名為《悼亡妻黃仲玉》悼詞中,他用近乎哀嚎的語句寫到:

“嗚呼!仲玉,竟舍我而先逝耶!自汝與我結婚以來,才二十年,累汝以兒女,累汝以家計,累汝以國內、國外之奔走,累汝以貧困,累汝以憂患,使汝善書、善畫、善為美術之天才,竟不能無限之發展,而且積勞成疾,以不得盡汝之天年。嗚呼,我之負汝何如耶!”

這一字一句裡,滿滿都是悲傷、悔恨和不捨。寫完這些後,他突然接著道:“死者果有知耶?我平日決不敢信;死者果無知耶?我今日為汝而不敢信;我今日惟有認汝有知,而與汝作此最後之通訊,以稍稍紓我之悲悔耳!嗚呼,仲玉!”

人說,所有相信世上有鬼的人,從來都不是真的見過鬼,而是因為心裡有想見的已死去的人。因為太想念,所以寧願相信世上有鬼。蔡元培之相信“死者有知”,也是如此。沒錯,他想再見他最愛的妻子仲玉,哪怕她已不是凡塵意義上的人。

後來的後來,蔡元培用真情實感寫就的這首悼亡詞被選進了中學課本里。這段偉大的情感,也開始被更多人熟知。只是,直到現在也極少有人知道這背後的故事……

黃仲玉辭世後,已功成名就的蔡元培依舊和最初喪妻時一樣:門檻被媒婆踏爛了。

照例,這一次,為了阻擋前來說媒的人,蔡元培再次出了一個《徵婚條件》掛在大門口。條件上書:一,本人具備相當的文化素質;二,年齡略大;三,熟諳英文,能成為研究助手。

從蔡元培的這則徵婚條件來看,這一次,他之選配偶更像老闆選員工。之所以如此,自然也與他失去黃仲玉後的過度悲痛有關。“自你走後,我便不再渴望愛情,餘生所想,大抵只是搭夥過日子罷了。”這話,用來形容當時蔡元培是恰當的。

黃仲玉死後的第三年,蔡元培的一個女學生走進了他的世界。她叫周峻,是一個一直仰慕並默默喜歡著蔡元培的大齡姑娘。

蔡元培與二妻黃仲玉婚戀傳奇!

蔡元培與周峻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與小自己24歲的女學生舉行了婚禮,而這次兩人舉行婚禮的地方,則依舊在他第二次結婚的所在地:杭州。這一年,蔡元培57歲,周峻33歲。

婚後,周峻一直悉心照顧著蔡元培及其子女,這種種,大約是黃仲玉最想看到的。

這此後的蔡元培極少提起二妻黃仲玉,即便在子女面前他也從來閉口不言。但周峻發現,有時,他會看著長女蔡威廉發呆。周峻一直不知道原因,直到後來聽人說“威廉的容貌極其像母親黃仲玉”時,她才懂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周峻對此不僅不生氣反而更加心疼起丈夫來。

蔡威廉長大後和母親一樣喜歡上了繪畫,併成了一個極有天賦的油畫畫家。蔡元培最喜歡看女兒作畫,有時看著看著眼眶就紅了。

一個夏天的傍晚,蔡元培看著女兒畫出的天空突然脫口道:“仲玉,你說我們要不要在旁邊加點顏色。”女兒驚訝地抬頭時,蔡元培才如夢初醒一般地沉默了。那是蔡威廉第一次見到父親的表情在一秒鐘內被完全塗抹上悲涼,她提筆在畫上加上顏色後再抬頭時,父親蔡元培的眼眶裡滿是淚水……

蔡元培與二妻黃仲玉婚戀傳奇!

蔡威廉

1939年,蔡元培長女蔡威廉因無錢住院生產辭世。

蔡威廉死後,周峻因知道威廉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撐,所以一直未把她慘死的消息告知身體本就不好的他。可蔡元培終於還是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女兒辭世的消息,那一刻,蔡元培整個人都怔住了。

之後,蔡元培的身體每況愈下,幾個月後的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緊隨女兒辭別了人世。

自此,這個素來一襲長衫、儒雅天成的大教育家終於再次在天堂與他摯愛的妻子和女兒團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