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癌症,85%以上一經發現就是晚期

結直腸癌,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全球居惡性腫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佔全球發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

近年來,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已成為我國消化系統發病率第2位的惡性腫瘤。2018年,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為37.6萬,死亡病例19.1萬。

為何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如此之高?如何防範?

這種癌症,85%以上一經發現就是晚期

85%以上的結直腸癌發現即已屬晚期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遠低於美、日、韓,85%以上的結直腸癌一經發現就已經是晚期。

為何大多數結直腸癌晚期才發現?

1、 結直腸癌早期或無症狀且善於偽裝

結直腸癌後期可表現出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便血、腹痛腹脹、腸梗阻等消化道症狀,以及貧血、乏力、疲勞、發熱等全身表現。然而,早期的結直腸癌可能無明顯症狀。

而這些表現出來的症狀又很容易與痔瘡等其他疾病症狀混淆,易被患者當成普通疾病對待,所以腸癌一經發現往往已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2、 我國民眾做篩查的意識不強

對於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是最好的預防方法,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相對較高!

晚期結直腸癌,即使經過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顯低於40%;相反,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超過95 %,甚至可以完全治癒。

但現階段我國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率低於10% ,這與我國居民對早期篩查意識不強有關,往往是出現特別不舒服的症狀時,才會想到做腸癌篩查;就算年年體檢,也會因考慮做腸鏡等體驗感不好而放棄篩查,從而很難早期發現腸癌。

要知道,因肥胖、不良飲食習慣等,發達國家的結直腸癌發病率通常高於發展中國家,然美國及一些歐美國家結直腸癌雖高發,但近25年死亡率持續降低,男性下降了47%,女性下降了44%,這得益於篩查的普及。

據2018美國癌症年報,僅2000-2015年,美國50歲以上的人群使用腸鏡的比例翻了3倍(從2000年21%上升到2015年60%),早期患者雖然較多,但治癒率都在95%以上。

5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篩查

臨床研究與針對結直腸癌篩查的實踐均表明:篩查是降低結直腸癌死亡率最有效的手段。

根據我國國情及結直腸癌臨床流行病學資料,人群篩查建議將50-75歲作為目標年齡段;有家族史的人可提前到40歲,若有腸息肉,更要每年定期複查。對於已有相關症狀和體徵的人群,尤其是便血、粘液便血、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貧血、體重下降等報警症狀,則不做年齡限制,應及早篩查。

具體來講,需要及早做篩查的主要有以下人群:

1、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3、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4、同時具有以下2項及2項以上者

(1)慢性便秘(近2年來每年便秘在2個月以上);

(2)慢性腹瀉(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

(3)黏液血便;

(4)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5)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溫馨提醒:符合以上任何1項或1項以上者,都屬於結腸腫瘤的高風險人群,建議要及早篩查。

結腸鏡檢查率每增加1%,大腸癌死亡風險降低3%

篩查結直腸癌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8種:

• 糞便隱血試驗:化學法糞便隱血試驗、免疫化學法糞便隱血試驗

• 糞便DNA檢測

• 結腸鏡檢查

• 乙狀結腸鏡篩查

• 結腸CT成像技術

• 結腸膠囊內鏡篩查

• 血漿Septin9 ( SEPT9 )基因甲基化檢測

• 糞便丙酮酸激酶( M2-PIE)檢測

其中,結腸鏡檢查在結直腸癌篩查中佔據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個結直腸癌篩查流程的核心環節。結腸鏡可直接觀察到結直腸腔內壁,是發現腸道腫瘤最敏感的方法,結腸鏡檢查率每增加1%,大腸癌死亡風險就會降低3%。

參考文獻:

[1]柏愚,楊帆,趙勝兵,潘鵬等.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9,上海)[J].中華醫學雜誌,2019(38):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