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最近有幸看了電影《無問西東》,為什麼要說有幸呢?是因為我本對於看電影這件事無幾分興致,但是看完此片後心裡還是洋溢著一些竊喜,畢竟它對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洗滌,而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下面一段劇情:

吳嶺瀾是清華學堂的一名學生,在一次考試結果出來後,他的文科成績全部滿分,而理科卻都不及格,這讓本身就是理科的他深受打擊。

他心存不甘,來到校長室,校長看過成績之後,問他:“你有如此的天資,為什麼不學文科,而偏要念實科呢?你求學的目的是什麼?”

他回答:“因為最好的學生都讀實科,我只知道,不管我將來做什麼,在這個年紀,讀書、學習都是對的。我何用管我學什麼?每天把自己交給書本,就有種踏實。

校長對他說:”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轉系的事,你慢慢想。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後來恰逢印度詩人泰戈爾到清華大學演講,吳嶺瀾對於泰戈爾關於“對自己真誠”的看法感同身受,然後突然發現,這麼多年來他一直都活在別人的想法中。就是因為大家覺得最好的學生應該選擇讀理科,所以他也堅持讀了理科。他其實是違背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違背了初心,而目的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看法。

之後電影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吳嶺瀾走在人群中,看到了梅老師對他堅定地點了點頭,在那一刻,吳嶺瀾不再走在別人鋪設的道路上,在他心中,已有一條自主修建、不會再讓他感到羞恥與後悔的道路,而這一切都在未來等待著他......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看完這部電影,我更多的感觸是對自己的反思,平時人們都說要做真實的自己,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其背後包含的困難和誘惑像一座座山峰一樣矗立在我們的內心,層巒疊嶂。

很多時候,要遵循自己的內心,要做真實的自己就意味著要和別人不一樣,要和大多數人不一樣。雖然那首“我們不一樣“的歌曲聽起來讓人感覺很豪爽,但是要是真的做到”我們不一樣“的確很困難。

試想當你的朋友都在打牌時,你想一個人看會書會顯得不合群;當你的兄弟們約你聚會喝酒時,你想去健身房鍛鍊身體也顯得不合時宜;當別人都在追求者享樂主義時,你要聽從內心,努力提升自己也會顯得有些另類。

記得曾經看過一本書裡寫過一句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兩份工作,一份工作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也就是你的崗位、職務所需要你盡的義務,而還有一份工作就是要管理別人對自己的各種看法。”仔細想想,難道不是這樣嗎?而且似乎後一份工作佔據我們的精力會更多。

大多時候,我們作出的決定並不是源於一件事應該怎麼樣,而是源於我怎樣做別人才能對我有好感,怎樣做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人們都說童言無忌,因為顧慮少,當然就無所忌諱,當然才能稱之為”童真“。而隨著我們逐漸長大、逐漸進入社會的熔爐,我們的顧慮越來越多,以至於已經不記得自己原本的形狀了、被火爐融化了、被融化千篇一律的”鐵水“,別人用什麼樣的模子我們就成為什麼樣的形狀。

縱觀歷史,在各個領域有所成就的人畢竟鳳毛麟角,而隨大流的芸芸眾生似乎才是你我的常態。也許有人說這樣”合群“的過一生沒什麼不好,但是生而為人,來這世間一趟實屬不易,總是活成別人期望的樣子難免令人惋惜,難免在我們年老回憶時留下遺憾。

最後我們再次回到影片中的那個問題:“如果提前瞭解了你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我的答案是:會。滿懷壯志,遵循內心,不再擔心會失去、會迷茫、會被人非議、甚至會遭人鄙視。因我已知,我要做的,僅僅是追隨內心。

念你所念,愛你所愛,做你所做,行你所行。這一世,但求能聽從我心,無問西東。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