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推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改革舉措——取消自主招生,開展“強基計劃”。
為什麼取消自主招生,這個不用多解釋,咱們也別裝外賓。國人在鑽空子方面的智慧,可謂舉世無雙。
“強基計劃”說:“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很重要,這個很好理解;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是基礎學科,這個也很好理解。
那麼,人文社科類,為什麼單單提出歷史、哲學、古文字學?難道經濟學、政治學、法學不重要嗎?
我覺得,這個政策的出臺,立意高遠,指向的是一個宏偉目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民族復興靠什麼?
一方面靠科技、工業等硬實力。這方面我們這些年進步很快,但還有不少短板。
比如最近美國施壓阻止荷蘭向中國出口EUV光刻機,就是想阻止我們生產高端芯片;再如航空發動機也是我們的短板,我們想收購烏克蘭航空發動機巨頭馬達西奇公司,美帝也在拼命阻撓。
中美現在的矛盾,主要是國家利益的矛盾,與意識形態關係不大。美帝希望我們能安心當他們的韭菜,但我們有民族自豪感,不甘心。
另一方面,民族復興,也離不開軟實力,離不開文化自信——越到後面,軟實力的重要性越凸顯。
硬實力與軟實力有一定的關聯度——很多人對美國心嚮往之,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富裕,而不是因為所謂的自由民主。印度也有自由民主嘛,咋不見有多少人去;相反,沒有自由民主的新加坡,移民過去的卻不少。
但是,軟實力的形成,比硬實力更難、更慢。美國早在1894年就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直到一戰結束,美國依然被老牌帝國英、法當成暴發戶,遠離世界舞臺中心,連國際聯盟都沒加入。直到二戰結束,英法被打殘了,美國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終於一躍而成為西方世界的老大。
從經濟世界第一到成為西方世界的“群主”,美國用了半個世紀。如果照美國這個節奏,假如十年後中國經濟總量能超越美國,那也得到2080年左右,中國才能真正成為領袖群倫的國家——如果那時我還活著的話,我都上百歲了,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這一天。
軟實力的缺失,對我們影響很大。我們在做外宣的時候,經常感覺有理說不出,說了也沒人聽。媒體的宣傳技巧只是小節,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我們缺少一套可以與西方抗衡的話語體系。
西方天天講自由民主、普世價值,且不論他們的自由民主是真是假,也不論他們所謂的普世價值是否真的適合其他國家,至少他們成功把很多人(包括相當多的中國知識分子)洗腦了,很多人自覺當起了美國的“自幹五”。
怎麼才能增強國家的軟實力呢?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冷門學問,在這方面用處很大。
先說說哲學。
哲學是對世界的本質的思考,是其他學科的基石。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說:“經濟學家以及政治哲學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實上統治世界者,就只是這些思想而已。許多實行家自以為不受任何學理之影響,卻往往當了某個已故經濟學家之奴隸。狂人執政,自以為得天啟示,實則其狂想之來,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個學人。我很確信,既得利益之勢力,未免被人過分誇大,實在遠不如思想之逐漸侵蝕力之大。”
凱恩斯是經濟學家,所以專門強調了經濟學家的作用;其實從長時段的歷史看,哲學家的影響大得多——色諾芬的《經濟論》,影響就遠不及柏拉圖的《理想國》。且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是奠基於哲學之上的,比如自然法學派與社會連帶法學派,他們的哲學思想不同,推論自然有很大差異。
在哲學中,我們尤其應該重視政治哲學。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正在遭遇挑戰,西方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政治哲學也顯現疲態。
20世紀最重要的那些政治哲學家,比如馬克斯·韋伯、哈耶克、波普爾、柏林、羅爾斯、諾齊克等,他們的理論還能解釋當下和今後的歷史進程嗎?西方的沒落是否意味著東方的興起?東方(中國、印度、日本等)能否提供另一套可供人類選擇的價值體系和制度安排?這些是值得思考的重大課題。如果中國的哲學家,基於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能創造一套新的話語體系,如胡紫薇女士所言,能“輸出價值觀”,那將是中國大國崛起的文化象徵。
