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茶葉“套路”也太深了

1、泡茶到底哪些是“套路”?

那些在舞臺上的茶藝表演,普通人會注意到的所有東西——焚香、插花、佈景、花哨的首飾,甚至於舞蹈、詩朗誦、民樂伴奏,這些對泡好一杯茶並沒有什麼作用。

這些才是打開茶的正確方式:水質,水溫,姿勢,器具。

這些茶葉“套路”也太深了

水質:一定要軟水。泡茶的茶水比還是要兩說。專業茶葉審評的標準是1:50,即5克茶配250ml水。但是回到普通人,要看你一次喝多少水,儘量選擇可以兩次喝完的容器,然後在這個比例上下浮動就好,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調節,簡單來說,法無定法。

這些茶葉“套路”也太深了

水溫:初學者建議水溫越高越好,因為高溫能讓茶葉的香氣全部一次性出來。專業審評時會要求100度沸水加悶五分鐘,但是這樣不好喝。

自己喝的話,可以一點點摸索溫度,找到能發揮茶葉最佳品質的溫度需要時間。水溫與原料嫩度和香氣有關,溫度太高會把名優綠茶的嫩葉燙黃,溫度太低則香氣不顯。原料幼嫩的綠茶,沖泡水溫在60-80攝氏度;原料嫩度中等的紅茶,沖泡水溫在80攝氏度左右;原料較成熟的烏龍茶和普洱茶,沖泡水溫在90-100攝氏度。

2、如何判斷茶葉品質好壞?

如果你在茶湯中聞到了任何不好的味道,譬如陳味或者焦味,那麼這個茶一定是有問題的。

這些茶葉“套路”也太深了

還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湯色,茶湯的透光度和折光度越好,那麼茶葉品質也就越好。譬如好的綠茶湯色呈嫩綠色;好的紅茶能夠看到水邊一圈金環,這就是折光率高的原因。

這些茶葉“套路”也太深了

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輕鬆判斷綠茶,就是看沉底率。茶葉吸飽水漲開後沉底越快,證明茶葉本身品質越好。針對普洱或鐵觀音,泡好的茶葉如果挑一片出來,葉子越肥厚,證明茶葉越好。

3、發酵茶和非發酵茶到底有什麼區別?

發酵是個複雜的過程,能讓茶葉釋放更多風味。

比如烏龍茶和紅茶的發酵是通過揉捻(紅碎茶是揉切)使細胞破碎後,細胞內的多種酶作用於各種內含物質,使其發生酶促氧化。黑茶的發酵,是空氣或人為接種的微生物中的酶對茶葉進行發酵。

這些茶葉“套路”也太深了

對於茶的發酵界定還有很多爭議,按照發酵程度從輕到重,依次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同時還有前發酵和後發酵、半發酵和全發酵的區別。如果你是新手,不妨從茶的顏色和風味來理解。

整體來說,越接近全發酵,風味越醇厚,花香會越少或者花香偏向濃重風格;而越接近非發酵,會有更多花香,花香會更高揚,口感會更清爽。

4、50元的茶和500元的茶有什麼區別?

有一句話在很多領域都適用: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兩三分貨。

茶葉可大致分為名優茶和大宗茶兩類。名優茶使用季節和嫩度最合適的原料,經常有原產地保護和特定的品種,有時需要手工採摘和手工炒制。大宗茶在生產上比較粗放,對品質要求比較低,全程機械化以實現低價。

這些茶葉“套路”也太深了

在大宗茶與名優茶之間,50元和500元的確意味著品質上的差距。而在名優茶之間,買500元的安吉白茶還是買5000元的金駿眉,只有口味偏好。

不過,就真實情況來說,茶價水深,容易踩坑。花著名優茶的價錢買到大宗茶, 新手肯定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