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全文2003字 丨閱讀約需6分鐘

向來是:一個民族,千百萬人裡面才出一個天才,人世間數百萬個閒暇的小時流逝過去,方始出現一個真正的歷史時刻,人類星光璀璨的時辰。

——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到約公元前2029年夏朝的建立,到現在這一刻,朝代更替,日月常在。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盤古

這近5000年來,最早的文字出現在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也就是說有準確記載的歷史上,中華文明也就3700年,那為什麼卻有中國上下5000年的說法呢?

的確,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出現在商朝,但早在商朝之前,中華大地就已孕育了無數勤勞勇敢的炎黃子孫。故中國上下5000年中,上下5000年是文化,3700年是文明。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甲骨文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詔曰:“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然而秦朝僅傳二世便亡國

要是秦國在兼併六國之後,能夠施行仁政,愛民如子,那麼皇位就可以傳三世、傳萬世。這樣一來,又有誰能夠消滅強大的秦國呢?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杜牧

唐敬宗寶曆元年(825),23歲的杜牧處在一個政治腐敗、時代動盪的國家。階級矛盾尖銳,藩鎮跋扈,邊境頻繁遭受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此時的大唐帝國,已經岌岌可危,處在崩潰的邊緣。

唐穆宗李恆在聲色沉迷中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是變本加厲,“遊戲無度,狎暱群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又“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

整日不思朝政,迷醉在兒女之事中,一個月中朝臣難見一面。不僅如此,李湛好大喜功,喜歡修建亭榭樓閣,皇宮貴院,這對當時岌岌可危唐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秦始皇 畫像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秦人當時來不及認識並反省自己的錯誤,更來不僅哀悼自己,替他們哀悼的是後來人。

如果後來人只顧著哀悼他們的所作所為,但卻不從中吸取經驗,把前人的失敗當作借鑑,只怕又會使後來的後來人來哀悼這後人呢!

對於這一切,杜牧既憤慨又痛心。

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直接表明:“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阿房宮 畫像

寶曆年間唐敬宗不顧邊境動盪、百姓處境,卻大規模興修皇家宮室,沉溺於風花雪月之中,杜牧壯志難酬,故作《阿房宮賦》用以批判。

可惜的是,當時的統治者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讀《阿房宮賦》,除了對昏庸君主的批判,更多的是對歷史的思考。秦朝亡國的教訓,生動的擺在唐敬宗李湛面前,但他卻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荒淫無度。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阿房宮賦》 局部

但凡當時他能夠吸取秦國滅國的教訓,收斂昏庸行為,積極治國,唐朝也不至於就這麼麼草草收場、而李湛自己也不至於落到史書中與秦始皇、陳後主一般的位置上。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作為中國歷史上排名最高的漢族皇帝,秦始皇在十年之間先後滅掉了韓、趙、燕、魏、楚、齊這六國,實現了四海統一的目標。

但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一度認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所以創立了“皇帝”的尊號。作為當時的風雲人物,“皇帝”這個尊號也未免不可。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秦始皇 (劇照)

但是秦始皇高度集權,全國上下所有重要地方官員由皇帝親自任免;擁有全國最高統治權,自己可以決定一切;焚書坑儒,殺害術士。

一個人執政,即使再高明的人也會有思之不及的地方,即使這雙眼睛看得到天下也會有閉眼的時候

人治註定無法高效處理新國建立之後存在的許多問題,註定看不到明處暗處的治國隱患。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成吉思汗 畫像

大蒙古可汗,憑藉彎弓猛將一度將國土擴展到了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如此幅員遼闊前所未有,但憑此亦可謂“一代天驕”。

中國幾千年以來,受過了政治力的壓迫以至於完全亡國,已有了兩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孫先生認為元朝敗在了政治上,這也說明“只識彎弓射大雕”只能建國,難以安邦。

朝代的興替不只是國君的替換,也是歷史的重疊。歷史總在重演,而這也正是我們要讀一點歷史的原因。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元朝疆域

建國須有武,治國須興文。這是前朝歷史留給後人的思考與告誡。

以史為鑑,可以正衣冠

讀歷史就像是回到那個時代與他們同行,你無法改變他們的所作所為,但你清楚地認識到他們的所作所。

你會因為他們的兩袖清風而心生讚歎,但你也會因為他們的驕奢淫逸而暗自憤恨。

讀歷史就是去攀一座時光的山峰,有了前人攀登高峰留下的足跡,後人在攀高時心中會多一份戒心、多一份敬畏。這樣,腳下的路才能走得更穩。

如果我們問為什麼中國的文字是象形字而不是字母,為什麼萬里長城蜿蜒在險峻的眾山之上,為什麼不惜萬金也要追回“十二生肖”,我們就必須在歷史中需求答案。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甲骨文

歷史可以表明,我們之前怎麼做,如今我們在做什麼,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做,我們接下來又該怎樣做。

因為歷史的價值對於人類而言,就如同記憶對於每個人的意義同等重要。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是因為歷史總在重演,歷史總在重演是因為歷史是一個輪迴。

歷史是,記憶也是。

所以,我們應該讀一點歷史。

參考資料:《阿房宮賦》《沁園春·雪》《上知己文章啟》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我們應該讀點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