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劉祖軻:“新基建”帶來風口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


戰“疫”硬仗還在繼續,“疫”後引領經濟復甦的集結號已經吹響。中央近期先後五次提到關鍵詞——“新基建”,各地政府陸續發力,把“新基建”作為引領經濟復甦的殺手鐧。廣東省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7000億元,其中高鐵、特高壓、5G網絡、新能源等新基建項目打頭陣。


“新基建”是什麼?新在哪裡?如何幫助中國經濟實現短期穩步增長和長期提升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將會出現哪些新的產業機會?與之前的“舊基建”有什麼區別和聯繫,有哪些規律和經驗是值得借鑑的?鳳凰網廣東推出《新基建•新未來》系列訪談,對話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灣區商會協會及企業家,全面解碼新基建;共同探討如何抓住新基建,引領“疫”後經濟復甦和升級;幫助產業和企業擁抱新基建、發現新機遇、遇見新未來。


本次對話,鳳凰網廣東採訪了深圳市諮詢業專業委員會專家組組長、深圳市南方略營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略”)董事長劉祖軻,他擁有32年華為、東風汽車及諾普信股份工作經驗經歷,下面就一起去看看他是如何分析與解讀 “新基建”下的歷史機遇。


南方略劉祖軻:“新基建”帶來風口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

鳳凰網廣東:您如何看待國家現階段提出的“新基建”?您認為與“舊基建”相比,“新基建”新在哪裡?


劉祖軻: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是疫情後,中央正式提出將加快“新基建”建設力度。這次疫情下,我們的很多客戶都面臨訂單下滑、銷售受阻等問題,整個一季度中國經濟都下滑明顯,多個領域甚至出現負增長。在此背景下,為了延緩、防止中國經濟下滑進程,國家推出了“新基建”,我認為,這是拉動疫後經濟增長的重大戰略性舉措。


與“舊基建”相比,我認為“新基建”主要新在三個方面。


一是新技術。近年來很多人抱怨市場已經飽和了,但其實市場飽和是個偽命題,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我之前看上了華為Mate20 X這款新手機,被它強大的拍照功能所吸引,非常想買,但考慮到自己的舊手機也才買了不久,並沒有任何損壞,所以很猶豫,但新手機的功能確實吸引了我,即使當下並沒有購買需求,也會因為新的功能升級考慮購買。還有個例子,我們一個主營縫紉機制造的客戶,在通過技術進步,將產品往自動化、智能化打造之後,打開了新的銷路。由此可見,只要企業生產的產品能為客戶提供各種新服務,客戶就願意買單。因此,新技術有望推動客戶、行業、甚至整個經濟實現換代升級。


二是新藍海。新基建包含了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傳統企業如果一直在紅海中血拼將很難勝出,這時候企業該考慮怎麼去提升競爭力,怎麼去做規劃、去調整戰略,轉換賽道,擴展新領域,發現新的增長點。擁抱“新基建”帶來的新藍海或是解決方案。同樣舉個例子,我們一個客戶是做高速公路防碰撞安全護欄的,已經做到了細分領域的TOP企業,“新基建”提出後,該企業積極做了戰略調整,換賽道,從客戶出發,用新技術賦能,重新定位,以人民安全為中心來發展,在產品中加入了智能預防預警設備,致力於做智能安全防護的解決方案專家。企業擁抱了“新基建”,找到了其中的新藍海。


三是新模式。從前很多企業經營者都是採取模糊化管理、營銷也不精準,很多時候憑感覺、直覺做決策。“新基建”下的工業互聯網強調企業的數字化戰略升級,以數字化為抓手去賦能企業的管理、營銷、決策等各個環節,提升企業的敏銳性,從而形成更好的生產經營發展模式。


南方略劉祖軻:“新基建”帶來風口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

鳳凰網廣東:“舊基建”是否有可借鑑的經驗用於指導“新基建”的發展?“新基建”和“新動能”是否有交集?


劉祖軻:提到“舊基建”一般都是指鐵路、公路、機場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以投資為核心的“舊基建”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我認為不管何時,我們都不能丟掉過去走過的路。在提倡“新基建”建設的同時,也要學會去延長“舊基建”的價值。


1、“舊基建”看似是針對某一個行業的投資,但實際拉動的細分行業特別多;

2、正因為如此,“舊基建”項目也解決了非常多的就業問題。這一點,在提倡企業減本增效的數字化改革中,就做不到;

3、“舊基建”涉及的產業規模都特別大,能形成規模效應;

4、傳統基建的盈利模式都非常清晰,直觀,能及時反饋,並指導整個產業鏈去有針對的改革調整;

5、此外,“舊基建”很多都是涉及民生的百年大計工程,能為整個社會帶來長期的使用價值。


由此可見,“舊基建”在穩定就業,帶動產業改革升級、助力行業、企業規模發展、為社會帶來福利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於“新基建”和“新動能”兩個概念,我認為“新基建”比較具體,它有明確包含的七大領域,但“新動能”就比較泛,各個行業都可以講,可以說用“新動能”去拉動產業第二次升級或者說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我看來,“新動能”是包含了“新基建”。

南方略劉祖軻:“新基建”帶來風口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

鳳凰網廣東:“新基建”涵蓋5G基建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您最看好它在哪個領域的發展前景?


