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女性的大敌


说起「湿热」,大家耳熟能详。而其实现代人,为寒湿所困的比例更多,尤其是女性。


寒湿–女性的大敌


寒湿困于上焦,容易有肩颈重坠酸痛,头目昏重;困于中焦,可出现胃胀,胃气多,甚至反胃,易有胃腩,大便溏薄;困于下焦,则会有痛经,白带量多,阴痒,也是引起不孕和流产的重要元凶。


那么,寒湿从何而来?


外环境上,香港各处的冷气强劲,如果穿衣单薄,尤其是露背装、露脐装、短裙、短裤,极其容易受寒邪入侵。内环境上,生冷冻饮、雪糕、凉茶、菜汤瓜汤、过量的水果,损伤脾阳,以致体内水湿内盛。寒与湿相结,胶着、粘滞,缠绵难去。需要有元气去驱赶,更需要有温通的力量去化解。


元气来源于饮食,五谷为本,米气是提供元气的主要原材料,否则即使服用补益药材也难奏效。现代女性,不少视「米饭」为肥胖的来源,殊不知肥胖的罪魁祸首是「寒湿内困」,需要有一定的「米气」带来元气,才可有能量驱赶寒湿,瘦身轻盈。


寒湿为阴邪,需要温通的力量来化解。而阳光是最直接,疗效最好、见效最快的免费助阳药。现代人早出晚归,难见阳光。女性尤其怕晒出现面斑、怕晒黑;其实可找面部背光之处或戴帽遮面,背部充分晒到即可。或是制作简单药包外敷腹部,对驱除中下焦寒湿亦有良效------用粗盐1斤,加入花椒及生姜各1两,于铁锅内炒热后用布袋包住,睡前隔内层衣服外敷腹部,20分钟左右,次日可倒出内容物,再次炒热,重复使用。亦可置于颈肩部驱散上焦寒湿。


艾灸亦是驱散寒湿的好方法。可以根据寒湿侵袭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上焦的寒湿可选用大椎穴;中焦的寒湿选用中脘穴或神阙穴(即肚脐位);下焦的寒湿选用关元穴及命门穴。每个穴位每次艾灸30分钟左右。昼为阳夜为阴,艾灸为助阳的措施,宜日间操作。艾灸后注意避风避寒,间隔两小时后方可冲凉。


若能在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五谷为本,避免过于寒凉清热之品,衣着上注意颈部、腹腰部及下肢的保暖,多接触阳光,轻者藉助中药包外敷,坚持一段时间,有望减轻体内寒湿,令身体爽利轻松。若症状缠绵反复,则需要服用相关中药以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