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老闆總是叫我做這做那,可我不敢拒絕,我怕被辭退”

周濤畢業於某名牌大學,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夥子,經過重重面試關,周濤成功進入一傢俬企,由於工作態度認真、任勞任怨,很快就引起了老闆的注意。

由於周濤還處於試用期,平時工作任務也不算繁重,於是老闆就經常讓周濤幫忙打印一些文件。

起初,周濤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便爽快地答應下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周濤覺得自己被壓榨了。

每次都是快要下班了,老闆抱過來一堆文件讓周濤打印;有時已經很晚了,老闆也會打電話叫周濤加班。

面對這些事情,周濤想這份工作來之不易,能忍就忍忍吧,可到了後來,連週末休班的時間也會被老闆安排工作,奉獻給公司。

更過分的事情還在後面,或許是看周濤老實,漸漸地,一些老員工竟也開始叫周濤幫忙分擔工作。

有好幾次周濤都想發火,可他依然選擇一忍再忍,選擇承擔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工作。

三番五次幫老闆和同事做一些超額的份外工作,明明內心很不滿卻依然選擇忍氣吞聲,其實壓根不是因為周濤害怕因此被老闆辭退,而是因為周濤從來就不知道要拒絕。

說到拒絕,讓我想起了“比林定律”。

什麼是比林定律呢?

人在一生中所遇到的麻煩有一半是由於太快說“是”,太慢說“不”造成的。這句話是美國幽默作家比林的名言,比林定律也因此而來。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們常常會因為害怕拒絕或想顧全面子,違心地將“不”壓在心底,將不想出口的“是”掛在嘴邊。但事實上,說“不”是我們的一種權利。

就拿周濤來說,老闆讓其無條件地加班,甚至是要佔用自己的私人時間,也硬著頭皮答應,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老闆變本加厲,其他的同事自然也紛紛效仿。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在職場上不懂拒絕,會帶來極大的困擾和負擔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 打亂自己的工作計劃和安排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忙自己的工作正忙得滿頭大汗,此時你的領導或同事卻叫你幫忙,你看了看手中的工作,猶豫了一下,還是答應了。你覺得大家都是同事、拒絕了多不好意思。

可在職場上,沒有所謂的“沒有功勞好歹也有苦勞”,只有“你做得好,下次還會讓你做”“你做得不好,也會不滿意”。

不僅如此,自己的工作也會被擱置和耽誤。

一天,老闆到公司後突然需要買一本書,就問正在工作的小孫今天是否有時間幫自己把書買回來。

小孫一聽是老闆的吩咐,迅速在網上找了幾家書店,就毫不猶豫地就去了。

到了第一家書店,店主說書剛剛賣完了,小孫只好去第二家書店,但店主也告訴他這本書缺貨,需要等兩天,小孫很洩氣,但還想再看看,便去了一家距公司有點遠的書店,依舊是失望而歸。

當小孫回公司時,已經是下午了,雖然累了一天,可在老闆看來,你不僅書沒買回來,本職工作也沒做多少。

  • 容易被剝奪發言權

最近小艾找到了一份行政工作,因為在部門裡她年紀比較小又是新人,所以平時其他同事有什麼小事都會麻煩小艾。

“小艾,去超市時幫我帶瓶可樂。”

“小艾,一會兒去企劃部的時候,記得到王姐那裡幫我把報表拿回來。”

“小艾,幫我到圖書室找本書唄。”

……

最開始,小艾很熱心幫大家的忙,但慢慢地,小艾發現當自己想拒絕時卻沒有發言權了。

比如有時小艾很忙,剛打算推脫,同事便搶先:“小艾最好了,一定不會拒絕啦。”

或者趕上部門團建,徵求意見時,大家也都會自動地略過小艾:“小艾這麼隨和,一定沒意見的!”

很多時候,我們放棄說“不”的權利,除了讓我們的工作陷入被動以外,還會讓領導或同事覺得自己的給予和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以至於自己正常的人際交往與互動都淪為了負累,得不償失,也毫無快樂可言。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懂得比林定律,不做職場“老好人”

  • 有助於在交際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

媛媛做的是兼職工作,因此工資不是很多,且公司附近的快餐店裡的飯菜太貴了,媛媛就想著每天自己帶飯。

一天,媛媛學了一道菜,便想著和同事們分享一下,就順帶給同事帶了一些,但沒想到,其中一個同事誇讚完媛媛手藝好以後,提出讓媛媛繼續帶飯。

可媛媛帶了幾天飯以後,同事不僅沒有感激,還各種挑剔。

備感委屈的媛媛決定要解決這個“麻煩”,趁著中午吃飯,媛媛鼓起勇氣攤牌:“大家都是同事,總有需要互相幫忙的時候,可最近幾天我也累了,工作上的事兒還有一大堆沒處理完,我一個人平時吃飯也簡單,以後你自己解決自己的飯吧,好嗎?”

