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的前世今生|《北京往事》連載9

鐘鼓樓的前世今生|《北京往事》連載9

鐘鼓樓


鐘鼓樓的前世今生

對北京的歷史文化情有獨鍾的作家群落,上世紀以來自老舍始(當然還包括林語堂、梁實秋等人)。老舍是北京的一尊文學之神。比老舍整整晚一輩的又有劉心武,他這方面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鐘鼓樓》,他和老舍一樣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1997年盛夏赴劉心武在亞運村五洲大酒店的生日聚會(在座的還有張頤武、王幹、邱華棟等文朋詩友),我對劉先生說:“如果不是在五星級飯店,而是選擇鐘鼓樓腳上做生日,或許別有一番懷舊的感覺——甚至可以兼而紀念自己的作品。我一直以為您的作品都是在鐘鼓樓下聽著風吹過耳寫下的。”劉心武說他的寓所在安定門——那應該算離鐘鼓樓最近的一座城門吧?我說鼓樓大街上有一家賣湘菜的馬凱餐廳(“文革”前就有名了),我經常邀朋友去小酌,透過窗玻璃能看見鼓樓的穹門及紅牆,惟一的遺憾是再也聽不到那山鳴谷應般的鐘鼓之聲了。除了少數高齡老人。而今北京城裡的大多數居民,都不曾親耳聆聽過那象徵著昔日王朝的榮耀與華貴,最終又給中國漫長的封建時期劃上句號的晨鐘暮鼓。不知這究竟是一種幸運抑或不幸?


鐘鼓樓的前世今生|《北京往事》連載9

鼓樓


我忘不掉劉心武的《鐘鼓樓》——堪稱北京平民生活的當代畫卷。對他們默默無聞的身世的關注,確實太少了。它只作為畫外音而存在——人們更熱衷於把視線投向高高在上的紫禁城、風起雲湧的天安門以及諸多曾經控制著時代走向的人物與事件,而獲得對這座城市的宏觀認識……


鐘鼓樓的前世今生|《北京往事》連載9

鼓樓


只有我,只有我偏頗地認為:對於這座古老城市所經受過的漫長曆史,天安門自然是它尊貴的面孔,而鐘鼓樓卻是它樸素的心臟。怦然心動的鐘鼓樓啊,日積月累地撞擊著元明清三代北京城裡帝王將相及平民百姓的集體記憶。直到民國初年之後,由於封建王朝的結束及鐘錶的普及,它才完成了莊嚴的使命,功成身退地沉默於被遺忘的角落。這北京城裡光榮的更夫,不知確切是哪一個日期停止了心跳——但那肯定是一個既令人心痛又令人驚喜的日子:在它六百多年從不間斷地提醒與呼喚之後,新的紀元開始了,從封建時期的陰影中掙扎而出的中國進入一個文明的新時代。伴隨著皇權被推翻,鐘樓啞了,鼓樓聾了,鐘鼓樓就像一位聾啞的老人,以緘默封存住一個在人類聽覺中逝去的北京。逝去的老北京。歷史那暗啞的嗓門和被撞聾的耳鼓,鏽跡斑駁,苔痕斑駁,證明著過多的苦難與榮耀濃縮成的滄桑之感……


鐘鼓樓的前世今生|《北京往事》連載9

鐘樓

《元一統志》曾記載它最初的生日:大都鐘鼓樓始建於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時名“齊政樓”。鳴鐘擊鼓的功用在於報時。據金燾純老人說:“鼓樓的神經中樞是一套測時準確的銅壺滴漏系統……壺前立一鐃神,張臂執鐃作欲擊狀。待至壺水一盡,雙鐃立時擊響,不爽毫釐。其後,同時擊響的二十四面更鼓總彙成驚天動地的巨大鼓聲……據傳鼓樓的漏壺原系宋代開封故物。四壺皆以精銅為之,外鏽籀文,製作極為精巧。宋亡,運來大都。可惜的是,明朝以後,壺鼓皆已不知去向,在夜間改以燃香汁時,並另換了一面絕大的皮鼓。”玉壺冰心,水滴石穿。這不無詩意的描述,使我穿透歲月煙雲,目睹並聆聽到一門時間的藝術——關於人類怎樣掌握時間、從矇昧中獲得時間醒悟的藝術。從第一滴水珠(那簡直是幸福的淚水)劃破夜空、流星般墜落的瞬間開始,時間不再是上帝保守的秘密,時間由神秘莫測的野生之物而成為玩弄於人類掌心的馴化之物。鐘鼓樓在北京城平地而起,則把時間與權威聯繫在一起,使時間的藝術在形式上發揮極致——這畢竟是統一了華夏大地的時間概念,從中簡直能辨別出王權的尊嚴與傲慢——它本身就構成紛繁複雜的國家機器上既有裝飾意義、又不可或缺的零件。古老的時間的齒輪,轔轔運轉,它的正面與背面分別是夜與晝、榮與辱、權力與服從、戰爭與和平,最終激揚起沖天的喧器與塵土,多少年之後才能在紙上歸於平靜。正如今夜,我在這座莫鼓晨鐘已絕跡了的現代化都市裡,在紙上描繪著曾經聲名顯赫的鐘鼓樓——它在若干世紀的繁華與蕭條烘托中近似於一座空中樓閣,孤零零地陳列於歲月的彼岸。


