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小升初

又是一年小升初

下週,昆明的小升初考試就開考了。

不論結果如何,孩子進入初中,都會有個適應過程。

有研究發現,當學生從小學向初中過渡時,他們會經歷“跌落現象”。對許多學生來說,在從小學過渡到中學或初中時,初中或中學的第一年是最艱難的。

“跌落現象”,不一定是學習成績的下降,更有可能表現為學習積極性的下降。

為什麼會有這一現象,最簡單的回答就是青春期來了。然而,這樣的回答除了表明對青春期的刻板印象以外,還表明了我們對青春期的不瞭解。

青春期是人生中變化巨大而又非常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是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期,許多變化正在發生。從前軟軟糯糯的小娃娃,身體變得越來越成熟,思維越來越抽象,情感越來越豐富,行為越來越自我......

根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青少年期主要的發展任務是解決同一性危機。什麼是同一性,簡單來說就是由許多碎片組成的自我畫像,就是將自我的不同方面拼合在一起——自我整合,是自我理解的重要特徵。

理論及其定義很難理解,但羅振宇在《奇葩說》裡關於成長的論述特別精彩,借用他的論述來闡述這一時期。他說:

一個人是怎麼成長的?我們自小讀書明理,我們自小做作業,聽老師的話,我們和摯愛的親人生活在一起,這個過程大概有十幾年。這是人類這個物種非常獨特的一個階段,你從來沒有見過動物有所謂青少年時代。對吧?人類有幼態持續,為什麼?就是要給你一個很長時間的教育期,完成什麼任務?完成你主觀世界的建立的任務。基本上你走進世界之前,你當一個年輕人之前,什麼叫是非,什麼叫善惡,全部這些詞你全有了。

也就是說,孩子在這個時期形成自己的主觀世界,他們在構建自我,他們在構建與外在世界相關的自我概念,包括家庭、學校和同學。外在世界的一切協助他們自我整合。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什麼別的東西,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

對於一個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自己的內在世界正在構建,而給他們最多反饋的,是他們入學的初中新學校,新的同學和老師。

中學生活,完全不同於小學。課業增加,學習難度增加,在校時間增加,人際關係變化,讓孩子應接不暇。他們要明白自己新的角色和位置,他們要建立新的友誼,他們要尋找新的導師,這絕非易事。

一段時間的不適應在所難免。

瞭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小升初考試帶來了什麼?考試結果無非兩種:1.考上心儀學校;2.沒有考上心儀學校。

第一種情況,孩子未來面對的就是前面所說的進入初中的不適應。

第二種情況,相對複雜。對孩子來說,上了補習班,準備了很長時間,卻沒考上心儀的學校。孩子的信心備受打擊,失落、失望、在心裡否定自己。如果還要面對父母的失望和指責,孩子就更受打擊了。到了另外的學校,沒有對所上學校的認同感,給他們的初中學習增加了額外的負擔,不適應到逐漸適應的時間有可能更長。

馬上要考試了,孩子緊張,父母焦慮。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小升初的現狀,但或者,我們可以做些減輕孩子負擔的事,協助孩子真正朝著有利於長遠教育目標的方向發展。

又是一年小升初

相關閱讀推薦

相信我,這是愛

當孩子牴觸老師時

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小秘訣

說給小升初家長的話

小升初引發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