雖然兩個人的關係不如以前那樣好了,但媛媛拒絕了同事的無理要求,感覺一身輕鬆。

所以在工作中,不管面對什麼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而不是為了完成別人的請求而存在,當自己的目標與現狀發生偏差時,就是該說“不”的時候了,如此一來,才能在交際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不被他人所左右。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三個方法,教你掌握比林定律,讓你的職場之路越走越輕鬆

在職場中,更多時候我們面對的不是老闆就是同事,因此在表達拒絕時,既不能太強硬,也不能傷了和氣,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三個方法可供參考。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一)建立自我軸心

王家衛的經典電影臺詞中有這樣一句話:“要想不被別人拒絕,你最好先拒絕別人。”

所以掌握好比林定律,學會拒絕,首先就是要建立自我軸心。

具體做法:

  • 不違心

有時候,面對領導或同事提出的要求,不妨多思考,在心裡權衡利弊:我有沒有多餘的時間做呢?這件事對我的業績幫助有多大呢?

在此基礎上,再提及助人為樂,對要求做出回應,應該做的,要做;不應該做的,果斷拒絕。

如果總是違心地同意對方,不僅給自己帶來麻煩和煩惱,而且時間浪費了,精力消耗了,對方也未必會滿意。

  • 有自己的思想

當你做決策時,難免受到其他同事的干擾,有時甚至改變自己原有的方向;等回過頭來發現這個方向錯了的時候,又忍不住會抱怨。

因此,堅持自己,把握好尺度,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被他人所左右。

  • 卸下虛榮的擔子

每個人都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崇敬,但虛榮心過強的人往往都不願意腳踏實地做事,比如有同事找你幫忙,你為了顯示自己的過人之處,便答應下來,只是為了追求一種暫時的、虛假的效果。

首先,認識虛榮的後果,保持理智;

其次,正視客觀事實,看清自身所具備的主客觀條件,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應該主動放棄,實事求是;

最後,面對一些輿論,要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對於正確的應當接受,對於不正確的要給予糾正或分析判斷,不要人云亦云。

(二)使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通過頭、眼、頸、手、肘、臂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來傳達人物的思想,形象地藉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

如不經意間流露的眼神、動作、以及肢體的暗示等,都可以表示拒絕。

週末,李然和李彤見了多年好友王浩。

王浩這兩年開始從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李然這次的目的也很明確:想向王浩借些錢。

見面之後,三個人高興地聊了起來,聊著聊著,時候就不早了,但李然又不好唐突地打斷,這時,王浩突然說起三個人初次相見,後來成為好朋友的事情。

聽到這裡,李然的顧慮打消了,就把話題轉向了借錢,說自己準備開店、資金不夠。

可王浩一下子變得不自然了,他一邊說:“朋友之間幫忙是應該的”,一邊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酒,還時不時地伸手調整自己的袖釦。

王浩走後,李彤說:“你別高興得太早,剛才他沒怎麼喝,說話也心不在焉的,完全就是在間接拒絕”。

可李然不信,第二天打電話給王浩,一聽借錢,王浩馬上就找了個委婉的理由拒絕了。

  • 注意眼神

從心理學上說,一個人的眼神純屬下意識的動作,是不受自己或其他人控制的。

所以,當你說話時,同事眼神投向你時,說明在認真聽你說話,反之,如果眼神躲躲閃閃,則說明對你說的話沒有多大的興趣。

  • 注意眉毛的變化

同事的眉毛上下活動,一副眉飛色舞的樣子,說情心情不錯;

領導或同事皺了眉頭,則說明不贊成你的想法,不想繼續聽下去;

領導或同事眉角明顯下拉,說明對你感到氣憤或懊惱。

學會運用或觀察肢體語言,我們不僅可以用來拒絕別人,與此同時也為別人會拒絕我們做好提前判斷。

(三)學會應變,讓其主動放棄

如果你覺得拒絕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可不好意思拒絕或不懂拒絕又會讓自己為難,那麼此時,你還可以選擇讓其主動放棄。

  • 開門見山,搶佔先機

講究技巧的拒絕是既拒絕了要求,又不會傷害其自尊,同時又不損害彼此的正常關係,因此,奪取說服先機很有必要。

某天剛下班,小月便馬上湊到同事小冉旁邊,順便拿出來一盒面膜:“你看我最近的皮膚是不是很好?這款面膜很好用哦。”

“真的,你要試試看。”

“我們是好朋友,賣給你800怎麼樣,別人我都賣1000多的。”

面對小月一連串的話,小冉溫柔地回覆:“我前不久剛買了一盒面膜,夠我用一段時間了。”

“一盒怎麼夠?你再試試這個。”

小冉依舊堅持:“你也知道我工資不多,有點負擔不起,不過我聽說XXX快要結婚了,不如你問問她?”

就這樣,小冉不僅沒有讓自己“陷入困境”,還奪取了說服先機,成功轉移話題。

  • 含糊拒絕

即給出一個含糊不清的概念。如同事邀請你前去做客,你可以用“恐怕今天不行,下次我一定會去的”“今天我有私事要處理”等言語委婉拒絕。

  • 裝聾作啞

如果同事問你問題或者要你幫忙做事情,對於你不想回答或者答應的事情,你可以佯裝沒聽見,糊塗帶過。

“我怕丟工作,不敢拒絕老闆的要求”:身處職場,迎合老闆要有度

有句名言是這樣說:成全不是一種美德,拒絕也不是一種罪過。

當別人的請求超出你的能力範圍時,當你應接不暇、感到分身乏術時,在人際關係的天平上,你已經屬於弱勢的一方,而你的那些付出,也不會讓自己感到真正的快樂。

所以,學會在適當的時機,選擇恰當的方式表達拒絕的意願,會讓我們的職場之路越走越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