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告訴你,為何一定要上名校

《無問西東》告訴你,為何一定要上名校

從這部影片,有人看出了人生抉擇的意義,有人討論人性的善良與邪惡。

而我,從這部影片裡看到的,是經百年而不衰、歷萬難而不滅的名校精神。

那裡書生意氣,激揚青春;那裡壯志衛國,熱血澎湃;那裡握著時代的脈搏,扛著社會的脊樑。

01

電影《無問西東》的四段故事中,筆墨最重的,就是西南聯大時期了。

西南聯大是中國歷史上辦學年限最短的學校,卻也是榮耀最盛的學校。

8年時間裡,這裡走出了3882名學子。

其中有2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師。

有學子就曾說過,西南聯大的成功就在於它具備兩重意義:

一個是表面的意義,那當然就如其名稱所揭,是一個學校,是一座研究學問、傳授知識的最高學府;

但除此之外卻還有一重不為人們所見的隱潛意義,那就是一個醞釀思想,領導時代變革的中心。

高曉松在一檔節目裡說過這麼一句話:名校,是鎮國重器。

而生長於此的名校生則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棟樑,是扼住時代脈搏的脊樑,是給這個社會託底的人。

電影中,王力宏的扮演者沈光耀本是一個富家少爺,母親不懂他為何千里迢迢非要從廣州跑到昆明來讀書。

沈光耀笑笑沒有解釋,他沒有說出口的話是,因為這裡是整個時代的前沿。

如果不是來了這裡,他如何有機會能聽到有人為他釋義泰戈爾的詩,怎麼有機會駕駛飛機,翱翔藍天呢?

電影中名校光環顯露無疑,而回到現實,更是如此。

還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流傳的烏鎮飯局圖嗎?

《無問西東》告訴你,為何一定要上名校


這是當今中國,對時代發展的脈絡最有發言權的一批人,而他們,無一例外出身名校。

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所以,為什麼要上名校?

因為只有在那裡,你才是一個時代洪流中能夠被看見的人,是能夠給一個時代增添色彩的人。

《無問西東》告訴你,為何一定要上名校


02

說回電影,所有人的故事中,主要圍繞的是兩個字:選擇

而最讓人感動的,也是他們的選擇。

20年代,國家需要實業救國之際,吳嶺瀾遵從本心,棄理學文。

40年代,“看上去什麼都能做好”的富家子弟沈光耀,哪怕違背母親的囑託也依然棄筆從戎,戰死藍天。

60年代,被眾人唾棄批鬥的王敏佳為了保護李想的支邊夢想,毅然決然地自己一力承擔過錯。

21世紀,廣告總監張果果,週轉在兩個領導人的明爭暗鬥中,依然能夠說出“我和你們不一樣”這樣的話,並不顧身邊人的嘲諷選擇繼續救助與他毫無關係的四胞胎。

是什麼給了這些人做出這些決定的勇氣呢?

又是什麼讓他們有底氣選擇那條人煙稀少的、遍佈荊棘的一條路呢?

影片的最後給出了答案:愛你所愛,行你所行,無問西東

這是取自清華校歌“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是清華給了這些學子面對真心,做出抉擇的勇氣。

而這是為什麼要上名校的第二個原因。

因為上了名校你才有足夠的資本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你才能真正遵從本心做出真實的決定,你才有足夠的底氣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表姐本碩都是在復旦大學讀的,讀的是新聞傳媒。畢業後卻自己開家蛋糕店,做一份甜蜜的事業。

對於她的選擇,起初我非常不理解,“當初那麼辛苦地考進去,又辛苦地讀了好幾年,怎麼就甘心只做個甜品師呢?”

表姐邊搗鼓著她手上的食材,邊笑著回答我,“哈哈,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啊。復旦可不就是教育了一些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嗎。”

自由而無用的靈魂,這是復旦大學的民間校訓。

所謂自由,是思想和學術,甚至生活觀念,能在無邊的時空中恣意遊走;所謂無用,則是對身邊現實功利的有意疏離。

那一刻,我明白了。

大學,會教你怎樣活得更好;而名校,是教你怎樣活得更精彩。

所以影片的最後,張果果遠離了職場的爾虞我詐,在四胞胎的房間裡為他們描摹窗戶時,能感受到這個內斂含蓄的男人由心而發的愉悅感。

《無問西東》告訴你,為何一定要上名校


03

知乎上有人說,看完《無問西東》想回到高三那年,好好再努力一次。

我明白他的感受。

正片結束後,有一個大約7分鐘的彩蛋。

於是我們看到,那些隨意遊走在學生身邊的不知名人物,卻是即使到如今都名氣響噹噹的大人物。

這是《無問西東》告訴我們為什麼要讀名校的第三個原因。

它有優渥的資源讓你接觸到更新更全的知識,更讓你有機會向睿智博學的名流學習。

1924年泰戈爾訪華,辦了兩場演講,一場在北大,一場在清華。

矮小破敗的禮堂,梁啟超做先導演說,徐志摩任現場翻譯,梅貽琦、梁思成、林徽因等與學生們齊聚一堂,靜靜聆聽著詩人泰戈爾真誠的告誡學子:

“你們有什麼是可以從自己的民族裡拿出來,送給這個世紀的禮物?你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你知道自己的內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們史冊裡最永久的是什麼。因此,我竭我的志誠懇求你們,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

講臺下,年輕的迷茫學子吳嶺瀾聽後頓然決定棄理學文。

而回到現實,名校光環更盛。

智利的一項研究發現,進入名牌大學的人比沒有進入名牌大學的人更有可能成為世界五百強的董事會成員。

清華大學的李宏斌教授也測算過,畢業於名牌大學的金錢回報率比普通高校的回報高28%,985院校要比211院校多出一倍。

無論是精神財富還是物質財富,名校生比非名校生都會擁有的更多。

知識就是底氣,名校具備更優越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讓你的視野更開闊。

《精進》這本書裡說: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己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按時,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好的大學,有優渥的土壤和優越的環境,滋養出來的學生,其風骨更凌冽,胸襟更豪邁,氣魄更恢弘。

所以,請把自己逼進好學校,讓青春綻放出更絢麗的華彩,讓人生在時代背影上添一抹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