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地久天長》:承認吧,我們終將以普通人身份度過一生

觀影《地久天長》:承認吧,我們終將以普通人身份度過一生

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是部好片。我先是推薦父母去看了,評價很不錯;然後自己去看了一遍,看完認為家裡領導應該也會喜歡,於是又陪領導看了一遍。我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二刷”過電影了,此次二刷,全程體驗很不錯。

電影的情節不多說,許多文章都已經講過了。總的來看,電影的節奏雖然“很慢”,但張力很足,編排雖然稍顯凌亂但敘事很誠懇,隱忍之間滲透出感動人心的力量,這是如今許多電影很難做到的。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到很多。

第一點,是偉大事業和具體人生的關係。

不少影評文章把矛頭對準了計劃生育制度,對此大加撻伐。這當然是一個角度,沒有嚴格的計劃生育制度,後面的悲劇就不會那麼深重。不過我看到的是偉大事業和具體人生的矛盾——我相信李海燕在一絲不苟地抓計劃生育的時候,沒有任何個人的雜念,更多是出於對偉大事業的信仰。

觀影《地久天長》:承認吧,我們終將以普通人身份度過一生

一個人一生當然要做各種事情,要從事各種職業,要擔任多個角色。總之,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常常出現的情況是,各種選擇都以偉大事業——或者英明領袖,或者光明學說,等等之類——來貫穿,人不需要更多自主的思考,只需要相信“這是對的”,並且真誠去執行。

然而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具體人生也恰恰是由這些選擇構成,而不是由偉大事業(也包括領袖、學說等等)獨自支撐的。偉大事業當然可以宏大磅礴,但具體的人生是卑微的、短暫的,而且是受到千絲萬縷的聯繫牽制的。偉大事業可以迅速調轉方向,還會被整贊“靈活”,但相關的具體人生可能不能那麼快轉向甚至調頭,這時候往往只會落得一個“必要代價”的下場。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放棄了自己的思考,去單純地相信、積極地貼近偉大事業,也可能並不一定總能對得準方向,跟得上節奏。即便能一直對得準、跟得上,如果偉大事業強調的是鬥爭性,強調的是對本性、直覺的克服,萬一未來出現分歧,偉大事業多半不會那麼體貼。

在我看來,事業也好、職業也罷,都無非是套在人身上的衣服,越偉大越莊嚴越磅礴,就越像制服。然而一個人最本真、最自然的狀態,多半不是套著制服能呈現的。所以具體的人生往往承載不了偉大事業,尤其如果莊嚴磅礴是靠碾壓個體的獨立思維得到的,這種“無法承載”就幾乎是必然結果。實際上,無數偉大的文藝作品描述的,恰恰是個人選擇和宏大敘事之間的分歧所造成的困境,在這種困境中體現出的人性的掙扎,才感人至深。

別多想,我不是說要否定偉大事業。我想說的是,在完全自由自在的狀態,和全身心投入到偉大事業,把自己的一切包括思維和判斷奉獻出來之間,還存在著廣闊的中間地帶。說到這裡,我想起前段在看CIA的歷史,有個片段給我啟發很深。

CIA不招履歷“絕對乾淨”的人,因為他們相信有這樣履歷的人“一定有問題”。Walt Lloyd在上個世紀60年代加入CIA,他能入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親的教誨。在Lloyd小的時候,父親曾鄭重告訴他:

兒子,你沒有必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這樣的人不存在。我對你的希望是,有什麼事情如果你去做了會不好意思告訴我,這樣的事情絕對不要做。

Lloyd進入CIA之後,一路負責多個重要項目的安全保密工作,成果卓著,廣受讚譽。他一直銘記著父親當年的教誨,並把它變成了對自己、對下屬的要求。

第二點,是“知道錯了”體現出的人性。

從邏輯上說,一個人在基於事業、職業、角色而作出選擇的時候,或許與完全出於內心的選擇會有偏差, 會有分歧。畢竟,個人內心的選擇會牽扯太多的因素,親情、愛情、家族、行為慣性等等,而事業、職業、角色的選擇不需要考慮這麼多的因素——莊嚴整齊的制服,本身就是對自然舒展的否定。

