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點擊上方關注我,陪你一起心理成長

《無問西東》裡,下雨天,鐵皮頂的西南聯大教室屋頂漏水,雨聲太大,學生聽不清教授講話。

這時,教授沒有因聲嘶力竭的重複而懊惱,只是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寫下四個大字——“靜坐聽雨”。

於是全班師生合上課本,端莊正坐,靜聽雨聲,泰然處之。

一位學生打開了窗戶,大雨滂沱之下,河邊頭戴蓑笠的老翁不緊不慢地收起漁網,裡面幾條鮮魚亂蹦。

另一邊幾個男生整齊地跑步,喊著“一二三四”,聲音鏗鏘有力,響徹原野。

從戰亂和貧窮中熬過的人,在那一刻,淡定、安詳、從容。

無問西東: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為什麼我們常常懷念那個時代的人,儘管它戰亂不斷?為什麼那個時代有那麼多大師,儘管它條件艱苦?

也許就像這位教授一樣,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都追隨內心的真實。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1923年,清華大學一份榜單前,青年時代的吳嶺瀾看著自己的成績:國文和英文幾乎滿分,物理不及格。

校長梅貽琦以勸他轉系的緣由,找吳嶺瀾談話。面對這位人稱“寡言君子”的儒雅校長,吳嶺瀾顯得那樣稚嫩和迷茫。

那時候,人們都推崇“實業救國”,所以吳嶺瀾自然地就選了實科。

雖然他明明擅長文科,但是礙於大環境下常人的看法,

他覺得“思考生命意義”這樣虛無的事情,是有些羞恥的,上不了檯面的。

當梅貽琦問他“求學的目的”時,他沉默了,疑惑了,迷茫了。

他以前只是告訴自己,不管將來做什麼,在這個年紀,讀書、學習都是對的。

我何用管我學什麼,每天把自己交給書本,就有種踏實。

只是,這種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帶來的踏實,是一種麻木的踏實。

他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真實。

什麼是真實?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從那次對話以後,吳嶺瀾遠離人群,獨自思索,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而轉系與否,成了小事。

1924年,泰戈爾應梁啟超、蔡元培的邀請到清華做演講。正是泰戈爾的這次演講,徹底解開了吳嶺瀾心中的疑惑。

當時,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他在演講中提到:

我問你們,也問我自己,我們各民族最珍貴的擁有是什麼?

你們有什麼是可以從自己的民族裡拿出來的?
你知道自己的內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們史冊裡最完美最永久的是什麼?
因此,我竭盡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

當時,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 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物,

梅貽琦、梁啟超、徐志摩、林徽因、陳寅恪、聞一多,那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

“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

他坐在湖旁的窗邊,看著結了冰的湖面在陽光下閃著刺眼的光芒,湖岸白雪上的學生拉著小提琴輕快地演奏。

無問西東: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他閉上眼睛,嘴角微微上揚,讓清風拂面,看上去那麼平靜、釋然。

而後,在他作為西南聯大教授的日子裡,冒著空中敵機的轟炸,他在防空洞裡,把這份真實又講給了學生,他一字一字地念著泰戈爾的詩:

世界於你而言,毫無意義和目的,卻又充滿隨心隨欲的幻想。
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妙的貨物,路過你的門前。
他響亮的叫賣著,你就會從朦朧的夢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

“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只有瞭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應該追求什麼,拒絕什麼。不抱怨,不偏執,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依然內心從容、坦然。

內心安詳,從不荒涼,今天同樣如此

抱怨

我們時常抱怨社會,抱怨世界,抱怨上司,抱怨同事。

每當看不到自己的方向,我們也把原因歸結為“階層固化”。

我們做什麼不做什麼,往往會聽取很多人的意見,

但就是不願意在夜深人靜時,聽一聽自己的內心所想。

情緒化

每天在各種工作、感情的困擾中,情緒常常失控。

因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莫名其妙地對人發火。

我們把微笑留給了陌生人,卻把最糟糕的脾氣帶給了身邊的親人。

焦慮

很多人想和時間做朋友,結果卻成了時間的奴隸。

各種自發的學習和計劃,讓每個人都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焦慮。

前一腳90後已經步入中年,後一步00後已經做了CEO。

大多數人喜歡追求“速成”的人,結果都在原地踏步。

無問西東: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盲目從眾

在媒體狂轟爛炸、互聯網人人發聲的年代,我們輕易地因為一句偏激的話。

因為一件單方面的是非熱點,就被撩撥起自己的情緒,

煽風點火,成為了泱泱烏合之眾,早忘了話題本身的真實性。

得意時狂妄,失意時消沉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人們不知道未來之路通往何處,

他們所能告訴自己的是,必須從貧瘠中逃離出來,

無論用怎樣的手段,在金錢的意義上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是,有人得意之後便忘乎所以,價值觀淪喪。

有人在失意之後,一蹶不振,意志消沉。

語言上勝過別人

信息便捷的同時,也助長了人們的淺薄。

很多人時常停留在自己的認知裡,不接受別人的想法。

一旦有了認識上的爭執,就一定要在語言上勝過對方,只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

利益驅使的選擇

面對利益的誘惑和內心的執著,我們往往都無法堅持自己的初衷。

在一點一點的爾虞我詐之下,變得利慾薰心,早已忘記來時的模樣。

更悲哀的是,我們在夢裡面對當年那個信誓旦旦的少年,告訴他這是“成熟”。

無問西東: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就像《無問西東》的最後,張果果說的話:

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來改變它們的念頭來。

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

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雀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

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的忘了自己的珍貴。

其實,放眼如今的時代,焦慮、急躁、憤憤不平的時候多,安詳、從容、平靜的時候少。

《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內心安詳的人,因為敢於面對自己的真心和真實,才能始終做出順從內心的選擇。

內心安詳的人是強者,內心安詳的人是智者。

正因為如此,在曾經那個炮火連天的艱苦歲月裡,大雨滂沱之下,河邊頭戴蓑笠的老翁不慌不忙;

一排跑步的男生喊聲鏗鏘有力;

鐵皮頂漏水的教室裡,全體師生正襟危坐,靜聽風雨。

無問西東: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正因為如此,炮火之下,生命危在旦夕之時,

失去雙腿的傳教士雙手合攏,帶著孩子們一起唱起《奇異恩典》的聖歌。

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願你被打擊時,記得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心樂土心理諮詢,給你專業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