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觀影《愛在日落黃昏時》

繼1995年的相遇別離,九年後,席琳在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遇見了正在做新書採訪的傑西。九年後的她,體態更加完美,也更加成熟:九年後的他,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發展事業。

愛在—2004||第貳觀影《愛在日落黃昏時》


黎明破曉,是一晚二十多歲奮不顧身的期待;日落黃昏,是一場三十多歲遺憾餘溫的感慨。

這部電影的取景給予每個想去巴黎的文青一份“旅行指南”:“迷惘一代”醉過的莎士比亞書店;街角的一家名為“LE PURE COFFEE”的咖啡店;可以俯瞰巴黎的廢棄鐵軌修成的綠色健行步道;坐上游船去感受巴黎的靜脈——塞納河。日落黃昏下的畫質增加了影片的時光感以及畫面的飽和度,開頭定場鏡頭拼接,整部影片以正/反打鏡頭為主,中間穿插了近景和遠景的轉場。

愛在—2004||第貳觀影《愛在日落黃昏時》


再次重逢,兩人聊到九年前的承諾,對世界的信仰,人生慾望的可存在性,對九年前那天的回憶……這部影片當然不侷限於愛情片的續集,包括時間的成長以及深入人心的思考。

席琳現在從事環境保護工作,她說:“我看到那些真正做事的,那些勤奮和樂於奉獻的,並能夠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人,通常並沒有要成為領導人的野心,他們對特別的殊榮沒有興趣,他們不在乎名字會否登在報紙上,他們只享受樂於助人的過程。”相對於反覆討論關於世界崩解離析的原因,她更願意做一些實質性的內容,而發揮當下的意義,她肯定當下作為的社會性意義,但不是絕對性的追求意義。可現在的我們卻總是不自覺地去追求儘可能多的標籤,來彰顯個人價值,以便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境。我們像是一隻只缺乏憐愛的小狗,直溜溜地躺在地上,把自己的肚皮露給旁觀者,被揉了幾下才甘心。

當然,慾望的存在性也是不可否認的。“活在當下,我們好像生來就對所有的事情不滿。一直想改善自己的狀態,一個慾望達成後,下一個有自然浮現。管他的,慾望是生命的原動力。”

他們從世界聊到慾望,從慾望聊到信仰,從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不同的維度來闡述自己。


愛在—2004||第貳觀影《愛在日落黃昏時》

黎明破曉,是生命對生命的吸引;日落黃昏,是思想對思想的感動。

年輕的時候你以為你會和許多人心靈相通,但是後來你發現,這樣的事情一輩子只會發生那麼一次。在車上,席琳對傑西說: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所有的浪漫都在那一夜之間耗光了,我將永遠不可能再擁有那種感覺了。就好像那一夜不知怎麼引發了我的全部感情,我把這些感情都向你傾訴出來,而你卻把它們都從我身上帶走了。這讓我感到孤獨,好像愛情再也不屬於我了。”我們與生俱來的敏感和感性,總會不自覺的記住我們身陷其中的瞬間,但我們總是後知後覺,回憶起來才發現彌足珍貴。

但我們又總是在為顧慮妥協,就像傑西對席琳說的那樣:“但我真的痛不欲生,因為麻木而痛不欲生,我不能感受到傷心和興奮,我也不會感到苦澀……感覺自己的生活好像完全被吸塵器吸走一樣,一片空虛。”


愛在—2004||第貳觀影《愛在日落黃昏時》

在畫面上,《愛在日落黃昏時》有幾幀與《愛在黎明破曉前》存在對應之處。

日落黃昏時,在車上時,席琳伸出手想去撫摸傑西的頭髮;黎明破曉前,在巴士上時,傑西伸手去想去撥開席琳的碎髮。這小小的細節,充斥著濃郁的曖昧,不知如何是好的情愫。

黎明破曉前,席琳和傑西在唱片店的狹小空間中,兩人相處,含羞而浪漫的氣氛漫滿空間;日落黃昏時,傑西和席琳在一步一步上轉角樓梯時,兩人一貓,那份回憶好像重拾了起來。


愛在—2004||第貳觀影《愛在日落黃昏時》

他為她寫了本書,她為他作了首曲子。她是他講不完的故事,他是他唱不盡的歌。

九年前的“Goodbye. Later.”

變成了

“Baby,you are gonna miss that plane.”

“I kn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