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失敗”的趙盾·晉楚爭霸中的那些失敗課


選擇“失敗”的趙盾·晉楚爭霸中的那些失敗課


筆者說:

爭霸是晉國的方向,尊王是晉國的邏輯,合眾是晉國的切入點,但是趙盾在面對與楚國的競爭時卻沒有按照預想的選擇去做,而是多次選擇了“失敗”這個選項。這種主動選擇“失敗”選項的情況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次,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呢?這就要從春秋中的那些失敗課談起了。

魯宣公元年,楚莊王、鄭穆公入侵陳國,於是侵入宋國。晉趙盾率領軍隊救陳。宋文公、陳靈公、衛成公、曹文公在棐林與晉軍會師,討伐鄭國。晉國趙盾在之後三次遇到楚軍的情況下,均選擇罷兵回國,這顯然與晉國的爭霸策略是相左的。但對於趙盾來說,保持晉國的競爭力比與楚國爭霸決勝更重要。所以,不升級競爭規模是趙盾的第一訴求,因為晉國內部不穩。

雖然趙盾一直在避免晉國陷入更大、更直接的戰爭,但他還是為了贏得與楚國的爭霸勝利而準備,一是恪守晉國盟主的核心價值,幫助平息會盟國危機;二是不斷通過有限戰爭行為製造競爭壁壘,避免楚國、秦國的做大。只是,這所有的一切都因為晉靈公的不支持變成了鏡花水月。

-----------------------------------------------

一、爭霸是一個大方向,個人痛點不值一提。

晉國圖利、楚國圖霸,小諸侯與他們的關係如何並不重要,重點只在於在不在大國的重點關注列表之中。雖然同樣是爭霸,晉國與楚國的大方向卻是不同的,前者是維護霸業,後者是爭奪霸業。

《左傳》:秋,楚莊王侵入陳國,乘機攻打宋國。晉趙盾率軍救陳、宋。晉軍和諸侯軍在棐林會師,以攻打鄭國。楚國的蒍賈救援鄭國,和晉軍在北林遭遇,楚軍俘虜瞭解揚。晉軍於是罷兵回國。

爭霸這個方向是春秋時期的大方向,一是天子無力,方伯代之治理天下;二是利益複雜,諸侯需要秩序;三是會盟簡單,它是求安、求利的最直接方法。趙盾一人的失敗並不重要,所以他在遇到挫折之後立馬罷兵,避免更大的損失。

-----------------------------------------------

二、會盟是一個大系統,個人利益不值一提。

周王朝的分封制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它的運轉需要持續發展一種諸侯關係以及如何為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齊國是中原會盟諸侯中的一員,當它犯錯時,賄賂竟然成為了成功自救的策略。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在晉國這個盟主的眼裡,重要的不是齊國的賄賂而是維護諸侯之盟這個系統的運轉。

《左傳》:宋人殺死昭公的時候,晉荀林父率諸侯軍隊攻打宋國,宋國和晉國講和,宋文公在晉國接受了盟約。又在扈地會合諸侯,準備為魯國去討伐齊國,結果都因得到了賄賂而撤兵。鄭穆公說:“晉國不值得親近和歸附它。”於是接受了楚國的盟約。

鄭穆公叛晉歸楚也好,隨後的陳國叛楚歸晉也好,小諸侯的判斷標準是周禮麼?不是。他們的判斷標準有四個,一是晉、楚是否遵守規則,是否能保護秩序;二是晉、楚是否在乎結盟中小諸侯的利益;三是自己到底在晉、楚的聯盟中有沒有價值;四是保護自己不會被兼併,如果遊戲規則不向著自己的話。哪怕晉、楚都沒有道義,可他們都滿足上面四個條件。

-----------------------------------------------

三、盟友是一個切入點,個人價值不值一提。

晉國的趙盾也好,楚國的楚莊王也好,他們選擇盟友的方式都是以對方的資源、能力、名聲等因素來確定其價值。趙盾接受齊國的賄賂而不重視魯國,頻繁攻伐鄭國卻又避開楚國,他在尋找的就是群體中能讓其成功的“種子用戶”。他期望能建立更加核心的盟友群,目的就是維持晉國的霸業並建立自己的功業。

《左傳》:夏,晉趙盾救焦,於是從陰地會合諸侯軍入侵鄭國,以報復大棘之役。楚國的鬥椒救援鄭國,說:“要得到諸侯的擁護,還怕困難嗎?”於是駐軍在鄭國,以等待晉軍。趙盾說:“鬥椒的宗族在楚國太強了,恐怕要完蛋了。我們姑且加重他的弊病吧。”因此撤離鄭國。

趙盾每每在要與楚國、秦國、齊國等大國正面衝突的時候,他就會懸崖勒馬,這個原因就是他在乎的不是這些大國,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盟友群,即:那些願意跟隨他的小諸侯們,那些聽從趙盾召喚而不是晉國召喚的諸侯們。在自保、求存的剛需之上,趙盾希望找到的是他在其中的地位,當然是通過刻意而為的人工手段。

-----------------------------------------------

四、晉國是一個大團隊,個人能力不值一提。

要爭霸、要會盟、要合眾,這些都需要一個配合完美的執行團隊。趙盾只是晉國的一個執政者、一個合夥人,他要實現自己的功業還需要晉國創始人的配合,即:晉國國君晉靈公。所以,在趙盾執掌晉國的過程中,他缺少的不是晉國的實力、不是晉國的人才,而是創始人的合作。

《左傳》:晉人攻打鄭國,以報復北林之戰。此時晉靈公驕狂,宣子趙盾執政,多次勸諫晉靈公不聽,所以晉國不能與楚國爭強。

晉靈公就像是一個做慣國君的浮誇子弟,他可以指揮指揮、做做樣子,但是對於投入精力親力親為的去做趙盾想做的事情,他不願意。趙盾的麻煩是:他不是晉國的宗親,不是國君的朋友,也與國君沒有師徒關係,即:他得不到晉靈公的信任。個人能力也不值得一提,當他沒有辦法確定他的夥伴會怎麼行動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