同樣不罕見的是,有一些人會純粹把制服和自己的皮膚融為一體,把外在約束完全吸收為內在支撐,甚至公報私仇,以外在約束為幌子來踐行自己內心的齷齪。

換句話說,這些人已經放棄了普通人認定對錯、是非的常識,甚至將其作為恃強凌弱的資本。即便有一天他們終於要脫下制服,放在外在的約束,我們也看過了太多自己不反思,面對指責不承認的例子。稍好一點的,便是拿出“我也沒有辦法”來應對,只不過說的真誠的,是無賴,說得輕佻的,是無賴。

觀影《地久天長》:承認吧,我們終將以普通人身份度過一生

電影中的李海燕是一個反例。表面上看,她的確可以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她真誠地相信抓好計生工作是自己職責,她也必須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但命運發生變化的時候,她要在餘下的二十多年裡,一直為自己曾經的職務行為揹負道德的愧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她又遠離了我們常見的“沒有辦法”說辭的無奈和無賴。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振振有詞的人,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是什麼樣的,但鮮少見到坦誠的記錄。但是,這不妨礙我從其他人的經歷裡得到旁證。

在我父母曾經工作的單位裡,曾經有人特別擅長“搞事”,甚至自己不受益的整人,也成了他的樂趣。許多老同事都極為討厭此人,認為他壞透了。後來此人不幸罹患絕症,彌留之際,他在病房裡重要願望之一是:希望已經有過過節的老同事能不計前嫌,再來看看他…… 據說,即便是被整的人,去看過也無不動容。

這個故事給我印象很深,每次想起都會提醒自己:只要你自認為還擁有良知,就不要去做違背良知的事情,否則即便你能駁斥其他人的指責,自己內心的拷問也遲遲無法消散,最終成為長久的煎熬。

第三點,是普通人的生活智慧。

如今“生活智慧”這個詞似乎被用濫了,許多時候基本等同於“心機”。其它時候它似乎又與普通人無關,因為普通人的生活乏善可陳,與“智慧”絕緣。

《地久天長》裡的男女主角也是極普通的人,但我身邊看過電影的朋友都認為他們有生活智慧。雖然不懂得“抓住機會”,不懂得變通,但他們堅守自己認定的生活方式,也懂得隱忍,懂得包容,這種智慧或許不會帶來什麼利益上的好處,卻能夠讓人從平淡中活出踏實與幸福。

觀影《地久天長》:承認吧,我們終將以普通人身份度過一生

我母親曾回憶,80年代剛改革開放,有人從沿海販賣女士電子錶回來,深得廠裡年輕女性的喜好。當時的時髦產品價格也不菲,一個祖傳金戒指才能換一塊電子錶。當時我母親也想去換,被外婆一把按住,說時髦東西一陣風,過去就不值錢了。外婆並不是什麼知識分子,但是僅僅幾年之後,換了電子錶的人紛紛後悔,並一直後悔至今。

大學畢業之後,回去探望小學班主任老師,她說起自己女兒出嫁的事情,也讓我唏噓不已。當時女兒已經有了感情很好的男朋友,對方家境也不錯,打包票“可以做全職太太,吃穿不愁”,倆人著急結婚。但是母親堅決不同意,“一個女人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尊嚴,沒有尊嚴的婚姻是不牢固的”,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先找到工作、能夠自立,才容許結婚。女兒忍著老大不願意,聽了母親的話。再過幾年,自己的工作做出了成就感,家庭生活也相當幸福,這時候才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在我看來,這位母親雖然只是普通人,但無論是從智慧來考察,還是從精神健康來衡量,都遠遠超過如今在社交網絡上流傳的那些物化女性、蔑視尊嚴的各色論調。

雖然這些年我也看了一點書,但是看得越多,經歷得越多,我越發現智慧不都在書裡,也不都是如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模樣;如果敢於放低自己的姿態,睜大自己的眼睛,就能夠看到普通人身上的智慧閃光。

不管你是不是喜歡都得要承認,我們很多人,終將以普通人的身份度過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