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作家】名家散文選登

作者|張順富

【東北作家】名家散文選登|查干湖的魚


查干湖的魚


故鄉的情思,像一條無形的線,不管你走多遠,她永遠牽連著你......

我的家鄉查干湖,在我小的時候,叫查干泡,旱河。蒙古語為“查干淖爾”,意為白色聖潔的湖。查干湖歸屬我的家鄉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管轄。查干湖西鄰乾安縣,北接大安縣市,歷史上有多股水湧進查干湖,湖岸線蜿蜒曲折,周長達104.5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時,水面面積345平方公里,蓄水近7億立方米。是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查干湖是我國著名漁業生產基地,有魚類15科68種,年產鮮魚6000頓,查干湖產的胖頭魚獲得了國家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雙認證。2020年冬捕頭魚拍賣299.99萬元。

1955年我出生在查干湖畔馬營村,在我的記憶裡是吃查干湖裡魚長大的。七八歲時就和哥哥去掛魚。那時,村民們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隨便打魚掛魚。那天哥哥和我提四片掛子,每片有5米左右長,到湖裡掛魚。把四片掛子剛下完不到半小時,掛子上就掛滿了魚。哥哥催我馬上摘魚,一會兒子就摘滿了四水桶。掛的都是白縹子魚。回家後,我嫂子用大鍋煎魚。魚一上鍋, 魚自己出油,煎出的魚脆酥綿軟,香味撲鼻。魚是我的家鄉每日餐桌的必備菜餚。村裡炊煙裊裊之時,家家散發出魚香的味道。因為吃魚,村裡人大多長壽,八九十歲的老人家比比皆是。村裡的郭五爺活到105歲,我小時候有不明白的事,總去問老人家,老人家去世前頭腦清晰。

我小時候查干湖冬捕叫打大網。記得我大哥那年打大網,給分一麻袋魚,其中一條大黃魚有一米多長,那時我不知道這魚叫什麼魚,長大了才知道這魚叫懷頭。 魚在水裡勁特別大,九歲時候哥哥領我晚上去掛魚,晚上用的掛子掛眼是六寸的,能掛大魚。那天掛上了一條有十多斤重的大青魚。摘魚時,這條大青魚使勁的掙扎,幾次把我撞倒在水裡,大魚在水裡的力量,我記憶深刻。

查干湖年年冬捕,我小時候記得查干湖冬捕 有幾十趟大網在冬捕,查干湖漁場 總部存魚場的魚,堆的如同一座山,比現在打出的魚多得多。那時查干湖周邊的村民,都參與冬捕,冬捕後,家家分得幾麻袋魚。當時村村有大水井,上冬,井邊冰凍後積冰很厚,家家的井邊鑿幾筐冰回來,把魚用冰蓋上,澆水凍後,隨吃隨取,直吃到過了正月才吃了。

查干湖冬天兩個月冬捕後,很多魚被冬網撞殘或撞死。每年開春冰湖解凍後,刮南風比較多,我家住在湖北岸,冰湖化了後,冬捕撞殘的魚順風颳的岸邊,我母親起得早,到湖岸邊每天都撿到幾條殘魚,回來燉上給我們吃。每年冬捕被撞死的魚很多,南風一到,我家門前即湖岸北側,被網撞死的魚堆有半米高,長有幾里地。當時家家戶戶都養豬,豬喜歡吃魚乾,我和幾個侄兒,帶著羊叉推著推車到湖邊把魚乾裝上,拉回家裡倉房內,裝滿倉房,然後切碎伴上青菜餵豬,豬吃得膘肥體壯。後來工作中經常去延邊出差,一到延邊很多朋友爭搶著買魚乾回來吃,我從來不買,我內心想:從小我們家豬是吃魚乾長大的。

去年我在長春市場上發現了我從小愛吃的白縹子魚,買了幾斤回來煎上吃。我妻子說:這魚怎麼這麼香?我告訴她:我從小就是吃這魚長大的。後來我多次到市場想買這種魚,遺憾的是很難買到。去年秋天去查干湖,一位管委會副主任陪吃飯,我問一下查干湖現在有白縹子魚嗎?他說:這種魚現在幾乎要絕跡了。聽後,我心裡很難過。多希望查干湖裡的魚,還像我們小時候那樣豐富。從小吃查干湖魚長大,一生我的飲食對魚情有獨鍾,盼望我的家鄉查干湖水美魚豐,人們生活富富有魚(餘)!


【東北作家】名家散文選登|查干湖的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