鐘鼓樓的前世今生|《北京往事》連載9

鐘樓與向晚的鴿子

元大都的鐘鼓樓已是一個幻夢。今日之鼓樓,乃是明成祖朱棣營建北京時在元代的廢墟上仿照其原有法式重新修築的,兩者的建築風格與規模大致相同——元代的鼓樓遺址也就被稱為舊鼓樓。附近的一條街道以此命名。代表一種為了忘卻的懷念?可以說在鼓樓獲得新生的同時,天安門才誕生了。天安門作為新建皇宮(紫禁城)的大門,一舉而成為王朝的面孔,它的表情控制著這個國家的喜怒哀樂。鐘鼓樓和天安門一樣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站在景山頂上,當你向南眺望金碧輝煌的紫禁城,你就恰好背對著鐘鼓樓。你會覺得,翹角飛簷的鐘鼓樓,恰好籠罩在不可一世的紫禁城的背影裡。或者說,鐘鼓樓本身就是紫禁城的背影,它已構成隸屬於紫禁城並遙相響應的一部分。


鐘鼓樓的前世今生|《北京往事》連載9

傍晚,市民在鐘樓後面的廣場上活動

自地安門北行,視野盡頭就是鼓樓那頗具明朝建築風格的巨大樓身,卻望不見毗鄰而居的鐘樓。鼓樓恰好把位於其正北的鐘樓擋住了——擋住了我們的視線。北京城的建築都是這樣坐北朝南、層層推進的。向南的永遠是正面。北面的都是背影,都是後院。鼓樓的那面絕大皮鼓極其有名,據說1900年入都的八國聯軍曾惡意用刺刀將皮鼓一角捅破——由於一種對古老東方文明的破壞慾?這是捅在中國心臟上的一道傷口,這是捅在近代史上的一道恥辱的傷口。但皮鼓是堅強的,音色未減,照樣夜以繼日鼓聲不息——只有瞭解歷史的人能從中傾聽出一個民族強忍的疼痛與憤怒。至於鐘樓的鐘聲,相比而言則稍顯平白。北京城最有名的一口鐘安置於西北郊的大鐘寺內——名叫永樂大鐘,有“鐘王”之譽,一度是全世界最大的鐘:通高6.75米,最大直徑約3.67米,重約九萬三千斤。夏明明曾撰文解說:“永樂大鐘鑄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它產生的背景,是與明初的兩件歷史事件——‘靖難之役’和明成祖遷都北京——相聯繫的,因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同時,它還反映了中國曆代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思想。永樂大鐘是佛鐘(鐘聲內外鑄滿佛經銘文),又是朝鐘,它把神權(佛教)和皇權(政權)糅合在一起。”此鍾之聲最遠可傳達四五十公里,可謂一鳴驚人,再鳴傾城。北京之鐘喲。


鐘鼓樓的前世今生|《北京往事》連載9

鼓樓與鐘樓相距很近

爐火純青的鐘,眾志成城的鼓,曾經控制著北京城裡的日出日落。它不僅僅是時間的道具,更是時代的道具。暮鼓晨鐘標誌著一個離我們遠去的時代——同樣遠去的還有眾多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哦,那遠去的鐘聲,遠去的鼓點——遠去的古典!漏壺鏽了,露水乾了,鼓樓聾了,鐘樓啞了,正如往事老了……惟有時間不曾中斷,它像河流一樣經歷形形色色人類生存的場景,直至濺溼每一位過客的面孔。


鐘鼓樓的前世今生|《北京往事》連載9

從後海遠眺鐘鼓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