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電機佔比超3成,國產企業已經到了“賠錢賺吆喝”的地步了?

“2019年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廝殺戰已經開啟,一批自主電機企業被迫退出了市場,還有一批企業正在掙扎中過日。”有電機上市公司負責人表示,經歷過2018年電機行業的大面積虧損和利潤暴跌,2019年的市場並沒有好轉,反而持續惡化。

一方面,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幅度大且要求更加嚴苛,加上採埃孚、日本電產、博格華納等外資電機企業加速入局,整個電機電控市場的競爭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外資電機佔比超3成,國產企業已經到了“賠錢賺吆喝”的地步了?

另一方面,前幾年的大肆投建,導致電機電控市場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加上原材料的不斷上漲,不少電機企業已經到了“賠錢賺吆喝”的地步了。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及電控相關企業數量眾多,超過200多家,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的洗牌,將有一大半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利潤大幅下降

筆者整理電機上市公司業績報告瞭解到,今年上半年,受補貼退坡影響,大部分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企業的利潤再度出現下滑,更有不少企業陷入了持續虧損狀態。

外資電機佔比超3成,國產企業已經到了“賠錢賺吆喝”的地步了?

除此之外,包括英搏爾、正海磁材、深圳大地和在內的不少電機企業的新能源電驅動業務毛利率極低,僅有5%以下。其中英搏爾電機業務的毛利率居然是負數,這意味著該業務就是個賠錢買賣。

外資電機佔比超3成,國產企業已經到了“賠錢賺吆喝”的地步了?

英搏爾業績報告截圖

英搏爾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佔比達到50.75%,主要產品有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等,今年上半年其淨利潤虧損3314.42萬元,主要原因就是補貼退坡,行業競爭加劇,利潤大幅下降所致。

外資電機佔比超3成,國產企業已經到了“賠錢賺吆喝”的地步了?

正海磁材業績報告截圖

而正海磁材旗下的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業務主要由上海大郡負責,已經連續多年虧損,其上半年的毛利率僅有2.32%。

總體來看,經歷過2018年電機行業的大面積虧損和利潤暴跌後,2019年的市場並沒有好轉,反而持續惡化,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企業已經開始了全面的洗牌。

一方面,除了稀土、硅鋼、銅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之外,自2016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趨勢,致使整車廠將成本壓力傳導給電機電控企業,加劇了利潤滑坡。

另一方面,行業參與企業眾多,不少企業的研發投入不夠,產品競爭力不足,不僅難以達到高速新能源乘用車用電驅動產品要求,還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還有不得忽視的是,今年採埃孚、博世等外資電機企業加速了中國市場的“進攻”,搶去了不少市場份額。

一半電機企業或慘遭淘汰

“在外資企業的加速入局之下,後面至少有一半企業要在淘汰中死掉。”有分析人士指出,後補貼時代的來臨,技術門檻抬高,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必將被淘汰,電機電控產業也將形成新的競爭格局。

根據筆者瞭解,新能源汽車電機及電控的研發投入較大,加上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升級、換代較快,不少電機企業投入設備採購及研發成本都無法收回,產品就要重新調整。

外資電機佔比超3成,國產企業已經到了“賠錢賺吆喝”的地步了?

“大多數國產電機企業的產品根本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加上原材料成本的不斷上漲,不少企業的生產成本根本得不到控制。”有業內人士坦言,電機企業所面臨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原材料上漲、產品價格提不上去、研發投入高、應收賬款高企、回款週期長等等,“每一項都像大山一樣,壓著不少企業喘不過氣。”

實際上,電機行業的洗牌在2018年就已經開始了,筆者瞭解到,進入2018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混戰升級,毛利急劇下降。同時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優質資源將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靠攏,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被擠壓。為此,2018年已經有不少電機企業因無法承受壓力而退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

“這還只是開始,接下來還有一大波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大規模清退潮即將來臨,首先受害的或是一批沒有競爭力的小企業。”上述業內人士補充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