劉祖軻:我最看好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前景。作為營銷戰略諮詢公司,我們的很多客戶都是傳統制造業企業。過去傳統制造業企業的經營發展其實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比如經營方式粗放、產能過剩、成本優勢漸失等,在傳統制造業遇到以上種種困境的時候,工業互聯網的到來恰逢其時。工業物聯網將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設備變成數據終端,全方位採集底層基礎數據,並進行更深層面的數據分析與挖掘,從而提高效率、優化運營,讓傳統企業實現真正的數字化轉型。可以說,“新基建”打響了中國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槍,將助力產業升級,是中國傳統制造業騰飛、轉型的一場革命。

南方略劉祖軻:“新基建”帶來風口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

鳳凰網廣東:在您看來,企業該如何把握住“新基建”帶來的發展機遇,對此,您是否能給企業一些建議?


劉祖軻:我建議企業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改變:首先,要積極轉變思維模式。很多企業家對“新基建”的理解很弱,擁抱數字化、5G等程度不夠,就很難享受到“新基建”帶來的紅利,企業家們應該快速的學習、參與到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浪潮之中,要轉變思維模式,不再是工業思維,而是數字化的思維。


其次,要快速的轉變賽道。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學會快速的轉變賽道,就像國道和高速公路都能到達目的地,但顯然轉對了賽道才能更快實現企業發展。在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的當下,企業要快速找準高速賽道,進行轉變。


再次,要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從前很多企業發展走的是耗費資源、人力、破壞生態的老路,在“新基建”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將是以云為終端的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從次,要真正理解模式的含義。模式定成敗,管理分盈虧,企業要真正理解模式的含義,要明白從計劃經濟模式到市場經濟模式的變化,要積極去更換髮展模式。


最後,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新基建”確實帶來了發展機遇、風口,但機會來了也要求企業家要有能發現機遇的眼睛。

南方略劉祖軻:“新基建”帶來風口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

鳳凰網廣東:隨著“新基建”被市場追棒,眾多企業紛紛參與其中,進行投資佈局,您認為企業在參與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劉祖軻:我認為企業在參與“新基建”建設過程中,首先要防範的就是理念風險。路不能走反了,企業一定要堅持以給客戶創造價值來得到回報,不能有“不跑市場,只跑市長”的想法。如果理念不正確、出發點不對,老想著靠政府補貼盈利,而不是從市場賺錢,那麼“新基建”對這樣的企業來說,不僅不是機遇,還是個坑。打鐵還需自身硬。

第二,企業在參與“新基建”投資中,要注意正確應對競爭,要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今天比過去做得好沒用,只有比友商、對手做的更好才行,同時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出發,記住市場沒用遲到者,只有強者。

第三,企業要多關注盈利模式、商業模式。“新基建”下的盈利模式、商業模式還需要去不斷實踐、探索、進而去不斷驗證、完善,才能真正幫助企業取得長足發展。

南方略劉祖軻:“新基建”帶來風口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

鳳凰網廣東:在這輪“新基建”投資刺激下,您將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前景?

劉祖軻:當前國內疫情已得到緩和,但國際疫情仍嚴峻,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我認為對中國經濟整體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但在政府的重要戰略部署下,我相信中國經濟的前景會非常好。

“新基建”的投資刺激將把中國經濟推向數字經濟時代,用數字驅動、雲驅動,去實現連接經濟,實現萬物互聯;此外中國經濟還將走向技術經濟時代,“用技術製造分水嶺”,從投資、消費驅動轉為技術驅動;最後,中國經濟將成為創新經濟,如果說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從模仿的十年,到追趕的十年,再到趕超的十年,那麼從“新基建”開始,中國的經濟將走向引領發展的軌道。

雞蛋從外面打破叫衝擊,從裡面打破叫重生。我相信在經歷疫情災難後,國家及各地方政府加大對“新基建”投資力度,各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其中,中國經濟的未來必將迎來新生。

出品:鳳凰網廣東新聞中心

校對:劉佳一


南方略劉祖軻:“新基建”帶來風口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




南方略劉祖軻:“新基建”帶來風口 企業家要有發現機遇的眼睛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此篇文章文字和圖片均從網絡轉載,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對文中陳述內容和觀點均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本文資料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