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無用?且看如何用技術分析解構市場

技術分析在我個人認知中,因為其簡潔、明瞭,把所有的投資邏輯、方法論,統一以資金的進出在市場上形成的軌跡作為評判標準,頗有點大道歸一的味道。

但是技術分析也因為過於強調紙面作業和看圖說話,忽略了背後的第一層驅動邏輯,甚至第二層,很容易讓很多人陷於技術分析和股價漲跌的因果關係,比如一個股票突破後開始暴漲,背後邏輯是基本面的迅速改善,或是市場認知改變,或是預期改變,這是根本。

因此技術圖形的突破與後期的股價漲跌,因果相關很低,只有專門做突破與趨勢的資金,針對這類專門看圖說話的資金,才有這層因果關係。而真正的關係應該是相關關係,因果關係並非相關關係,背後的共同原因是其他。

技術分析很容易讓一大群人陷入了自說自話與主觀臆測上,這點在做股票的人中比較少見,而在做期貨的人中往往非常多見。期貨雖然也講究基本面,但由於博弈性的更加嚴重,很大部分的參與者更加會推崇技術分析。

所謂,無根浮盈空歡喜,未悟真經套中人。沒有解構技術圖形的“根”,一切走勢都會讓人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技術分析作為一個工具,最本質是幫助我們理解市場的進程和思考,無論是正面思考還是負面思考,還是中性思考。首先把把技術圖形當做後視鏡與歷史表,一張解釋股價歷史走勢的思考工具。

可以根據公司所有收到的消息面、基本面、技術面甚至各類擾動,全部都畫在圖上。這點很類似於巴菲特的觀點“如果你沒辦法坐上桌子後發現誰比你笨,那你就是最笨的那一個”。

因此如果拿到一個公司的走勢圖和財務報表,你如果無法解釋某個股票大幅的單邊下跌的原因是什麼,甚至也無法解釋在某個價位止跌的原因,那麼毫無疑問,在這個股票上你就是最蠢的資金,也根本沒有必要參與市場。這點要很明確,也必須要弄清楚,我們處於市場博弈的哪個環節。

抓大邏輯去解構圖形,解讀市場思考是首要的事情,也是解讀公司基本面情況、消息面情況對股票的影響,這是我用技術分析最先做的事。

有了這個大邏輯,其他的所謂的形態,什麼頭肩底、什麼雙重底,這本質上都只是市場根據各類的宏觀、微觀環境博弈出來的細節,細節就是細節,永遠無法代替大邏輯和公司的歷史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