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生而為人,不是一種產品

來源 | 檢察日報

生而為人,不是一種產品

「觀影」生而為人,不是一種產品

電影《變種》海報

“生而為人,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之中,必須要面對不可能毫無瑕疵的自己,也沒有人能夠囂張到不懼怕任何事物。可是,即便在這樣一個人人都明白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的社會之中,歧視是如此的明目張膽,以至於法律在它的面前都要低頭。”這是一段評述科幻電影《變種》(又譯《變種異煞》《千鈞一髮》)的文字,恰好地闡述了科技“為王”的“未來時代”人性與倫理的徹底淪喪。

不久的將來,人類是經基因搭配孕育而成,是人類的精英,自然誕生的人則被視為“病人”。在這個未來世界,每個人的命運不再是充滿未知。當一個生命剛剛誕生——甚至在他或她剛剛可以被稱作生命之時,其人生路徑就已基本確定。從基因的角度來說,文森特是個不幸的人。他一出生就被宣佈帶有基因缺陷,長大後他將是近視和心臟病患者;根據基因推斷,他只有30年的生命。文森特的父母非常想要一個優秀的兒子,因此用基因優選法為他生了一個弟弟。儘管文森特在成長的過程中事事努力,但仍受到不公正的基因歧視。他喜歡與弟弟進行遊泳比賽,事實也證明他並不比弟弟差,然而,人們相信的只有基因,只相信被改造過的“完美基因”……

雖然是科幻電影,但我們對此並不陌生。“人類基因工程”這個構想的提出,最早是在1984年12月美國能源部所屬DNA專家們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那次會議討論的是如何研究廣島核爆炸所產生的遺傳方面的危害。會上科學家們達成一致,能準確分析遺傳方面的危害的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核實每個受害者的染色體DNA是否發生了變異。

人體各種生理現象的調節與控制以DNA的形式被存儲在人類60兆個細胞中。其中有意義的信息叫作“基因”,而這些基因集合在一起就叫作“基因組”。人類一共有包括性染色體在內的46個染色體,每個染色體上又記載了許多的DNA片斷。這些DNA總共可以組成10萬多個基因組。“人類基因組工程”便是為了解開掌管人類生命活動的DNA之謎,而對測定所有DNA的鹼基序列所做的一項系統研究。

如果認為人類基因組工程的成功必將預示著一個美好的未來的話,那就太過天真了。人類基因組工程的成功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怎樣的未來呢?電影《變種》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意味深長的未來畫卷:一個擁有優等基因的上等人對劣等基因的下等人進行統治的社會,一個在生物性上等級森嚴的社會。因為,一個基因改造過的人可以對自然出生的人輕蔑地說:我是完美的,你是有缺陷的!

聽起來似曾相識。我們似乎看到了希特勒納粹種族歧視、種族滅絕的巨大陰影。

人類基因組計劃於1990年啟動,2000年工作草圖繪製完畢,3年後正式完成了全部30億個鹼基對的測序工作。科學家稱讚這個計劃比人類登上月球還要偉大。美國塞萊拉遺傳公司創始人文特爾則預測我們可以期盼為個人的精子、卵子、早期胚胎和幹細胞等都繪製一份基因組圖譜,以檢查是否有疾病風險存在。

不過,科學給人類治癒疾病帶來巨大希望的同時,也有許多人擔心並警惕,一旦自己被查出攜帶某些嚴重疾病的致病基因,僱主獲知後將解僱他們,而保險公司知道後則要提高他們的醫療保險費用……這些擔心不是杞人憂天,加拿大政府的《基因歧視法案》、美國政府的《禁止基因信息歧視法》,就是為了保護民眾的基因信息不被濫用和歧視;而對於生殖基因改造這一前沿問題,有近20個國家立法禁止。

基因檢測打開“潘多拉的魔盒”。2010年8月11日,“中國基因歧視第一案”在佛山市中院二審開庭審理。三名大學畢業生因在佛山市公務員考試體檢中被查出“攜帶地中海貧血基因”而遭拒錄,他們將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告上法庭。一審敗訴後,不服判決的三人又向法院提出了上訴。2010年9月5日上午,佛山中院對該起“中國基因歧視第一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不過,佛山中院對本案作出終審判決的同時,向佛山市人社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佛山市人社局對沒有明顯臨床症狀的地中海貧血患者能否進入公務員序列等問題進行調研,並層報相關主管部門……

人類基因的瑕疵讓人類追求幸福的夢想備受打擊,修改基因瑕疵、讓基因更加完美大概是不少人心中的夢想。由此,對於一些“科學家”而言,這裡蘊含著巨大的商機!電影《變種》中,文森特這樣的凡夫俗子——也就是今天我們每一個人——在片中叫作“瑕疵人”,主人公為了抹去象徵恥辱的瑕疵人印跡,如體毛等等,日復一日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著近似殘酷的清潔。通俗地說,“瑕疵人”在魔法世界裡等同於“麻瓜”,等同於廢物,他們的任何權利都可以被輕易地剝奪。

這也是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中的情景:人從受精開始就被“限定”了,精子和卵子在試管裡被調製好,不健康的胚胎被“限定”出局。在這樣的世界中,以感官替代靈魂、以虛無替代存在,以技術創造單一價值的超穩定結構產品。《變種》的那句宣傳詞“人的精神是沒有基因的”,這句話恰好揭示了影片的主題所在:人不是被科技所選擇的生物。

這句話對於那些無所顧忌、一心要賺得盆滿缽滿的“科學家”而言,也許只是雞同鴨講。不過,無論科技還是制度所帶來的階層固化、貧富差距,其最終惡果都要由全體人類來買單。

檢察日報社全媒體採編中心出品

文字丨張林莫

聯繫郵箱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