中國的傳統哲學,偏重於生命哲學,其次是政治哲學;更加抽象的形而上學方面的東西比較少。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多,相對來說,形而上學方面的困惑就少了許多。但是,有關人類生命意義和政治形態的思考,卻永無止境。在這方面,中國哲學是有自己的優勢的。
早在上世紀70年代(那時中國還在鬧文革),英國曆史學家阿·湯因比就說:
“將來統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歐國家,也不是西歐化的國家,而是中國。”
“世界統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必定要實現統一的未來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漢朝的劉邦。”
“我所預見的和平統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軸為中心,不斷結晶擴大起來的。我預感到這個主軸不在美國、歐洲和蘇聯,而是在東亞。”
“東亞有很多歷史遺產,這些都可以使其成為全世界統一的地理和文化上的主軸。”
“從整體上看,中國的歷史是一部在政治上富有成功經驗的歷史。”
“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
“中國化了的共產主義和中國化了的佛教一樣,會對中華民族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有很深影響,並會使其有很大的改觀。”
近代以來的中國,積貧積弱太久了,導致相當多的中國人對西方文化始終保持著仰視的姿態。鴉片戰爭之前是妄自尊大,最近一百多年是妄自菲薄;這兩種文化心態都是不可取的。當今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有責任、也有可能另闢蹊徑,在文化上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為人類的未來提供中國方案。
再說說歷史和古文字學。
歷史地看,中國文化有兩個很顯著的特點,一是有獨特的持續性,是幾個主要的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猶太文明也算延續下來了,只是中間亡國了2500年;伊朗的波斯語也傳承下來了,只是被伊斯蘭教征服後,古老的拜火教基本滅亡了。)
二是中國人特別注重修史,有極其發達的史官文化——不光官方修史,民間也注重修族譜,地方要修地方誌,甚至連出家人也要修傳燈錄。
這兩個特點其實是有內在關聯性的。“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有歷史在,文化就不會斷絕。
我們不光活在物質的世界裡,也活在觀念的世界裡。如果我們的歷史被人歪曲了,後果將會非常非常嚴重。
舉個例子,現在新疆有些人以為自己是突厥人,把土耳其當作親人。這就是上了西方歷史學家的當的結果。西方一幫學者,鼓搗出什麼突厥學,在沒有多少史料證明的情況下,僅僅根據語言上的相似性,就推斷中亞民族都是突厥人的後代。
其實,中國史書上記載得很明白,突厥汗國是在公元745年被唐朝和回鶻(現在的維吾爾族的祖先)滅亡的。維吾爾族與突厥、與土耳其都沒多大關係。語言近似能說明什麼呢?現在印度人還用英語呢,他們是英國人嗎?歷史上日本、朝鮮、越南也用漢字,但我們也沒把他們當作中國人。突厥汗國一度非常強大,差點把唐太宗都給滅了,他們的語言會影響周邊民族,並不奇怪。
舉這個小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歷史學、古文字學絕對不是與現實沒多大關係的冷學問,歷史與現在、與未來是沒法分割的,我們對歷史的看法,會極大地影響當下的行為。
古文字學不只是要研究漢字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還包括中國歷史上一些少數民族(很多民族已經融入漢族了)曾經用過而後消亡的古文字,如佉盧文(樓蘭國、鄯善國用過)、粟特文、焉耆-龜茲文、突厥文、回鶻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以及與中國歷史、文化有較多關聯的其他古文字,如梵文、巴利文等。
做這些研究,可能確實未必能給研究者帶來多少現實的物質回報,但它對喚起我們的歷史記憶、增強我們的民族認同有很大用處。
哲學、歷史、古文字學,這些是基礎性的學科,需要國家大力扶持。但一個國家的文化繁榮和文化輸出,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甚至後者更重要。
我們普羅大眾瞭解美國文化,更多的是靠好萊塢電影之類,而非《論美國的民主》《聯邦黨人文集》等學術經典。我們要讓世界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除了做好基礎研究外,還要大力發展影視、動漫、遊戲等通俗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如同一座寶藏,只要好好開發,尚有無盡潛力。閱讀更多 人間l指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