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劉心武,1942年6月生於四川成都,1950年定居北京,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中學時期熱愛文學的劉心武開始文學創作並發表作品,196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後任中學老師15年;1976年後任北京出版社編輯,參與創刊《十月》並任編輯;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任中國作協理事、《人民文學》雜誌主編等職,是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委員,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

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1977年以短篇小說《班主任》而蜚聲文壇,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鐘鼓樓》、《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飄窗》等,中篇小說有《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黑牆》、《白牙》等,系列文章“民工三部曲”之《護城河邊的灰姑娘》《民工老何》《潑婦雞丁》,“北海三部曲”之《仙人承露盤》《九龍壁》《五龍亭》,歌劇劇本《老舍之死》等。上世紀90年代後,開始發表《紅樓夢》研究論文,陸續出版紅學專著有《紅樓望月》、《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以及小說《劉心武續紅樓夢》等,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舉行《紅樓夢》系列講座。其作品曾榮獲1978年、197年第一屆、二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以及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說大獎等,其本人被授予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別貢獻獎。

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班主任》是作家劉心武1977年發表在《人民文學》第11期上的短篇小說,一經發表立刻引發社會廣發關注和大量讀者好評,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改編成廣播劇 ,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成為“傷痕文學”的開山之作。

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小說主要講的是:1977年春天的一天,光明中學三年級三班即將迎來一名特殊的新生——從公安局拘留所釋放的小流氓宋寶琦,作為該班班主任的張俊石老師,雖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校領導交給他的這個任務,卻由此也面臨著一系列困擾他的難題......其他任課老師的堅決反對、班級同學的集體抵制......於是張老師召集了一次班幹部會議,在要不要批判宋寶琦犯案時被搜出的長篇小說《牛虻》問題上,張老師和思想保守的團支書謝惠敏產生了嚴重分歧。會後張老師來到宋寶琦家裡,跟這個第二天將要進班上課的學生進行了第一次談話,一身橫肉的宋寶琦,眼神中充斥著空虛與愚蠢。談話中,張老師感到宋寶琦缺乏起碼的政治覺悟,知識水平大約只有初一程度。這引起了張老師的深思:像宋寶琦這樣的人,並非一定是由於讀了有毒的書而中毒受害,恰恰是因為他們什麼書也不讀而墜落於無知的深淵中。家訪後,張老師聽說謝惠敏跟班幹部石紅髮生了矛盾,於是又趕到了石紅家。出身幹部家庭的石紅,是個“小書迷”。她邀請謝惠敏等女生一起到家裡讀書,但謝惠敏認為石紅向大家推薦的外國小說是“毒草”,不但拒絕了邀請,還和石紅吵了一架。當張老師來到石家時,石紅正在燈下朗讀蘇聯小說《表》,聽得入神的正是揚言宋玉琦進班她們就罷課的五位女同學。通過與張老師認真交流,她們表示:明天不罷課了。走出石紅家,張老師又騎車向趕往謝惠敏家。走到謝惠敏家門口,一個計劃明朗的計劃已經形成:他要將《牛虻》留給謝惠敏,引導她去正確分析問題,幫助她消除“四人幫”的流毒;他要在全班開展有指導的閱讀活動,來教育包括宋寶琦在內的所有學生。

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小說《班主任》的故事並不複雜,卻發人深思,“四人幫”集團雖然垮臺了,但是荼毒我們精神的“左傾”思想還在深深影響著年輕的一代人,小說作為一劑清新劑,必將引發全社會的集體反思。

當代作家劉心武及其名作《班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