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青島,連獲四張金融牌照

財富青島,連獲四張金融牌照

青島日報2020年4月8日1版

搶抓資管新規帶來的機遇,站上新一輪金融改革最前列

財富青島,連獲四張金融牌照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傅 軍

上個月底,一家金融新力量的加入,讓青島金融業再次收穫了羨慕的目光。

當時,中國證監會官網發佈“關於核准設立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覆”,這意味著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獲批成立,青島就此迎來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公募基金歷來被視作財富管理行業中最專業、最公開透明的業態之一,尤其是在財富管理需求不斷升級的背景下,越來越成為中國家庭重要的財富管理工具之一。興華基金管理公司的到來,對青島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而這種金融業態的重大突破,近來在青島高頻發生:去年9月,光大理財公司開門納客;12月意才基金銷售牌照發放;今年2月,青銀理財公司獲批……

短短半年,四張含金量十足的金融牌照花落島城。而其價值只有放置在中國金融業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緯度下來衡量,才能被準確地估量。

隨著2018年資管新規的出臺,以及金融科技的日新月異,中國金融業發展正迎來新變局。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內,大家都在尋求金融業發展的新路徑,吸引新業態、新機構、新力量成為共同行動。連拿四張牌照,清晰地傳遞出青島金融業的雄心——搶抓資管新規帶來的機遇,借力城市的優勢與特色,力爭在新變局中脫穎而出,在新格局中謀求更重要的位置!

兩張珍貴的基金牌照

“興華基金管理公司把註冊地選擇在青島,這不僅是對青島、對山東,甚至對整個北方而言,都有著特殊意義,因為除北京外,選擇在北方城市註冊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極少,這可以稱得上是一張非常珍貴的金融牌照。”島城一位一直跟進此事的相關人士評價說。

公募基金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的嚴格監管下,有著信息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範。

自1998年全國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以來,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於財富成長的投資機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引導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對優化投資者結構、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為所在城市帶來的直接效應就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都要煞費苦心地吸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落戶。

數字為證:興華基金管理公司是中國證監會批覆的第129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此前的128家,34家位於北京,57家位於上海,30家位於深圳,廣東(深圳除外)4家,重慶1家,浙江1家,天津1家。

從基金業本身而言,興華基金管理公司也可圈可點,它被業內定位於今年以來首家自然人控股公募基金公司,註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從股權結構看,股權結構為三位自然人以及多家合夥企業共同持有,大股東張磊是公募資深人士,2002就進入基金行業,曾在嘉實基金、泰信基金、華夏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任職。

在中國金融業新一輪開放中,作為金融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基金業同樣被寄予厚望,青島也先行一步。

2019年12月,青島意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獲批基金銷售牌照,這張牌照同樣成色十足,創造了三個第一:一是此為2017年中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後第一個獲批的外資基金銷售牌照;二是意才成為我國第一家獲得基金銷售牌照的外資銀行子公司;三是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以來,全國首家外資財富管理機構即將運營。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山東省首家外商獨資基金銷售機構,意才是青島金融領域貫徹落實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成果,憑藉其獨具特色的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未來將為青島的企業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流向實體經濟,有效提升青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金融新力量與城市互相成就

在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看來,自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公募基金加速擴大規模是其中兩個重要節點,慶幸的是,青島都緊緊抓住了這兩個節點帶來的機會。

2月11日,青島銀行發佈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根據該批覆,青島銀行獲准籌建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由青島銀行全資發起設立,註冊資本擬為10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青銀理財公司是中國銀保監會2020年批籌的第一家理財子公司,也是全國第六家獲批的城商行理財子公司。

“這充分體現了銀保監會對青島市金融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青銀理財公司獲批將進一步豐富完善我市金融產業體系,加速財富管理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有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監管部門相關人士如此評價。

“它的標杆作用將會激勵其他城商行、農商行加快準備工作,推進理財子公司設立。”金融監管研究院資管研究部總經理周毅欽表示。

2020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進一步擴容是大勢所趨。業內人士普遍預計,下一步將有更多城商行理財子公司獲批,農商行理財子公司的籌建也將陸續展開。未來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其資產管理規模是有可能超過母行本身資產規模的,有著比較大的想象空間。

