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十二月花神乐舞艺术

潜山十二月花神乐舞艺术

潜山地区在春秋时期属皖国,古皖淮夷部族是一支崇天法祖,天人合一的民族。对宇宙的万物常由敬畏之心演变为人神一体的敬崇,故山有山神,水有水伯,花木也有花神崇拜。花神之说,溯源于《淮南子》, 称“女夷司天女子,以长百谷花木”。女夷为南岳(潜山市天柱山为古南岳)仙子魏夫子的弟子,历代奉祀为百花之神,又称女夷“霏雨踏翠、大块文章,翦露裁烟化之能事”。草木吸取天地慧黠之气,循序开花, 到清代已有按月择其代表者法花神。南岳女夷被认定为十二月花神。清代康熙以后,潜山地区流行按花序每月一花,于案上供奉的习俗,既敬神又增加生活的情趣。潜山地区亦流行花事歌:“正月迎春花瓣黄,二月兰草满岗香,三月望春分紫白,四月映山红海洋,五月石榴红胜火, 六月百合金针黄,七月荷莲花出水,八月桂花随风扬,九月菊花香溢浓, 十月茶花开山梁,十一月女蕉路边候,腊月寒梅花事长”。

潜山十二月花神乐舞艺术

十二月花神根据古皖民俗与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冠以花名而成序列。爱花护花,敬奉花神习俗在古南岳天柱山地域由来已久。民俗化表现形式是乐舞,载歌载舞抒发情感。乐舞《十二月花神》康乾盛世已成为潜山地区民间灯会,庙会中文娱表演节目之一。潜山乐舞流行表演集中地区是黄泥镇,历经 300 余年。《十二月花神》传承脉络清楚连续,舞蹈通过天宫观音布露,民间万物复苏,百花竞放,颂扬生活的美好。歌词主题鲜明,是以歌盛世庆丰收,观花赏景为内容的十二首美丽生活的颂歌。直面观赏乐舞表演程式,感悟其既古朴典雅,如梦如幻,又活泼清新,散发泥土香味。

潜山十二月花神乐舞艺术

黄泥是潜山市南一个集镇,地处潜山、怀宁、太湖三县交界,素有鸡鸣狗吠听三县之说。古镇历史悠久,相传东晋时期,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的一支部落南迁到这块地面上设立侨乡,3世纪初孔姓、高姓,从南方迁来,金姓从北方迁来,共同在长河两岸围滩造田、稻作捕鱼, 使这里生产经济有了发展。明洪武年间(368—399年)集镇有了雏形,从西天竺寺迁徙来居民开始从事商业经营,长河两岸逐渐形成“河南一条街,河北六家店”。至清嘉庆年间(696—820年)已有商店、货栈200余家,成为县南大镇。至清道光年间商埠增至300余家。市井繁荣,人烟稠密,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潜山十二月花神乐舞艺术

《十二月花神》就诞生在古镇的文化邦里。黄泥镇宋时属舒州府,知府乐史著有《拓枝谱》一书,为中国古代十三部舞谱之一,宋皇佑三年王安石到舒州上任通判, 地方官员在野地举办歌舞接风。明清两代皖城文庙均操练过《舞容谱式》。据清人潜山县廪生张伯祥考证:明代天启年间,潜山黄泥一带就有了《花神》原始版,有男十二月花神、女十二月花神、男女十二月花神。最初乐舞表演没有固定程式,由舞者起兴达意表演,到清康乾时期才以固定程式,较为完整的音乐韵律传承下来。黄泥镇十月初一“忠烈大王庙会”,初七“平安会”,水吼镇每年举行“黄公会”,均有约定俗成节目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