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寫在前面的話——2018年1月中旬,我開始了為期兩週多的旅行,目的地是雲南。出發的前一天晚上,我特意去電影院看了正在上映的《無問西東》。旅途結束後,我買來了《西南聯大行思錄》,《南渡北歸》這兩套紙質版的書籍,早已看完了。後來,我陸陸續續看了《西南聯大》,《梁思成 林徽因》這兩部紀錄片,還有其他一些相關的書影資料。對西南聯大這段歷史,異常的神馳。

電影《無問西東》是一部文藝片,由四個時間段的故事組成。因此,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裡,每段故事就半個小時左右。

但就是在這30分鐘裡,突顯了一代中國人的風骨。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舊址,在雲南師範大學

背景介紹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日益陷於戰區。華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9月10日,教育部把三校合併成長沙臨時大學。隨著戰區的深入,長沙已不再安全。1938年2月中旬,長沙臨時大學師生分三路開始趕赴昆明。4月2日,長沙臨時大學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4月28日,旅行團師生歷時68天到達昆明,西南聯大全員到齊。5月4日,西南聯大正式開課。

茅草頂校舍

影片中西南聯大片段主演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出場後,緊接著就是建校舍的場景。這一片毫不起眼的校舍,設計師是梁思成,林徽因這兩位建築大師。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影片中正在搭建的茅草頂校舍

1938年7月,西南聯大開始著手修建新校舍。

梁林夫婦接受這一任務後深感榮幸。半個月後,一所中國一流的現代化大學校舍就躍然紙上。只是,這一方案很快被否決,原因是當初設計委員會沒有考慮到需要實驗室這些房舍。

梁林夫婦無奈修改方案。可是,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物價上漲得厲害,經費日益緊張且拖延嚴重。梁林夫婦為此五易其稿,幾乎每改一稿,林徽因都會落一次淚,最後改成了平房,用土牆。

學校建設委員會最後的決定是:除了圖書館和食堂使用磚木結構和瓦屋頂外,部分教室和和校長辦公室可以使用鐵皮頂,其他建築一律覆蓋茅草。

梁思成是一個很溫和的人,卻為此大發雷霆。清華校長梅貽琦安慰他,說等抗戰勝利,一定請他為清華園建幾棟世界一流的建築。梁思成是很理解的,只是苦惱於自己這一身的本領在這裡似乎毫無用處。時局艱難啊。

1939年4月,梁林夫婦最後設計的校舍建起來了。

可是到1944年,西南聯大因為財政困難,把校舍的鐵皮屋頂拆掉賣了,蓋上了茅草。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舊址現存的茅草頂建築

靜坐聽雨

昆明是個多雨的地方。我第一次到昆明是在大學的一個暑假,只待了一個星期。我記得幾乎每天下午1點左右,昆明城就下起了雨。

可想而知,因為條件的簡陋,每到雨季,西南聯大的師生們順利上堂課也成了一件不那麼容易的事。

影片中,沈光耀在上課的教室是鐵皮頂的,一個身穿藍色長褂的老師正在給他們講授電力學的知識。雨下起來後,雨滴打在屋頂的鐵皮上噼啪作響。老師提高音量,座位稍靠後的學生側著身聽,還是沒能聽清老師說什麼。課講不下去了,老師只能在黑板上寫上“靜坐聽雨”四個字。

這一場景,浪漫又無奈。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影片中“靜坐聽雨”場景

寫下“靜坐聽雨”這位老師的原型,是陳岱孫,陳岱老。在西南聯大期間,陳岱老任經濟系教授,系主任,商學系主任。

陳岱老是一位傳奇人物,故事很多。跟大家分享兩個。

第一是時間概念精確。

先生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來到教室。上課鈴一響,先生就開始講課,旁徵博引,娓娓道來,課堂氣氛也是較活躍輕鬆的。先生課一講完,下課鈴就剛好響起,分毫不差。

有一次,先生講完課抖抖身上的粉筆灰,對學生們說:“下課了,你們怎麼還不走?”學生回答說下課鈴還沒響呢。先生說:“你們走吧,學校的鈴聲打錯了。”果不其然,那天學校的下課鈴晚了幾分鐘。

第二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陳岱老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這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書。

