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理发店

理发老师傅老王今年六十七岁了,他说,一天剃不低于十个头。一个头十块钱,一个月就是三千多块钱。老王农保还拿五百多块钱,加老伴五百多块,一个月有四千多块,在农村生活是绰绰有余了。

乡村理发店

十块钱理个发,现在来讲是再公道不过的了。

我为什么不在县城理发,要骑几公里电动车来剃头?原因很简单:

城里进了理发店门,起步价是25块,并且不刮胡子、不刮脸。跟他们讲不出来理,爱剃不剃自己选择。

城里那不叫剃头,叫美容美发。就我这造型,还有必要美发吗?花白的头发一年难得染一次的。

六零后的人,始终改不掉刮脸和掏耳朵的习惯。躺在椅子上任由刮胡子刀从上嘴唇开始,从右往左在脸上走一遍到下巴结束,简直就是享受。

乡村理发店

说掏耳朵吧。从耳把子和柔软的毛掸子,轮流在耳朵眼子里转开始,那一侧的眼睛就没睁开过,那舒服劲带着手指头和脚趾头都在动:妙不可言。

更完美的,整套流程下来之后,在肩膀“噼里啪啦”地敲上五分钟。

城里美容美发店里没有这项服务,眼睁睁的看着这么美妙的剃头项目在新一辈理发师手里失传。

其实我也喜欢理发。我父亲腿脚不便之后,理发的工作我一个人包了。父亲也不想要什么造型,推子全部推光就结束。

“老王,你这么好的手艺万万不能失传。我想退休后来跟您学理发,可以吗?”刮脸的时候我问。

“你今年多大啦?”

“五十三。”

“不行、不行,现在来还凑合。到你退休我都七十五了,我只打算干到七十岁。孩子都大了,我不知道还要苦到哪一天哟?再说,眼光也不对了。”

骑着电

乡村理发店

动车回来的路上我想想,心里暗暗好笑:七十五岁师傅带一个六十一岁的徒弟,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