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之惡:羅馬非一天建成


瑞幸之惡:羅馬非一天建成

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虛假交易22億元人民幣,中美資本市場譁然。


消息發佈後,瑞幸咖啡美股股價雪崩,盤前一度跌逾80%,開盤後股價很快觸發熔斷機制,最終收盤大跌逾75%,市值不足16億美元。


兩個月前,美國渾水公司公佈了一份89頁的做空報告,直指瑞幸咖啡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瑞幸隨即在SEC發佈公開回應,堅決否認所有指控。


兩個月的騰挪空間,瑞幸終於繃不住了。


這兩月裡,瑞幸遭遇三件重大事項:


一是集體訴訟。因為股價下跌,投資者蒙受損失,一些律師事務所開始啟動針對瑞幸的集體訴訟程序。


二是遇上財報披露季。2月底開始,中概股公司陸續披露2019年四季度及2019全年的財報報告。瑞幸自爆前,大部分中概股已經完成財報披露,但瑞幸遲遲未有動作。


三是獨立董事變更。4月2日,瑞幸成立特別委員會,新增兩名獨立董事,其中一個來自行業裡有名的調查審計師FTI,另一個來自世界級名牌訴訟律所Kirkland & Ellis。


每一件都指向這家公司的壓力和隨時爆發的隱患。甚至連自爆之舉都能看到期間複雜的利益權衡。


瑞幸對外公告稱,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捏造某些交易,偽造數據。目前董事會已接受了特別委員會提出的臨時補救措施的建議,解僱劉劍和涉嫌不當行為的此類僱員,並中止與已確定的虛假交易涉及方的合同和交易。


這個甩鍋很難讓行業人信服。22億的偽造交易怎麼能在董事會若干人眼皮底下進行?


“揮淚斬馬謖”印證了瑞幸兩月來投資者與渾水不斷髮出的質疑


“瑞幸咖啡是被迫自爆,因為年報審計出了問題,如果不能按時遞交審計的年報,會直接導致退市。現在發現問題,先站出來承認既能獲得輿論同情,為後續問題解決爭取緩衝時間。” 一位業內人士道出端倪。


自誕生起,關於瑞幸的爭議聲從未停止,甚至一度貢獻了移動互聯網最大的流量池。飛速的發展節奏,議程設定式To IPO模式,瘋狂補貼的營銷範式,發佈會豪言的開店數量,大boss陸正耀主導的瑞幸閃電戰花樣繁多卻又迷霧重重。


2019年5月19日,瑞幸登陸納斯達克,宣告瑞幸講述的資本故事獲得美國資本市場的認可。這是陸正耀運作神州系的經驗展示,也是陸式朋友圈聯袂的一場投資秀。


圍觀群眾看瑞幸,取個熱鬧,資本界人士則一目瞭然。披上科技外衣的瑞幸,玩的是擊鼓傳花的估值遊戲。層層資本進入,抬高估值,創始團隊和核心投資人則套現退出,中小投資者接盤。模式不新鮮,玩的是共享經濟的泡沫套路,營銷概念有創意,只是擴張野心超出了市場需求。這場陸正耀主導的資本局破了。


某種程度上說,瑞幸造假是偶然中的必然。在瑞幸野心擴張的那刻,在陸正耀盤算好18個月上市週期的那時就埋下伏筆。只是,虛增的泡沫市場加速了局面的破產。


歷史有前車之鑑。


曾轟動一時的Theranos騙局華爾街歷歷在目。創始人Elizabeth Holmes曾被譽為女版喬布斯,19 歲從斯坦福大學輟學並創辦了血檢公司 Theranos。號稱僅靠一滴血就能檢測上百種疾病的Theranos一度估值達到90億美元,曾被認為是僅次於Tesla能改變世界的公司,號稱僅靠一滴血就能檢測上百種疾病。


Theranos 得到了諸多硅谷和政界大佬的背書,投資人包括甲骨文創始人 Larry Ellison、報業大亨默多克以及美國前國務卿等。但在華爾街日報記者幾年的調查下,這個東西原來只是一個虛構的神話。


耗時三年的硅谷神話落幕。


瑞幸之惡:羅馬非一天建成

依舊是中國頂級資本和金融機構聯合打造的瑞幸,終究釀出了一杯苦咖啡。掀開杯蓋後,只剩一圈圈泡沫。


瑞幸最大的惡不只是作假,而是對商業文明和商業規則的破壞,它的傷害遠不止是投資人的利益,而是中國公司累積至今的形象和創業文化。中概股在這場騙局中集體蒙羞,後續尋求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嚴格的審核和信譽拷問。


瑞幸故事再次印證了商業世界顛撲不破的真理:語速則不達。所有膨脹著長大的種子,都是虛空的假象。


畢竟,商業是不可催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