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来天柱山,和王安石相约吟诗奏乐

天柱山的风景有一种雄浑壮丽的美,因为这里奇石成群。历来无数诗人作家都曾歌颂它们的奇丽,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宋代诗人了。恍然间,我仿佛听到和看到了他们高吟诗作的身影……

留在石上的,是王安石的诗文。语词放着光芒,古典的光芒显示着强大的抒情功能,后人的心都被点亮。没有这些字,山里的石头就失去精神,失去了文化上的荣耀。

诗意人生:来天柱山,和王安石相约吟诗奏乐

山脚一峡中流着水,水边丛枝半掩的大石上,满布题刻。你一定能见到昔年古人摩崖,如读丛帖,似观碑林。每一笔,每一画,差不多都涂了颜料,红的、蓝的,极明艳,很老的字却像是才刻上去的。字和写字的人,跟今天贴得很近。

泠泠山泉,卵石间流溅,为古调奏出清扬的伴乐。“山谷流泉”这个名字,不知道是谁起的,放在这里,情和景适配得很,意趣全在字面上带着,是诗!

尖峰入云,诗崖入心。此景虽处山脚,崛起的精神海拔却不逊擎霄的天柱峰。

诗意人生:来天柱山,和王安石相约吟诗奏乐

不知不觉,来到“舒公亭”。相传,这是为王安石所做的亭子。他在这里做过官:舒州通判。他游深谷,听流泉,其诗为:“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这首《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镌于一块崖石上。隽永的书法承载着千年间的文人风骨,千年之后,被我和无数游人,在亭子近处的石上,看到了。

平素喜爱书法的我不由得摩挲着这些朱红的刻字,不断地“空中书写”,我知道这些精髓并不是数日功夫便可以学会,除了拍摄下这些珍贵的笔迹,我想我还得学些什么,比如,作者王安石的高尚情操与思想抱负。

诗意人生:来天柱山,和王安石相约吟诗奏乐

眼前,一个“空归”,一个“忘归”,均以榜书形式安置在山崖上,心境见出异同:前者有探源未尽之憾,充溢青春意气;后者有优游闲适之乐,兴发迟暮感喟。我想人们心中对于志向的态度自古都没变,少年青年壮年一直都是拼搏奋发,而晚年大多就像此时的王安石,志气不那么健旺了,更像一个以高栖林泉自怡的隐士。

这位政治家,一生宦海浮沉,面对着这幽静山谷,昔日勾心斗角的时光荡然无存,不知他是否有过后半生倚“天柱”而居的心思,过着一箪食一豆羹的简朴生活。他有没有过这简单的生活的念头,我不得而知,但是此刻,我真是有了像这样一生粗茶淡饭、山中俯瞰天地的想法。

诗意人生:来天柱山,和王安石相约吟诗奏乐

一晃,夕阳西下,王安石的身影渐行渐远,到了回家的时候了,我不禁潸然,什么时候能再来天柱山,再次与王安石相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