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主“騙術”高明,巧借碑文哭窮,成功騙過了百餘年間大批盜墓者

古代陵墓往往會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越是身份地位高的人在建造自己的陵墓時,就越是希望它極盡奢華,但越是這樣,擁有巨大財富的陵墓往往總是得到大多數盜墓者的青睞。墓主希望自己在逝世仍然能在一個舒適富貴的環境之中,但這種想法往往使得他的陵墓建造完成後會面臨極大的被盜掘風險。

墓主“騙術”高明,巧借碑文哭窮,成功騙過了百餘年間大批盜墓者

但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將軍騙術高明,巧借碑文哭窮,成功騙過了一撥又一撥的盜墓賊百餘年,這位將軍名叫張詹,是南北朝時期的人士。亂世為了生存盜墓賊應運而生,各個皇家陵墓都成為了盜墓賊的重點關注對象,就更不要說一個將軍的墓了。而張詹雖然身為將軍,但他的墓葬卻極為簡陋,張詹墓的位置就在普通的民用墓地之中,這相當於就是在路邊隨便找了個地方。

墓主“騙術”高明,巧借碑文哭窮,成功騙過了百餘年間大批盜墓者

看似毫無安排設計,一般在這種地方下葬的,不是因為沒有錢買不了墓地就是漂泊無依的流民遇到了好心人葬在了這裡。而張詹被下葬在這裡,其過程更是曾被很多人目睹,就是挖了個坑,將一個用白楸木做成的普通棺橭埋了進去。並且張詹的碑文中還寫著“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丹器不藏;嗟而後人,幸勿我傷。”

墓主“騙術”高明,巧借碑文哭窮,成功騙過了百餘年間大批盜墓者

這告訴世人,這就是最低等的白楸木做成的棺槨,裡面什麼金銀財寶都沒有,所以就不要來毀我的墓了。結合他墓地的種種可觀情況,在當時的百餘年間,真的騙過了一夥又一夥盜墓賊,大家都覺得他的墓裡什麼都沒有,所以一直都沒有人打張詹墓的主意。

墓主“騙術”高明,巧借碑文哭窮,成功騙過了百餘年間大批盜墓者

直到百餘年後,百姓遭遇了百年難遇的饑荒,走投無路的流民為了生存,最終決定打開張詹墓,想著哪怕有點簡單物件也好換成錢了。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在他們將墓打開之後,大家都傻了眼。原來,在這個再普通不過的白楸棺中竟然滿藏金銀珠寶等陪葬品,世人這才知曉張詹的真實用意。有時設計再精巧的機關還不如一個巧妙的方法來的有效,張詹的做法在亂世之中保住了自己的墓葬百餘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