陳岱老生於1900年10月20日,1997年7月27日去世。在陳岱老97年的生命裡,教了70年的書,80歲還在給本科生上課,90歲還在帶博士生。

終生未娶,一生教書。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陳岱孫先生

跑警報與冰糖蓮子

汪曾祺先生有一篇叫《跑警報》的散文,很多人都較為熟悉。

影片中沈光耀在跑警報前煮上冰糖蓮子就取材於此。原型是一位姓鄭的廣東學生,他愛吃蓮子。一有警報,鄭同學就用一個茶缸到鍋爐上去煮蓮子,警報解除了,蓮子也熟爛了。

也有叫“逃警報”或“躲警報”的,都不如“跑警報”準確。“躲”太消極,“逃”又太狼狽,唯有這個“跑”字於緊張中透出從容,最有風度,也最能表達豐富生動的內容。

——汪曾祺《跑警報》

從這位廣東同學的做法和汪曾祺先生的這段話,我們能感受到,當時西南聯大的師生們在空襲下表現得臨危不懼,神態自若。只是,雖說日機來昆明是恐嚇威脅為主,軍事行動較少,但該跑還是得跑,只是跑得從容些。汪曾祺先生說這是一種“儒道互補”,“不在乎”的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冰糖蓮子

電影中還有一個情節,警報一響山坡上有兩個和尚就慌忙地把燈籠拉昇起來。那是在昆明五華山,五華山是昆明市區的最高峰。

隨著空襲的增多,昆明的空襲警報系統也慢慢完善。空襲警報逐漸發展成在五華山懸掛燈籠加鳴警報器。預行警報掛一個紅燈籠,空襲警報掛兩個紅燈籠,警報解除掛一個綠燈籠。後來,又把紅綠燈籠改為長形布桶。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紅綠燈籠

飛行員與梁林夫婦

很多網友說沈光耀的原型是抗日烈士飛行員沈崇誨,個人覺得,沈光耀是影視化的理想人物,廣東鄭同學的故事有發生在他身上,他不僅代表了沈崇誨,也是梁林夫婦那些犧牲了的飛行員朋友的縮影,更代表著千千萬萬為抗戰勝利而犧牲的前線將士們。

梁思成,林徽因在電影裡只有一個鏡頭,沒有臺詞,很多學界泰斗亦是如此。

我看到後面沈光耀受傷之際毅然決然地開著戰機撞向敵艦時,想起了梁林夫婦收到的那些“死亡包裹”,那也是一段令人動容的故事。

1937年9月,梁林夫婦攜家人離開北平,開始了一場顛沛流離之旅,經天津,湖南,貴州,1938年1月才到達昆明。中途有一次在湘黔交界的晃縣投宿時,竟找不到一個床位。

那是一個陰雨的傍晚,林徽因患急性肺炎高燒不退。幸虧那時,遇上了在此處投宿的一群空軍飛行學員,在他們的住處擠出一個房間住了下來。他們是杭州筧橋中央航校第七期的學員,接到命令前往昆明巫家壩重新建校。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影片中飛行員學習空戰戰術

在昆明,這些飛行員畢業典禮的那一天,他們邀請梁林夫婦擔任“名譽家長”前來觀禮,因為無法與淪陷區的父母取得聯繫。他們休息時,就會結伴來到梁家,給梁林一家講述戰場的故事,陪梁林的兩個孩子梁再冰,梁從誡玩,這倆孩子當時只有10歲左右。

可是好景不長,這些飛行員或戰鬥或訓練意外一個接著一個犧牲了,因為軍方聯繫不上他們的家屬,就把他們的遺物交給了梁思成。這些“死亡包裹”,梁林一共收到7個,每收到一個,林徽因都泣不成聲。這其中,有一個是林徽因同父異母的弟弟——三弟林桓。1941年3月14日,林桓在成都空戰中犧牲,時年二十三歲。

1944年秋,粱家認識的飛行員中,最後一位叫林耀的在戰鬥中犧牲。林徽因在悲痛中寫下了一首叫《哭三弟桓》的詩篇。此時離林桓犧牲已三年多,這首詩,也是林徽因獻給她的那些飛行員朋友的,更是獻給無數的中國空軍英靈。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影片中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撞向敵艦前夕

寫在最後的話。

西南聯大隻有8年的歷史。可就是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大學,走出了數百位學界泰斗包括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電影《無問西東》中,這些大家學者大都只有一閃而過的鏡頭,可幾乎也是他們,撐起了新中國的建設。如今,祖國越來越富,越來越強。特別是聯想到最近的全球疫災,中國走的每一步都頗具大國風範,日益成為世界脊樑。

此時此刻想對無數為我們負重前行的先人說一句——如今這繁華盛世,如你們所願。

中國一代脊樑——《無問西東》艱難歲月裡的西南聯大

影片片尾,這是我看過最有份量的電影片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