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不知你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我們都在追隨不同的任務


上學期間追求分數排名,上班以後追求工資愛情,再後來開始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


埃裡克森將人從生到死的不同階段劃分清楚,並提出了“人生髮展八階段”理論。


電影由布拉·德皮特與凱特·布蘭切特主演,改編自菲茨·傑拉德的同名小說。


導演大衛·芬奇講述了時間寓言,用一個生長的逆行,別樣角度帶你去看這紛繁複雜的生命旅程。


今天,晞晞伴你在電影《返老還童》(又名:本傑·明巴頓奇事)的引領下,重新審查我們人生的“打怪升級”。


“我們命中註定要失去所愛之人,不然怎知道他們在我們生命中有多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那年,火車站那個倒著走的大鐘剛剛建成。

一個叫做本傑明的嬰兒誕生了。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老人模樣的嬰兒

他的媽媽因生他難產而死,他的爸爸隨後拋棄了他,因為——

這個剛剛降臨在這世界的嬰兒,不僅擁有著嚴重的老人病,他的面容也像極了即將踏入墳墓的老人。

還好,養母收留了他。在養母眼裡,他仍是上帝的孩子,是個奇蹟

本傑明在養老院安定了下來。

大家都認為這個“老嬰兒”命不久矣,而本傑明的老人病卻隨著年齡有所好轉,並且身體逐漸長得舒展開來。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本傑明發現自己變得更加強壯


“我一生獨來獨往,沒有朋友。若有可能,希望你可以多陪陪我。”


一次機緣巧合,他隨著一位船長出了海。在旅途即將結束時,一名陌生男子主動邀請他喝酒,並向本傑明講述了他的故事。

最後,男子說:“我可以時不時過來看你嗎?”

這名男子,是當初拋棄本傑明的生父。

原來,本傑明的生父巴頓先生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他走之前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唯一在世的親人說說話。

他將自己的畢生心血與家族交付給了本傑明。

之前種種痛苦回憶,在時間面前,變得再也不重要了。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我永遠忘不了,她那雙藍眼睛。”


第一次相遇:這年,12歲一副小老人模樣的本傑明,遇見了

6歲的黛西。

這個女孩的容貌,此生刻在了他的心上。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我離開時,她只是小女孩。如今卻出落成了窈窕淑女,她是我見過最美的女子。”


第二次相遇:這年,26歲已然英俊青年模樣的本傑明,遇見了20歲的黛西。


他們共進晚餐,黛西獻舞表白。


突然的幸福讓他措手不及,他沒有做好面對這一切的準備。


於是他拒絕了黛西的表白。


後來反悔時,卻發現黛西身邊已經多了一個男人。


他們再次錯過。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我慶幸之前沒與你在一起,那時我太嫩,你太老。而現在,剛剛好。”


第三次相遇:這一年,本傑明48歲,黛西42歲。

“你現在正是有味道的年紀,50歲。”黛西說:“25歲太精明世故,30歲疲於工作,40歲的故事得抽一整支菸才說得完。”黛西說。

他們在一起了,度過了彼此人生中最幸福的幾年時光。

然而,本傑明在日漸強壯,黛西卻在日漸衰老。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你怎麼能同時照顧兩個孩子?”


變故發生在黛西生下女兒後。

“我這樣越活越小,怎麼能當好一個父親?這對孩子也不公平,我不想變成一個累贅。”

“你是不是嫌我老了,惹你嫌了?”黛西問道。

“當然不是,你如何照顧兩個孩子,你無法把我們一起養。”本傑明意識到自己終將有一天變成黛西的負擔。

矛盾在兩人之間爆發。

某一天,本傑明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家產,存在銀行卡里,留給了黛西和女兒作為經濟來源。


再次歸來時,女兒早已不認識他,黛西也已另嫁他人。

他偷偷留在了離她們不遠的地方。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晚安,本傑明。”


第四次相遇:在贍養院,黛西見到了這個患上老年痴呆的小男孩,他失去了大部分記憶。

她選擇留下來,照顧他。

“我感覺自己好像有很多事不記得了……好像,我已經活了很久。”黛西給本傑明擦頭髮時,本傑明嘴中囔囔道。

黛西如慈母般照顧著本傑明,有時甚至會忘記他們曾經是戀人

本傑明逐漸退化成一個嬰兒,在摯愛的人黛西懷中,安詳而永遠地睡去。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第一階段: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此時是基本信任不信任的心理衝突期,因為這期間孩子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則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

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第二階段: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或懷疑)的衝動

此時孩子可以理解:自己與父母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對世界的好奇心變強,想要去探索、感受這個世界。他開始自己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衝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範的任務;

另一方面兒童開始了自主感,他們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

因此,把握住“”的問題,才有利於在兒童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第三階段:學齡初期(3~6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

此時,孩子想要超出家庭的活動範圍,好奇心進一步加強。

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如果受到

鼓勵,他就會形成主動性。一步發展,便會更有興趣對待這個世界。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

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象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是不討喜的,無知的。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裡。

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自己的“目的”。

第四階段:學齡期(6~12歲): 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此時,對孩子影響更大的是鄰居、同學、老師。

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

反之,就會產生自卑感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第五階段: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

此時,孩子在乎外界的評價,從別人態度中逐步認清自己。想從對父母的依賴中跳脫出來,到同齡人中間去。

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情感位置

“這種統一性的感覺也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同一感(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


第六階段:成年早期(18~40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


此時,將把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作為首要的情感目標。渴望建立親情之外的聯繫,包括愛情與友情。

這裡有自我犧牲或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在戀愛中建立真正親密無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親密感,否則將產生孤獨感。

第七階段:7成年期(40~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

此時,步入這個階段的人,生活各個變化將非常緩慢

當一個人順利地度過了自我同一性時期,以後的歲月中將過上幸福充實的生活,他將關心後代的繁殖和養育。

沒有生育感的人,是一個自我關注的人,他們更多時候會注重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在這一時期,人們將獲得關心和創造力的品質。


第八階段: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

當老人們回顧過去時,可能懷著充實的感情與世告別,也可能懷著絕望走向死亡。

老年人對死亡的態度直接影響下一代兒童時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階段和第1階段首尾相聯,構成一個循環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最後,將電影最末尾的獨白送給大家——


“做你想做的人,沒有時間的限制。只要願意,什麼時候都可以開始


你能從現在開始改變,也可以一成不變,這件事,沒有規矩可言。


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也可能搞得一團糟。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體驗未曾體驗過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見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為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


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沒有做到,我希望,你有勇氣重頭再來。


觀影《返老還童》:人生的8個階段,你在第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