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司馬穰苴為了立威斬殺了誰?

司馬穰苴本名叫田穰苴,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後來因為軍功卓著被齊景公封為大司馬,故稱司馬穰苴。所著兵書《司馬法》在北宋時期編入《武經七書》。

齊國司馬穰苴為了立威斬殺了誰?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了一些關於他的事蹟,其中有一段關於“立威”的故事寫的很傳神,對我們有所啟發。

齊景公時期,晉國、燕國聯合入侵齊國,外部壓力很大。當時齊國由晏嬰主政,晏嬰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齊景公與司馬穰苴交談軍國大事,司馬穰苴談的頭頭是道,齊景公很高興。立即拜司馬穰苴為將軍,帶兵抵禦晉燕聯軍。

司馬穰苴對齊景公說:“我出身卑賤,大王把我從平民百姓中提拔起來,凌駕於士大夫之上,士兵們不會服從,百姓也很難信服,我資歷淺薄,也沒有權威,希望大王可以派一位大臣做監軍,與我一起統兵。”於是齊景公派出了自己身邊的寵臣莊賈做了軍隊的監軍。司馬穰苴向齊景公辭行,同時與莊賈約定第二天正午在軍營大門集合。

第二天,司馬穰苴提前到達軍營,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沙漏,等待莊賈。莊賈依仗齊景公的寵幸,加上自己是監軍,自認為不必那麼準時也沒關係。中午親戚朋友為他餞行,喝了很多酒,不知不覺又過了很長。司馬穰苴見莊賈過了正午還不來,便放倒木表,打破沙漏,回到軍營,反覆強調軍隊紀律。等他部署完畢,到了傍晚莊賈才來。

齊國司馬穰苴為了立威斬殺了誰?

司馬穰苴問莊賈:“為何這麼晚才來?”

莊賈說:“親戚朋友為我送行,多喝了兩杯,耽擱了。”

司馬穰苴說:“身為將領,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該忘記私人的交情,拿起武器的那一刻起就應該將生死置之度外。如今外國入侵,國君寢食難安,你還有心思飲酒,談什麼送行耽擱了。”

於是把軍法官叫來問:“按照軍法,對約定時間遲到的人應該怎麼處置?”

軍法官回答:“應當斬首!”

莊賈聽後極為震驚,飛馬派人向齊景公請求救命。但報信的人還沒有回來,莊賈就被斬首示眾了。過了好一陣,齊景公派人帶著符節來赦免莊賈,飛奔至軍營。

司馬穰苴對使者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然後又問軍法官:“騎馬在軍營中飛奔該當何罪?”

軍法官說:“當斬!”使者大驚失色。

司馬穰苴又說:“國君的使者可以不殺。”但斬殺了使者的僕從和馬匹。讓使者回去向齊景公報告,接著司馬穰苴就帶兵出發了。

齊國司馬穰苴為了立威斬殺了誰?

行軍中,司馬穰苴無論打井砌灶還是飲水吃飯都對士兵十分關懷,把自己的口糧拿出來和士兵分食。整訓軍隊,準備出戰,士兵都躍躍欲試。晉燕聯軍知道了此事,就撤回了軍隊。司馬穰苴率軍乘勢收復了淪陷的土地,凱旋而歸。齊景公親自郊迎司馬穰苴,封司馬穰苴為齊國大司馬,從此田氏在齊國的地位日益顯貴。

從司馬穰苴的故事裡可以看出,在被提拔之後需要樹立“威信”,至於樹立的方法要因情況而定,司馬穰苴用軍法,而實際環境中用的更多是紀律、規定,誰違反就有相應的懲處。為什麼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這個道理,需要樹立威信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齊國司馬穰苴為了立威斬殺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