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這波漲價,我算是服氣了

期待中的報復性消費沒等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


疫情平穩了,年後第一個月的工資也發到手了,各大商鋪也陸續營業了,是時候約一頓火鍋了。


很多吃貨跑到海底撈門口甘心排隊數小時,就為了心心念唸的那一口。然而,一頓點單猛如虎,結賬傻眼二百五。


一位北京食客曬出近日在海底撈消費的賬單:


人均220元+,半份八小片血旺從16漲到23元;半份土豆片13元,平均每片土豆1.5元;調料自助10元一位,米飯7元一碗;小酥肉50元一盤。


漲價漲得太離譜!快樂從一份海底撈開始,到錢包被掏空結束。


這麼說很多人可能還沒什麼概念,我換算一下單位你們再感受一下:一斤生菜63元,一斤土豆43元,一斤白蘿蔔33元,一斤竹筍70元,一斤香菇60元。


海底撈,這波漲價,我算是服氣了


看到青菜這價格,豬都黯然流淚了,以後好白菜再也拱不起了。


本打算報復性消費,沒想到被報復...這一刻,我為我不是富婆感到難過。


吃一頓海底撈怎麼就這麼貴?是我們的胃口膨脹了還是海底撈膨脹了?


對此,海底撈也是回應得很乾脆:沒錯,我們漲價了,因為成本上漲了,各地門店位置不同、消費水平不同,所以漲幅也不一樣,整體控制在6%左右。”


海底撈,這波漲價,我算是服氣了


這個理由看似正當無比,但這個漲幅確定不是少個0?


6%聽起來不高,但什麼事都怕平均。100個菜,10個熱門菜都漲價60,剩下90個平時沒啥人買的菜不漲價,那算下來也是6%。


這就和我和馬雲人均資產一千多億的理論是一樣一樣的。


現在,原材料成本上漲、人工成本上漲、受疫情影響...這幾句話已經成為近期各大商家漲價的主流套路用詞了。企業跟乞丐在哭窮這一點上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都是為了“賺錢”,畢竟羅永浩在一週前剛剛為我們實力演繹了“掙錢,不丟人”。


不想當丐幫幫主的乞丐不是好乞丐,像瑞幸咖啡這種不想著賺錢的企業也不是好企業,大部分企業都有著想“多賺錢”這個樸素的心願,但不是每個企業都有漲價的資本。美特斯邦威當然想賣出LV的價格,不過,瘋子都不會同意。那海底撈的白菜又憑什麼賣出豬肉的價格?


任何商品,只要向寡頭集中,遭罪的就是老百姓。比如說海底撈這麼肆無忌憚的漲價,不就是因為它被稱為“火鍋界的愛馬仕”麼?別說什麼因為疫情,好像疫情過後它就能降價一樣。
再比如手機行業,前幾年百家爭鳴時,一千以內的手機有很多選擇,現在只剩下華米OV四大天王,你看看新上市的手機,價格不上3千,都不好意思賣。


海底撈,這波漲價,我算是服氣了


不是說漲價不行,畢竟市場經濟自由為先,它們有漲價的權利,我們有不吃的選擇。但很多事真的不是一廂情願的,你把它當寄託,它把你當什麼?當冤大頭。


海底撈說食材漲價才被迫調價,那大米沒漲價吧?你怎麼賣出7元一碗的天價?不就是急著把春節的損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嗎。


除了海底撈外,大家熟知的西貝、喜茶、奈雪...都已經漲價了。我們的快樂源泉一個個都在漲價,而唯獨工資沒漲,這快樂怕是回不來了。


還記得2月份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海底撈西貝紛紛哭窮活不下去了,國民不禁落淚感嘆餐飲業太難了,集體幫助他們轉發吶喊求銀行幫助。於是,國家抗疫貸最大頭都給他們了,幾十億的貸款,利息低到不行,小企業想要都引不起這麼大聲援。


結果,他們熬過了寒冬,第一件事就是喝血,反手就是一個抬價。


早說過這些資本不值得同情,有人失業,有人降薪,有人裁員,有人破產...而他們眼裡,只有你那半鼓不鼓的錢袋子。


把疫情期間損失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真是打錯算盤,想錢想瘋了。


做生意有賠也有賺,天底下的買賣不可能只賺不賠。可是他們呢,賺的時候喜笑顏開,叉開腿掐著腰,嘴丫子都快咧到耳根子那了;賠的時候哭爹喊娘求低息,想著法的讓消費者為自己輸血。


企業的信譽比金子還珍貴,如果眼裡只有利潤,無論體量多大,早晚會作死。


因為你們這樣,只會激發我們在家創作的熱情,

你以為這兩個月,就你們的成本漲了,我們的廚藝就沒漲嗎?


海底撈,這波漲價,我算是服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