青銀理財公司是繼2019年光大理財公司開門納客之後,島城迎來的又一家銀行理財公司,青島由此成為繼深圳之後,第二個擁有兩家銀行理財公司的副省級城市,這再一次力證,資管新規實施後,青島在全國新一輪金融改革浪潮中走在了前列。

2019年被稱為銀行系理財公司“元年”,資管新規的實施,高規格、高註冊資本、含金量十足的牌照,使理財子公司成為所有城市金融業追逐的新風向。

2019年9月26日,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首家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設立的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公司在青島開門納客,這也意味著,光大理財海量的客戶和業務存量都從青島起始,以科技為舟,投向於實體經濟,助力於財富增長!

歷經半年多的精心籌備,近日,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宣佈,首款公募理財產品“陽光金養老1號”將面向公眾正式發售。

光大銀行首席業務總監、光大理財董事長張旭陽表示:“未來,光大理財將緊密圍繞實體經濟發展、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及養老痛點難點,擔負理財子公司所需承載的歷史使命,繼續提供豐富的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解決方案,助力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體系的推出和發展。”

3月27日,光大銀行發佈2019年報,根據年報,截至報告期末,光大理財總資產50.21億元,淨資產50.04億元,報告期內實現淨利潤370萬元,當年成立,當年盈利,光大理財再次為業界矚目!

金融新力量與城市互相成就,從光大理財公司再到青銀理財公司,都在彰顯這一點。

新作為亟待新思維

當下的青島,國家戰略疊加,正站在中國開放發展最前沿。在這樣的挑戰與機遇下,金融新力量的賦能更為重要。

不僅是青島對金融新力量孜孜以求,事實上,聚集更多的包括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業態,越來越成為致力於打造金融中心城市的競爭熱點。

上海把2020年作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勝之年,2月14日,央行等多個部門聯合發佈相關意見圍繞理財子公司的經營提出多種新模式,支持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在上海設立專業子公司,投資臨港新片區和長三角的重點建設項目股權和未上市企業股權,助推上海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

“這實際上也與國際規則相通,代表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兼學術委員會主席李揚稱,因為理財業務和金融資產業務是目前國際上金融機構最主要的業務,且國際金融機構也通常通過這兩類業務做股權投資,同時,理財子公司開展股權投資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銀行在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如果說前些年,各大城市在金融業的競爭更注重於通過政策、地緣優勢吸引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落戶,那麼聚集金融新力量,則需要新思維。

“傳統的銀行、保險機構開設分支,選擇落戶城市,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規模、體量關聯最大,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省會城市是首選,但進入大資管時代,金融科技的日新月異,對很多新業態的金融機構而言,並不再囿於一線城市,衡量標準更加多元,新經濟活躍度,是否有投資風口、整體投資氛圍如何才是他們最看重的。”劉曉曙說。

在劉曉曙看來,當前國內各金融中心城市對金融新興資源的爭奪是十分激烈的,在政策支持內容和力度上已經基本走到極致,很難再有更大的突破。一味地提高獎勵額度,其吸引效力相對有限。根據新興金融機構的特點,如何制定出臺能夠突顯自身金融中心發展差異化、特色化的理念與定位的金融支持政策,可能才是需要研究關注的重點。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與傳統金融業不同,大資管時代下的金融新力量,人才是關鍵。雖然目前北上深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依託強大的總部經濟效應與高收入水平,在人才吸引力上仍存在一定基礎優勢。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以成都、西安、重慶、杭州等為代表的區域金融中心,憑藉不斷加碼的人才優惠政策和更具性價比的居住生活條件,正吸引更多國內外金融人才的目光。

當“北上深”將不再是高端金融人才的唯一選擇時,青島能否藉機獲得更多青睞?

力促更多金融新力量紛至沓來,多元化的機構業態,創新化的服務產品不斷湧現,匯聚起蓬勃的財富管理之水,激盪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讓我們共同期待這能夠成為大資管時代下,青島金融業的新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