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新套路曝光!遇到這些情況,千萬要小心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以養老服務的名義,實施非法集資、欺詐銷售保健品,標榜“高額回報、快速致富、藥到病除”等養老服務騙局頻頻爆雷,令不少老年人辛苦積攢的養老金血本無歸。

針對這些發生在養老領域的風險隱患,民政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三部門聯合發佈風險提示,提醒老年人警惕一些不法分子以養老服務名義實施的非法集資,欺詐銷售“保健品”等行為。

一個“高端養老”詐騙項目涉案金額上億元

2019年11月26日,南京中院對被告人曹斌銘集資詐騙案作出一審宣判,以集資詐騙罪判處曹斌銘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曹斌銘案的實質,是從2012年12月以來持續6年以老年人為主要群體的非法集資行為。他以年化收益率8%~36%的高額回報為誘餌,以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等為由,在18個省、市成立眾多關聯公司進行非法集資,涉案金額高達上億元。

抓住中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養的心思外,各種以延年益壽、治病養生為噱頭的保健品營銷同樣將黑手伸向了老年群體。

很多的涉老詐騙案件中,當事人採用舉辦健康講座、茶話會、組織免費考察旅遊等方式,向消費者介紹健康理療知識,誇大宣傳自身規模,將其推銷的普通食品“金花葵”茶,宣稱具有“消炎止痛,延緩衰老”功效,發展會員,收取預付款。

高品質老年生活憧憬被滿滿套路套住


詐騙新套路曝光!遇到這些情況,千萬要小心


長沙市老年人口在全市人口中佔比近兩成。自2017年以來,養老理財、養老產品銷售、網絡借貸、投資理財等領域已成為非法集資“重災區”。據報道,2018年以來,湖南省公安機關依法偵破此類案件45起,涉案資金35億餘元。

打非辦、公安、市場等部門對這一類案件進行分析時發現,不法分子在實施違法行為時套路滿滿。

從財富實力來說,隨著越來越多50後、60後進入老齡群體,他們有著較強的經濟實力,對於理財收益同樣有著渴望,對於高品質的老年生活也有著憧憬,這成為不法分子實施欺詐的縫隙之一。此外,則是利用部分老年人佔便宜的心理以及對權威的迷信。為吸引老人陷入“套路”,不法分子常以“免費”為誘餌,通過開推介會、免費體檢、免費講座、免費看診、低價旅遊等活動吸引老人關注及參與。在這一過程中,不法分子又利用公眾容易相信權威的心理,冒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身份,冒充著名醫院醫學專家,以騙取老年人的信任。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今年查處的一批保健品銷售典型案例中,浙江一家機構通過假冒“北京大學教授、北大醫療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的戴聖博用PPT形式給體驗的老年人作健康講座,引誘許多老年人爭相購買價格 21800元的保健用品。

四項風險提示揭露詐騙套路

民政部等三部門聯合發佈的風險提示,指出警惕一些不法分子以養老服務名義實施的非法集資,欺詐銷售“保健品”等行為,存在四大風險隱患:

一、高額返利無法實現:多數養老服務機構、企業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服務實體和收益,資金運轉難以持續維繫,高額返利僅為欺詐噱頭。

二、安全無法保障:一些養老服務機構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名義,向會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者為會員卡充值,吸收公眾資金,存在轉移資金、捲款跑路的風險。

三、健康需求無法滿足:一些企業通過會議營銷、健康講座、贈送禮品或者不合理低價旅遊等形式,推銷所謂“保健品”,但所聲稱的保健功能未經科學評價和審批,往往不具備保健功能,甚至貽誤病情。

四、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一些養老服務機構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養老山莊,或者以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承諾返本銷售、售後包租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三部門提示,按照有關規定,組織實施非法集資應承擔相應責任,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請廣大老年人和家屬提高警惕,遠離非法集資和傳銷,防止利益受損。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

相關案例

“高端養老”涉案動輒上億元

級別最高的翡翠會員消費滿25600元,每天返現130元,最終返利高達64320元,辦理多張會員卡還贈送蠶絲被、足灸桶等禮品,高級會員還能享受免費旅遊服務。

這些看起來回報豐厚、由“老媽樂”公司提供的“消費養老”服務,實際上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但先後有北京、江蘇、河南、河北、山西、福建、吉林等多地老人受騙,涉及金額上億元。

類似的涉老詐騙案件並不少見。一家名為“天地自然健康養老公司”的企業自2015年起招募了幾千名老年會員,承諾會員交費後不僅可在養生莊園吃飯、購物、就醫、參加旅行團,每年還可以拿到6%至14%的返利,打折之後單日最低房費和餐費僅為67元和12元。然而,2018年4月,該公司負責人外逃,賬面資產也所剩無幾。經調查,這家所謂“高端養老企業”既無土地手續也無養老資質,完全就是個騙子公司,涉案金額超過3億元。

“我去年在街上被人拉去參觀一家養老公寓。瞭解之後,覺得這個公寓條件不錯,服務很好,辦理會員能預定床位,入住了能打折,每年還能拿11%的利息。”72歲的張爺爺把自己多年攢下來的42萬元錢投了進去,還想著到時能住進養老公寓。直到今年7月,他才發現自己投入的錢已經拿不回來了,養老機構、辦公樓也是人去樓空。

據瞭解,近年來,綜合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及詐騙案件頻發,形式也花樣翻新,包括以提供“養老服務”名義收取會員費、床位費;以投資“養老項目”、銷售“老年產品”名義吸收資金;以房養老“套路貸”詐騙等。不少涉嫌非法集資的養老機構只在相關部門登記取得了營業執照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並未在民政部門辦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屬於無證經營,按規定“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費用、收住老人”。但這類機構卻以“預定養老床位”名義,多年來收取會員數額不等的入住預訂金,並承諾高額回報、享受優先優惠入住,涉嫌開展非法集資活動。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新表示,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在養老壓力下,廣大老年人對現有資產“保本升值”的需求也逐漸提升,這給了詐騙團伙以可乘之機。“涉老詐騙案件中,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犯罪佔很大比例,所以老年人常會有自發性的集體維權行動,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造成社會不穩定。”王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