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小升初

又是一年小升初

下周,昆明的小升初考试就开考了。

不论结果如何,孩子进入初中,都会有个适应过程。

有研究发现,当学生从小学向初中过渡时,他们会经历“跌落现象”。对许多学生来说,在从小学过渡到中学或初中时,初中或中学的第一年是最艰难的。

“跌落现象”,不一定是学习成绩的下降,更有可能表现为学习积极性的下降。

为什么会有这一现象,最简单的回答就是青春期来了。然而,这样的回答除了表明对青春期的刻板印象以外,还表明了我们对青春期的不了解。

青春期是人生中变化巨大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许多变化正在发生。从前软软糯糯的小娃娃,身体变得越来越成熟,思维越来越抽象,情感越来越丰富,行为越来越自我......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解决同一性危机。什么是同一性,简单来说就是由许多碎片组成的自我画像,就是将自我的不同方面拼合在一起——自我整合,是自我理解的重要特征。

理论及其定义很难理解,但罗振宇在《奇葩说》里关于成长的论述特别精彩,借用他的论述来阐述这一时期。他说:

一个人是怎么成长的?我们自小读书明理,我们自小做作业,听老师的话,我们和挚爱的亲人生活在一起,这个过程大概有十几年。这是人类这个物种非常独特的一个阶段,你从来没有见过动物有所谓青少年时代。对吧?人类有幼态持续,为什么?就是要给你一个很长时间的教育期,完成什么任务?完成你主观世界的建立的任务。基本上你走进世界之前,你当一个年轻人之前,什么叫是非,什么叫善恶,全部这些词你全有了。

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时期形成自己的主观世界,他们在构建自我,他们在构建与外在世界相关的自我概念,包括家庭、学校和同学。外在世界的一切协助他们自我整合。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什么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己的内在世界正在构建,而给他们最多反馈的,是他们入学的初中新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

中学生活,完全不同于小学。课业增加,学习难度增加,在校时间增加,人际关系变化,让孩子应接不暇。他们要明白自己新的角色和位置,他们要建立新的友谊,他们要寻找新的导师,这绝非易事。

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在所难免。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小升初考试带来了什么?考试结果无非两种:1.考上心仪学校;2.没有考上心仪学校。

第一种情况,孩子未来面对的就是前面所说的进入初中的不适应。

第二种情况,相对复杂。对孩子来说,上了补习班,准备了很长时间,却没考上心仪的学校。孩子的信心备受打击,失落、失望、在心里否定自己。如果还要面对父母的失望和指责,孩子就更受打击了。到了另外的学校,没有对所上学校的认同感,给他们的初中学习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时间有可能更长。

马上要考试了,孩子紧张,父母焦虑。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小升初的现状,但或者,我们可以做些减轻孩子负担的事,协助孩子真正朝着有利于长远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

又是一年小升初

相关阅读推荐

相信我,这是爱

当孩子抵触老师时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小秘诀

说给小升初家长的话

小升初引发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