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源潭:文化氛围渐浓

 潜山市源潭镇,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东麓,地处皖西南桐城、怀宁、潜山三县(市)交界处,是潜山市的“东大门”。这里历史悠久,旧称“源潭铺”,始建于三国时期,曾是桐城到太湖跑马送文书的驿站,黄鹤塘水库出土了距今6000万年的“潜山安徽龟”化石。这里人文荟萃,1918年初,小说大师张恨水在源潭镇徐高楼与原配徐文淑相亲;这里也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和“顶碗皇后”夏菊花的故乡,至今传颂着他们的传闻轶事。文化底蕴深厚的源潭镇,今年以来在潜山市文化委支持下,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扎扎实实,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综合文化中心为美丽乡村建设锦上添花

  9月25日,源潭镇文化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在该镇叶典村辅导文化中心建设时现场了解到,叶典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源潭镇今年实施4个村级文化中心项目村中第一个建成,为该村美丽乡村建设锦上添花。

 源潭镇叶典村与怀宁马庙镇接壤,美丽乡村建设点是源潭镇去年开始起步建设的省美丽乡村点,前不久,叶典村通过了安庆市美丽乡村建设验收。今年初,潜山市文化委又将叶典村列入2018年全市拟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4个项目村之一,叶典村党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按照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七个一”标准,对照时间要求,筹资建成了标准化农民大舞台、农民文化体育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电子工程共享室、农民道德大讲堂、文化橱窗等。如此同时,东红、永济、双林等村文化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进入扫尾阶段。全镇文化阵地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文体活动“火”起来

 刷业小镇源潭是安徽省首批25个特色小镇之一,经济发展上有”两把刷子“。居民生活富裕了,空闲时间如何打发,瑜珈表演这些平时在城里才看到的,路口村文化广场上精彩的一幕是源潭镇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源潭镇广泛开展文体活动能提高居民的精气神,增加了和谐气氛,今年的活动开展不仅比往年多,而且很精彩!“源潭镇党委宣传委员桂强胜说。新年伊始,全县第二届“国正”杯象棋团体比赛在源潭镇举行;1月23日,全省文化迎春、艺术为民系列文化活动——“美好安徽”摄影作品下基层展览在源潭镇文化站举行;2月15日除夕晚上,源潭镇录制的“不同的小镇,相同的故乡”小镇春晚节目在中安在线、安徽特色小镇网播放,向省内外观众宣传了源潭;3月9日,源潭镇举办了“新春文艺汇演”活动,农民自编自演,有莲厢舞,有小品,也有黄梅戏选段,还有多姿多彩的舞蹈......今年国庆期间,源潭镇举办了多项文体活动,如双峰居委会篮球赛、“下浒山”杯乒乓球比赛、源潭镇少儿书画展等,10月14日,源潭文化站与路口村联办了瑜珈表演赛,这些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社会反响强烈。友爱村舞蹈队叶梓说:村民们白天打工干活,晚上回来跳舞,耽不了挣钱,夫妻、婆媳之间吵仗的少了,村里又能活跃起来,大家的心情好,开心每一天,幸福每一天。

  刷子手工制作申遗工作开始了

 今年5月上旬,源潭镇文广站认真开展了文化特色小镇的摸底工作,内容包括小镇有无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无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有无公共文化设施、有无特色节庆和民俗活动、有无祠堂及宗教活动场所等8大类。通过调查,源潭镇既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三妙居委会洪庄老屋,又有源潭居委会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既有宗教场所佛子庵、钓鱼寺,又有旅游景点红旗水库及在建的浒山湖、鲁坦河公园......调查中也发现了源潭镇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源潭镇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文广站协助做好刷业手工制作技艺非遗申报工作。源潭镇文化站向潜山市文化馆多次汇报,受到市文化馆高度重视,7月13日,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一行专门来到源潭镇,调研指导“刷子手工制作技艺”的申遗和传承保护情况。市文化馆、市非遗中心负责人对源潭镇保护传承手工制刷技艺给予充分肯定,解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办法,表示将积极支持源潭镇做好手工制刷申遗工作,打造品牌,加快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脚步。目前,申遗资料正在汇总中。

 文化民生工程深得人心

 潜山市源潭镇源潭居委会花屋组一位老戏迷对笔者介绍“我叫鲁翠华,今年81岁,特别喜欢看、听黄梅戏和收听本地拉胡琴。尤其喜欢《天仙配》、《小辞店》,还有婆媳关系类的黄梅戏。有的时候还能哼一两句。每逢在门外听到喇叭中传来黄梅戏声音的时候,我就知道镇里组织的《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进村了,我都会让孙子开车带我到村广场观看,基本是每场都会到场观看。”为解决集镇居民看戏,10月18日,源潭镇第一家黄梅戏剧场开业,吸引了四乡八镇的黄梅戏爱好者前来观看,场场爆满。送电影、送图书下乡、送科技等文化民生工程不仅给农村带来了欢声笑语,还为源潭居民带来了开心的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