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二手车内忧外患,"卖股续命"寻求新一轮融资?

据新浪科技日前报道,称有知情人士透露,瓜子二手车母公司车好多集团正在探索融资数亿美元的选项。这些融资选项包括股权融资、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同时车好多还在考虑寻求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而车好多对此拒绝置评。

这样的融资操作,对瓜子来说并不陌生,基本每年都会上演一次。就如去年初瓜子也在寻求资金支持,直到2月底,车好多集团正式宣布完成1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软银愿景基金。而有了投资人的钱,瓜子又再去找代言人、打广告。以广告带动营收,来换取四季度的盈利。

瓜子二手车内忧外患,

但此时并非彼时,受疫情影响,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下滑的考验,而瓜子二手车在经历了去年一轮的严选店关店以及裁员之后,今年来的人员调整更为加剧。据36氪未来汽车日报的消息,不仅COO雷雁群和执行总裁邓康明相继离职,今年1月,瓜子被曝裁员范围已经达到了50%以上。

在屡屡寻求上市未果的情况下,瓜子二手车能否熬过此次危机,这将变得非常艰难。

商业模式的难题

瓜子二手车一直遵循的是C2C模式,这个模式的提出是为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卖方与买方的直接对接,宣扬"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降低传统的买卖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打消买方对于平台车商赚黑心钱的顾忌。

然而这一切实施起来都过于理想,C2C的交易形式以及商业模式,难以解决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的问题。这表现在:

首先,C2C交易可能面临多次交易磋商,才能达成一次交易,而且并没有中间平台对信息不对称做出担保。看起来费用低,却深藏了不信任。所需的中间费用、时间成本比传统的二手车销售方式(即由专业的二手车商销售)更高,效率低下。

瓜子二手车内忧外患,

其次,C2C模式成交率低,C端之间直接对接,由于个人偏好等问题,会导致许多交易无法顺利完成,需要庞大且稳定的C端用户基础。客户大多为一次消费,消费完即流失,因此获客成本高且不具有规模效应,这也是二手车电商平台要花这么多钱做广告营销的原因。

再次,C2C模式主要依赖本地交易,二手车解除限迁政策对其利好程度有限,而二手车转籍已经在当今逐渐普及,这有利于二手车的流通性,完成更多交易,C2C模式并没有抓住机会。

最后,服务费是二手车C2C电商平台主要收入来源,结构较为单一。

或许是C2C模式玩不动了,瓜子又开始在全国建立了B2C模式的严选店,投入巨大但是非常脆弱,如果受经济或行业利空形势的影响,那就会成为一笔很大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瓜子从二手车电商、二手车金融业务,到毛豆新车,再到新的租车业务,对外声称是覆盖到一辆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寻找新的营收渠道,但这也是过于理想化。且不说二手车主营业务瓜子并没有占据足够的优势,新车面临着更大的竞争,而租车的模式也并未被市场所接受,前路无期后继乏力。

"无冕财经"今年的一篇文章提到,曾有媒体采访了一名原软银愿景的离职高管,其透露在一些非公开场合的交流研讨时,曾深刻反思了去年从美国WEWORK到瓜子二手车等一系列失败投资案例。该人士称,软银已经明确不会跟进新一轮投资,车好多集团的商业模式不确定性较大,并且认为车好多集团已经错过上市的最佳时机,前路难以预料。不过该消息未获得软银官方渠道证实。

AI技术的尴尬

瓜子二手车对外一直宣称,成立四年多来,一直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通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二手车的标准定价,并且还在去年12月推出"质量革命"行动。比如在车源保障方面,瓜子二手车将在技术上持续投入,提升车况检测准确率,目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主流车型调表车判定准确率提升至超99%,拥有目前全球领先的检测体系;车均整备投入提升至车价的2%,接近美国CarMax的整备标准;在服务保障方面,瓜子二手车在全行业首家推出7天无理由退车、30天车况保修等售后保障措施,是目前行业最高标准的保障体系。

对于这样的"质量革命",科技自媒体人曾响铃曾发文质疑,瓜子称可以"用AI、大数据实现对车况的智能检测",但这些技术都依赖大量的数据沉淀,靠规模撑着。例如,在二手车领域有个老大难的"调表"问题,过去很难有效检测,瓜子自称有一种技术,可以通过AI系统、大数据,结合历史里程、轮胎、刹车片、某些易损件磨损的程度来判定行驶里程的大致范围,对比里程表,如果偏差过大,显然就是调表车。"这个技术的执行逻辑一点都不复杂,但对车型、各种零配件数据的积累要求很高,只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充实数据来源,瓜子宣称的95%的车型覆盖、99%的调表车检出率,没有规模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瓜子二手车试图采用AI对其提供的车辆信息进行科学合理估值,快速审批,通过分析卖家以及潜在买家的数据记录,以期促成更多交易。然而AI定价过于死板,这导致最终价格并不能使买卖双方满意。比如定价过高,买方将会寻求其他卖家;定价过低,卖方也会转为线下出售。

瓜子二手车内忧外患,

同时由于AI审批并不够严谨,所以在瓜子平台上出售的二手车,就发现有许多质量问题,这使得部分消费者对瓜子平台缺乏信任。去年8月,瓜子二手车因质量问题就被央视点名。央视财经报道称,多名消费者反映他们在瓜子二手车平台上购买的车辆,出现了不同程度"货不对板"、"泡水车"情况。然而,瓜子提供的检测报告没有任何显示,究其原因就比较令人费解了。

烧钱盈利的谜题

对于二手车电商来说,"何时盈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瓜子对此一直表现得很模糊,但直到去年12月,瓜子创始人兼CEO杨浩涌却罕见的发布消息,称车好多已在2019年11月实现盈利,预计Q4将实现季度整体盈利。今年1月,车好多宣布2019年Q4实现集团整体盈利,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盈利的一站式汽车消费服务平台。

但有媒体公开评论称,车好多宣称的盈利,只是一次"记账式盈利":即在会计上将应收的账款(比如车贷里的分期付款等)提前确认了收入,营造了表面上盈利的现象,而实际公司缺乏现金流。

与这种财技上展现的"盈利"相比,现金流是不会骗人的。今年2月28日,车好多集团发内部信表示,对集团岗位施行阶段性薪酬和假期调整方案,调整暂定涉及2020年2月、3月两个月的薪酬,其中集团P序列、M序列降薪30%,补偿假期13天,集团总监层降薪40%,集团VP层降薪50%。

瓜子二手车内忧外患,

车好多集团解释称,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用户买卖车、养车意愿降低,疫情防控使得见面率下滑,业务回暖尚需要时日,需要积极地做出调整,保存实力。

据界面新闻消息,其实从去年9月以来,瓜子就开启了裁员模式,裁员比例为20%-30%,而瓜子的严选店成为此次裁员的重灾区。不仅如此,包括上海、沈阳、南京、武汉在内的多家瓜子二手车城市严选店,都出现了搬址紧缩的情况,涉及城市已多达12个。

在二手车行业,瓜子是最早做广告投放的,而从目前看,杨浩涌也没有放弃广告思维,即便拿到了软银的投资后,仍强调要投入下一轮广告战。瓜子一方面用投资人的钱不断打广告和烧钱,以此带动曝光量以及交易量的上升;另一方面在不断建立线下门店,拓展业务之后,如今只能通过降薪、裁员、撤店等方式来求生存。

结语:

当前经济以及行业形势下,瓜子二手车可说是内忧外患,只能寻求融资续命,但可惜其投资人软银也捉襟见肘。此时此刻,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