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哉,岳西田头柳家畈

乡土|美哉,岳西田头柳家畈

四面都是高低起伏的大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缓缓地自西向东从村庄中间流过,河的两岸是一座座红瓦白墙小楼房。群山含绕的村庄犹如五彩的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一条玉带似的的水泥路从小河的两岸蜿蜒而过,门前屋后不是满眼青绿的茶叶,就是绿意逼人的桑园,或是青绿的菜园,一幅天然的风景画永远定格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家乡——柳家畈。

之所以称作柳家畈,大概是因为这里姓柳的人居多,全柳畈才三千多号人,其中柳姓就有百分之八十左右。

当初这里是叫安远河,据老人们介绍,来这里破草开荒,安营扎寨的是安氏,后因柳姓人口逐年增多,远远超过其他姓氏,就自然而然地易名柳家畈。

说是“畈”,其实还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的范围,也就巴掌那么大的田畈。步行一个钟头也能走个来回。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一个独立的乡,叫柳畈乡。乡政府各种机构各种部门一应俱全。当年的初中小学,供销社、食品站、粮站、卫生院分别建在河边的两侧,成了一个合面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为了整合自然,按照县里的布局调整,拆区并乡,92年拆除柳畈乡,被合并到田头乡。原来的上畈、下畈、茶园三个村,后来合并成两个村——柳畈村和上畈村。

乡土|美哉,岳西田头柳家畈

柳家畈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人杰地灵,底蕴丰厚,人才辈出。

柳家畈是一块红色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许多仁人志士投身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之中,许许多多的热血男儿义无反顾地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红军涌现出了像柳文杰、柳志杰这样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革命英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青山埋忠烈,鲜花祭英魂,铁匠湾烈士墓,19位烈士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高高的山冈,成了不朽的丰碑

柳家畈人崇尚读书,他们信奉“穷莫丢书,富莫丢猪”的理念,他们深信,只有知识才可以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人生,因此,不管条件多么差的人家,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学,且不说这里,古代出过名震一方的侯王柳汝升,内阁中书柳际清,单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这里就有上千人考起了大学,十几名硕士,六名博士。

柳家畈属于中低山区,境内峰岭起伏,沟壑交错,云雾缭绕,泉水潺潺,百花香溢,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加之工业污染几乎为零,具有发展茶业、蚕桑、药材、板栗经济作物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茶叶内质清纯,香味绵长,这里出产的蚕茧茧质厚白缫丝率高,这里的茶叶、蚕茧成了商家的抢手货。。是县级十大蚕桑基地之一,村民们每年摘完春茶又养蚕,才了蚕桑又插田。靠着这些支柱产业,柳家畈由贫穷逐步走向富裕,踏上小康之路。柳畈村去年被定位省级美丽乡村重点建设村的行列。

乡土|美哉,岳西田头柳家畈

腰包渐鼓的柳畈人不满足眼前的物质富有,亦不满足村庄美化,道路硬化,村道亮化这些外部环境的整体提升,他们把眼光抬得更高,放得更远。今年春天,在一批新乡贤的带领下,通过网络众筹,购买了六万元的绿化树苗,以柳畈河为中心轴,向周边区域辐射,沿河栽柳,沿路插樱,村口植樟,田间地头养乌桕,房前屋后种果树,使柳家畈成为“春有百花夏有果,秋有红叶冬有绿,一年四季景不同,鸟语花香胜仙境”的秀美山村。把柳家畈打造成森林村庄,高山赏樱基地。

今日的柳家畈繁花似锦,未来的柳家畈更是锦上添花!

附田头乡五龙寺和程家老屋介绍

乡土|美哉,岳西田头柳家畈

五龙寺位于岳西县田头乡土库组四望山下。四望山是著名道教仙山,禅宗胜地,其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7米,西接 “中华禅宗第一山”二祖道场司空山,东临“古南岳”三祖道场天柱山,正可谓“接二连三”之福地。四望山古称“四望仙山”,是古潜阳十景之一,远望似金钟倒立,近观如大佛打坐,山势雄伟、钟毓毓秀,极具空灵之气。登上山顶四顾,极目远眺:东有南岳一柱擎天,南有司空七级浮屠,西有英山羊角嵯峨,北有霍山白马行空,中有妙道山如大佛打坐,万重山色,千里风光,尽在眼前。使人豁然开朗,飘然欲仙 。有高道费贤(即费公)在此得道升天,题有诗云 :“踏遍中华地,沧桑云海间。宛若蓬莱境,就是此仙山”。

乡土|美哉,岳西田头柳家畈

碓臼湾程家老屋坐落在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王湾组境内,因其地形似旧时农村舂米的碓臼而得名。经考证,这里的古民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其“内雕外素”的手法与皖南民居不同,外表看十分普通,内部雕饰却极尽精巧,暗合儒家处世哲学。其砖雕、木雕具有江北风格,砖雕采取高浮雕手法,立体感强。斗拱在运用泥道拱、箱拱、华拱、令拱等常规建造手法的基础上,还运用了枫拱。窗棂格扇的雕刻及图案地方风格明显。该古民居布局完整,继承古建筑传统,三进两跨院,抱厢回廊,明间大于次间,门窗格扇很有特色,雕工精细。古民居功能布局非常科学,将各户猪、牛舍、厕所集中建设在宅外一地,一字排开,很好的处理了环境卫生问题。

  碓臼湾古民居精湛的建筑手法、高超的装饰水平是“江西文化”的一个缩影,为诸多家谱、方志中记载的“大别山区现居民多从江西迁徙而来”这一说法,提供了实物佐证。碓臼湾古民居有江西围屋特征。其外实内虚,严实高耸的封火墙围着内部一个个小天井院。内部门廊相通,联系十分方便,下雨也不会湿脚,空间组织得相当科学。与如今的住宅相比,除略显阴暗之外,它冬暖夏凉,没有灰尘、噪音和视线的干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