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

摘要:歷史學科作為一門記載了中華文明幾千年重要史實與歷史文獻的綜合性學科,對學生了解歷史知識,在歷史長河中汲取養分,培養學生歷史文化和愛國熱情等方面具有顯著成效。但對於枯燥無味的史實和複雜難記的歷史年份,造成近些年來不少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成果不容樂觀。因此,教師需要提高課堂效率,活化課堂氛圍,拉近學生對歷史的親切感,提高學習熱情度。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給出提高效率合理方案。

引言:

初中課堂的教學針對群體是十二週歲到十五週歲的青少年兒童,初中作為小學與高中的銜接點、過渡階段,對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基礎知識點的壘實具有巨大的幫助。而十二週歲到十五週歲的這一青少年群體心智尚未發展成熟,價值觀、世界觀和心理素質並沒有經過正確、系統的培養與教育,而初中的歷史課程對學生身心方面的培養都產生巨大成效。一方面,偉大歷史人物事蹟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榜樣,另一方面,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與文化積累提高學生愛國熱情,因此,教師要針對歷史學科特性,提高課堂效率。

關於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

一、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

(一)教師、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積極應對知識點

初中的歷史課堂的講述內容從我國的原始社會時期到奴隸社會時期再到封建社會時期,知識點多,時間跨度大,內容長,並且專業知識點多。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高,增加教師教學難度,因此,在每堂課之前做好預習準備工作是相當有必要的,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需要重視預習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首先,預習課本知識是教師的本職工作,在每一堂課之前,教師要準備課件ppt,並認真審閱、分析課件內容是否出錯,是否有不合理的內容,如果有就要及時進行更改。對課件內容有了深刻了解之後,再重溫一遍課本知識,確保教師自身沒有遺忘知識點,沒有不理解的課本內容,避免出現課堂上教師回答不出學生問題,教師教學過程中講述得斷斷續續的尷尬局面,造成“教學事故”。例如,在教學《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一節課時,即使是教師也有可能對專業名詞“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以及“三星堆”文化的知識瞭解不深,就能通過書本或上網進行查詢,及時在課前做準備工作,保證萬無一失。然後,學生對課本知識同樣要進行預習工作,預習要講究正確的預習方法,學生們先對歷史課本中的內容大致瀏覽並閱讀一遍,之後對不理解和感興趣的歷史橋段和著名人物進行上網調查,瞭解故事發生背景以及當時歷史時段的主要特點,最後針對課後練習完成力所能及的部分[1]。預習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覷的,一方面,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巨大幫助,讓教師面對課堂和學生能心有成足完成教學,拋棄緊張的心理因素,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學生面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了預習準備,便能專心致志聽講,全身心投入課堂,提高聽課的效率。

關於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

(二)教學過程中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興趣

對於整整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倘若不能把握每一分鐘每一秒,課堂效率便為百分之五十,不光是學生的損失,同樣也是教師的失責。因此,教師與學生要相互配合,積極提高課堂效率。首先,教師能夠利用情景教學,充分利用PPT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興趣。歷史課本知識“講訴”了每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每一篇重要的歷史事實,因此,學生對枯燥複雜的歷史便會漸漸厭倦,無心學習。這時,教師能利用歷史的故事性,將史實化為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講訴,能快速引起學生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訴《夏、商、周政權的更替》這一課時,學生可能無法理清三朝的關係和更替時間,教師能將其故事化,將夏、商、西周的變更關係,都城位置,和建立者以故事的形式講訴,並對“家天下”和“公天下”進行闡述,“家天下”類似於父子相承的意思,便於學生理解。另一方面,學生對歷史課程不能消極對待,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才能將課堂每一分鐘的效率最大化,學生要認真聽講,積極回答教師問題,全身心進入課堂氛圍,對聽不懂的知識,在課堂上要及時向老師提問,與學生交流[2]。

關於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

(三)多與教師交流,課後做好複習工作,認真反思

師生不僅要做好課前預習,認真對待課堂課程,還要在每一堂課結束後做好複習工作,避免遺忘知識點。一方面,教師需要在每一堂課結束後進行自我評價,這堂課效率如何,學生聽講情況是否滿意,課鑑是否做的充足,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就做好筆記,下次改正以免出現同樣的教學錯誤。另一方面,學生學完課本知識之後,要認真完成課後練習,對不理解的知識點,需要及時提問,尋找教師解答,與同學交流。另外,對仍然不明白的知識和歷史人物上網查詢,進一步瞭解課外歷史知識,當然,也可以在有時間的時候外出訪問著名人物故居,歷史博物館等等。

關於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即使歷史課本中的知識略為枯燥無味,但依舊能通過教師將各大著名事件故事化,從教師口中講訴出別具心裁的歷史事件,教師的認真與負責,保證了每一堂課的有序進行和高效率教學,即使轉變教學觀念,鼓勵、幫助學生輕鬆學習歷史。除此之外,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堂課,踏踏實實聽講與做筆記,積極回答教師問題,便能在學習歷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高,早一步登上高峰。只有教師與學生兩者的共同配合,才能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效率。

關於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

參考文獻

[1]陳立祿.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動”起來——淺談如何構建初中歷史的高效課堂[J]. 神州, 2016(24):27-27.

[2]華永芳. 情境,歷史教學中一朵盛開的奇葩——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與實踐[J]. 人力資源管理, 2016(12):222-223.

關於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